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2022-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50分钟,分值:50分,闭卷考试,独立答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上表中。1.下列哪个城市不属于《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A.广州B.上海C.宁波D.南京2.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一站到底”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3.“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站在右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圆C.金田起义D.太平军击毙华尔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中国获得了A.关税主权B.大量珍宝C.大量赔款D.大片领土5.和“1851年,广西金田,太平军”有关的农民军领袖是A.林则徐B.洪秀全C.左宗棠D.李秀成6.下列不平等条约按照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南京条约》②《辛丑条约》③《马关条约》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7.中国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黄海大东沟B.辽宁旅顺港C.辽宁大连港D.山东威海卫8.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A.割地B.赔款C.开放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9.八国联军的某一首领曾说过“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抢劫之损失,其祥数将永远不能查出。”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开始于A.1898年B.1900年C.1904年D.1911年10.革命家陈天华曾讽刺清政府说:“这朝廷……名存实亡……”。清政府“名存实亡”是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以后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瑷珲条约》D.《辛丑条约》11.1902年,有一位中国人在北京一茶馆里向他的朋友诉苦说:“我已经搬家啦,原来住的地方去年被划为使馆界了!”。你知道他原来住的是哪里吗?A.南京下关B.上海滩C.北京东交民巷D.天津港口12.近代中国,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战争与条约对应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伊犁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13.右图为“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这是哪个派别创办的?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14.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前期以“自强”为口号B.安庆内军械所是民用工业5\nC.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5.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下列事件由他领导的是A.公车上书B.下诏变法C.发动政变D.创办兴中会16.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指的是A.1913年B.1915年C.1917年D.1919年17.“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评价的是A.康有为B.孙中山C.陈独秀D.蒋介石18.和下列人物密切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9.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A.《每周评论》B.《新青年》C.《狂人日记》D.《中华民国约法》20.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放在一起研究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主题,这个共同主题是A.思想解放运动B.民主与科学C.近代化的探索D.自强维新21.节日往往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与五四运动有关的节日是A.重阳节B.建军节C.端午节D.青年节22.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董必武诗中的“会”指的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D.中国同盟会23.中共一大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A.毛泽东B.董必武C.李达D.陈独秀24.一所学校的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这所学校的校长是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毛泽东25.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这里的“军阀”不包括A.吴佩孚B.汪精卫C.孙传芳D.张作霖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9分,共17分)26.(8分)材料一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过,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上述两则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2分)5\n(2)材料一中“林大人”指谁?他是在广东哪个地方“禁烟”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什么?(3分)(3)这场战争使古老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请写出变化后的社会性质的名称。(2分)(4)这场战争给你带来了哪些历史思考?(1分)27.(9分)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李鸿章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材料四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他“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何在?(2分)(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1分)(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4)材料四中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指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旗帜?(3分)(5)据几则材料可知,中国学西方经历了从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由此可见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有何特点?(2分)三、综合题(第28小题8分,共8分)28.“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以历史为题材的爱国主义电影的主题。某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四部电影作品入选:A.《我的1919》;B.《火烧圆明园》;C.《甲午风云》;D.《建党伟业》。(1)若要了解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事迹,应选择观看的电影是。(只填字母序号)(1分)(2)哪两部电影反映的是列强在1900年前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只写字母序号)(2分)5\n(3)电影《我的1919》再现了波澜壮阔的五四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中心由5月初的到6月初转移到了,从此,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开始。(4分)(4)“弘扬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电影的主旋律。从上述电影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1分)5\n2022年秋学期期中教学调研八年级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25分)1—10DABDBBDDBD11—20CCBBACBDAC21—25DADBB二、材料解析题26.(8分)(1)鸦片战争;1840年(每点1分,共2分)(2)林则徐;虎门;打开中国市场(或:发展资本主义)(每点1分,共3分)(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半殖民地社会”)(共2分)(4)言之有理即可。(1分)27.(9分)(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每点1分,共2分)(2)戊戌(或:维新)变法(1分)(3)三民主义(1分)(4)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每点1分,共3分)(5)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逐渐深入)(2分)三、综合题(共8分)28.(1)C(1分)(2)B、C(每点1分,共2分)(3)北京;上海;工人(或:无产);新民主主义(每点1分,共4分)(4)言之有理即可。(1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