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2022-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45分钟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这个地理大发现对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大的作用是()A、资本原始积累B、雇用劳动力增加C、资产阶级人数剧增D、封建地主阶级衰落2、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深受英国人民受戴,但她在英国政治生活中不能行使的权力有()①停止法律的执行②决定征收赋税③限制议员的政治活动④废除法律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拿破仑加冕为皇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他们都()①通过加冕成为最高统治者 ②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③④4、下表是1688年和1832年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情况表(单位:万英镑;数据来源于钱乘旦《英国通史》)。导致表中各部门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农林渔牧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地产房租1688年19309905602501832年79501171059002200增长率(%)3121083954780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5、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A.学习西方B.鼓励人民富起来 C.工业立国D.对外掠夺6、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未来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属于后者的发明是()①蒸汽机②汽车③珍妮机④电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7、“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散地由地中海逐渐转移到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后的几十年世界工业品集中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在这两次转移中得益的国家分别是()A.英国、美国B.英国、意大利C.西班牙、美国 D.西班牙、意大利8、“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是()A.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B.人文主义兴起C.向东方掠夺原料D.工业革命扩展4\n9、革命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独特道路”的最佳理解是()A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B列宁的现代化道路C斯大林的现代化道路D暴力革命道路10、“它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想之策,其精髓和实质在于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谐统一,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实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文中的“它”指的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中国的大跃进D中国的改革开放11.假如你是一战期间的战地记者,每天要向通讯社发回战场消息,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A.每天都要向通讯社拍发无线电报B.拍摄到英军新式武器“tank”的照片C.使用移动电话报导德军飞机轰炸的消息 D.不幸被炮弹的弹片炸伤12.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二、材料解析题(共28分)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材料二、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欧洲启蒙运动》(纲要)材料三、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思想是切实可行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作者是谁?该作者是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们发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并说出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人物及他的政治主张。(4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举一例启蒙思想影响下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得例举材料三中的事件)。20世纪初期的中国也发生过类似的思想解放运动,请说出其名称。(2分)(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说说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2分)4\n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此时的它,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各种合力下,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当旧中国这种与外界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材料三: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1933年1月,苏联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建成1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在“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总共有4500个大企业建成投入生产;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0%,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39%,——《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的“它”指哪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的原因有哪些?(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离是因为当时清政府实行怎样的政策?英国“迫使天朝帝国(中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暴力”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日本遇到的“生存危机”是什么?他是如何度过危机的?(2分))(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1928—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是什么?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分)(5)你认为大国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做些什么?(2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7分)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二、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部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在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界历史资料》材料三、4\n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中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个“好”主要体现在哪儿?(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模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这种模式对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何作用?(2分)(3)材料三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什么弊端?(1分)(4)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具体表现,请你设计一个大致的“治疗方案”。(2分)西农附中初三历史第二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DCDCCAAABCB二、材料解析题(共28分)13.(1)达·芬奇,(1分)文艺复兴(1分)(2)自然科学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2分)伏尔泰、(1分)君主立宪制(1分) (3)法国大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1分)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1分)(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有利于思想解放。(2分)14、(1)英国。(1分)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扩张(2分)(2)闭关锁国(1分)开辟中国市场(1分)(3)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1分)明治维新(1分)(4)发展重工业。(1分)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1分)(5)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反对恐怖主义等。(2分)15、(1)将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2分)(2)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部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1分)为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打退法西斯的侵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分)(3)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1分)(4)注重民主法制建设;轻、重工业,农业要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2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