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第一中学2022级高二年级十月月考地理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26=52分)2022年2月,巴基斯坦正式向中国移交瓜德尔港的经营权。2022年2月,瓜德尔港基本竣工,中国石油运输路程将缩短85%。读图,回答1—3题。1.对图中输油管线建设影响最小的自然条件是A.沿线地形险峻复杂 B.沿线气候干旱,降水少C.沿线多荒漠,生态脆弱 D.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多2.图中A河的内河航运极不发达,主要原因是A.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 B.气温低,封冻期长C.落差大,水流急 D.所在地区公路运输发达3.图中斜线阴影表示某种经济作物产区,该经济作物可能是A.棉花 B.黄麻 C.油菜 D.甜菜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出口棉花与小麦,但工业落后。读图,回答 4-5题。4.该国种植棉花的优势是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②距海近,降水丰富③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④距海近,便于棉花的出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多 B.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10\nC.人口密度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D.工业落后主要是因为石油等矿产贫乏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6~8题。6.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米B.900米C.1000米D.1100米7.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B.M、PC.M、QD.P、Q8.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A.风沙B.洪涝C.滑坡D.寒冻右是日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9.2022年2月,日本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海运交通便利 D.科学技术发达11.日本农业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其原因主要是 A.人均耕地步 B.气候温暖湿润,土质疏松 C.河网稠密 D.耕地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块小读右图: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12~14题。12.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13.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B.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10\n14.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15—17题:15.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6.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17.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A.逐渐减少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C.逐渐增加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下面甲图是中亚著名的咸海,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第18题。18.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A.围湖造田,泥沙淤积B.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C.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D.该区域夏季水量减少 读西亚部分国家位置图,完成19-20题。19.卡塔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其主要原因是10\nA.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盛行西风的影响,空气比较干燥B.沿岸高山环绕,湿润气流难以进入内陆C.近岸海域水温较低,海水蒸发量较小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20.卡塔尔是全球第15大原油出口国,若将该国的石油通过海轮运往德国最大港口汉堡港,沿途经过海峡的顺序是A. 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图中的等高距相同),回答第21题。21.四幅图中坡度最缓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读图,回答22~23题。22.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 D.西南方23.该国国土面积约为A.0.11万km2 B.1.1万 km2C.11万 km2 D.110万 km210\n读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五国某种农作物的栽培面积和生产量表,回答24~25题。国家栽培面积(km2)产量(t/年)中国1340591印度408686斯里兰卡222207印度尼西亚90135日本5990世界合计2673247524.该种农作物是A.咖啡 B.可可 C.甘蔗 D.茶叶25.上题所选农作物的生活习性(或分布特征)是A.需水肥、热量很大 B.耐盐碱、干旱环境 C.多分布于低山山麓排水较好的地区 D.需充足热量和静风环境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26题。26.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二、综合题(共4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翡翠是在中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含钠长石(火成岩侵入体)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上等翡翠产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支流露露河一带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10\n 材料二:赌石是滇缅边境一带流行的一种独特的高档翡翠原石交易方式,通常指翡翠原石在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部的好坏,买家买下后须切割才能知道翡翠的质量等级。材料三:瑞丽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是重要的珠宝集散中心,是中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材料四:中缅部分区域图(1)根据材料分析伊洛瓦底江支流露露河一带翡翠的形成过程。(4分) (2)试分析“赌石”交易方式给缅甸翡翠产区带来的好处。(4分) (3)简析瑞丽成为我国重要珠宝集散中心的有利条件。(4分)28.(20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局部区域示意图资料二 韩国最大岛屿——济州岛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岛,人称“风多、石头多”。资料三 图中三地相关数据资料。地名上海济州岛首府济州室户岬海拔(米)324185年降水量(mm)11111456.92435.6(1)分析济州岛风多的原因以及石头多的原因。(10分)(2)说出图示区域内上海、济州、室户岬三地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共性与差异。(10分)29.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0\n(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4分)(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4分)(3)1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分)(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4分)10\n宜昌市第一中学2022级高二文科地理月考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52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ACACAC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ABDDBCDA题号212223242526答案CCBDCC二、综合题:共48分27(12分)(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形成钠长石;(1分)中低温高压条件下,钠长石去硅变质成翡翠;(1分)地壳上升,外力风化侵蚀,翡翠出露;(1分)流水侵蚀搬运,翡翠沉积于河床。(1分)(2)质量差的翡翠也可能卖出较高的价格,减小市场风险;(1分)交易前没有加工环节,降低生产成本;(1分)大量减少因只开采高档翡翠而产生的滥采、乱弃等现象;(1分)一定程度减轻了对当地的生态破坏。(1分)(3)地处中缅边境,靠近珠宝原料产地;(1分)多条公路经过,交通便利;(1分)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珠宝的需求量大;(1分)国家特殊边贸政策支持。(1分)28(20分)(1)济州岛位于东亚季风环流区内,夏季有来自东南的东南季风,冬季有来自西北西北的西北季风(2分);作为海岛,济州岛周边海面摩擦力小(2分),风力较强。济州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挤压作用(2分),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玄武岩(2分),受风化及风力侵蚀作用(2分)多石头。(2)气候类型上看:共性是热量带都属于亚热带(2分),都是季风气候(2分);差异是上海具有大陆性、室户岬具有海洋性、济州处于过渡状态(2分)。气候特点上看:共性都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2分);差异是,离亚欧陆地越远、距海洋越近,降水总量越多、气温年较差越小(2分)。29.(16分)(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2)寒流。依据: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ºC的海区向水温高于24ºC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3)较多。依据: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方,易于形成涌升流,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10\n宜昌市第一中学2022级高二文科地理月考试卷一、选择题(52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答案二、综合题(48分)27.(1)(4分)(2)(4分)(3)(4分)28.(1)(10分)(2)(10分)30.(1)(4分)10\n(2)(4分)(3)(4分)(4)(4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