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题试卷Ⅰ(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本题满分80分。其中1—20题,每小题1分;21—50题,每小题2分)“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据此回答1~2题。1.飞船冲进大气层时速度很快,跟大气层的摩擦产生的温度可高达1600℃,变成一团火球,这与下列哪种天文现象相似A.日落日升现象B.月升月落现象C.彗星现象D.流星现象2.“嫦娥一号”所绕探的天体属于A.恒星B.行星C.卫星D.星云3.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A.风能B.水能C.生物能D.潮汐能4.木星是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2022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下图为我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5~6题。5.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对流层6.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类型是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极光我国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据此回答7~8题。7.“嫦娥二号”发射之日A.西昌夜长小于12小时B.西昌地方时6点前日出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8.“嫦娥二号”在无动力作用状态下,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A.近地点时公转角速度慢B.近地点时公转线速度慢\nC.远地点时公转角速度慢D.远地点时公转线速度快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9~11题。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甚至消失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②以下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10.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1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12.下图所示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则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岸连接在一起A.M岸B.N岸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D.不能确定13.关于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黄赤交角变大,温带变大B.黄赤交角变小,温带变小C.黄赤交角变大,寒带变大D.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没有影响14.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B.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更小C.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短D.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15.每年春分日到秋分日 A.极昼地区先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再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B.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C.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再移回赤道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16.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元旦B.劳动节C.春节D.清明节17.同一纬线上的各地A.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B.季节不同,地方时不同\n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时间不同D.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18.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往往形成A.海岭B.断层C.褶皱山脉D.岛弧和海岸山脉19.下列各项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河谷B.石林C.沙丘D.断层20.一年中,拉萨市的太阳辐射总量远远高于海口市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照射时间长B.正午太阳高度大C.海拔高,空气稀薄D.距海远,降水少读“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完成21~22题。2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A.③④ B.①②C.⑤⑥D.⑦⑧2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23.某日,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A.123.5ºEB.112.5ºEC.127.5ºED.135ºE3月21日6时整,甲地(40°N,45°E)正好日出。据此回答24~25题。24.此时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A.3月21日14时50分B.3月22日14时50分C.3月22日15时10分D.3月21日15时10分25.此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A.40ºB.50ºC.73.5ºD.16.5º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完成26~27题。26.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 B.背斜C.向斜D.断层27.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主要是\n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读下列地质剖面图,完成28题。28.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A.①② B.②③C.③② D.④①29.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B.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C.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D.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若③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煤炭,分析回答30~31题。30.图中b为A.岩浆B.岩浆岩C.变质岩D.沉积岩31.图中①表示的地质作用为A.高温熔化B.变质作用C.外力作用D.冷却凝固2022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32~34题。\n32.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上图(二分二至日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33.当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B.晨昏圈与地轴之间的交角呈缩小趋势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D.南半球各地昼越来越长34.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35.下列区域中,属于地堑构造的是A.庐山、华山B.华北平原C.喜马拉雅山D.渭河平原读下图,回答36题。36.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2070千米B.2270千米C.2570千米D.2670千米读南极点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为白昼。回答37~38题。37.180°经线是A.中时区的中央经线B.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C.东八区的中央经线D.伦敦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38.180°经线此时的时间可能为A.3月21日6时B.6月22日8时C.9月23日18时D.12月22日10时假设下图表示某纬线圈,A、B、C为该纬线圈上的三点,其中AB弧为昼弧,ACB为夜弧。回答39~40题。\n39.图中C处日出的地方时刻为A.2时B.5时C.8时D.10时40.在图示时刻,假设B点的经度为30°E,则全球两天的面积比可能是A.1:1B.3:1C.4:1D.5:141.如下图,甲楼房位于北纬21.5°,欲在乙处建一新楼,为保证乙楼房全年采光充分,甲乙楼距X最少应是A.10mB.15mC.20mD.25m读下图,完成42~44题。42.M处地貌是由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43.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44.如果在③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③岩层可能是A.玄武岩B.大理岩C.石灰岩D.石英岩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5~47题。\n45.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A.①② B.②③C.①⑤D.④⑥46.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板岩47.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48.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49.八达岭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回答50题。50.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A.月球阻挡B.地质作用改造C.地表布满岩石D.地表水体覆盖试卷Ⅱ(共20分)ABCDE30ºS23º26´S0º23º26´N30ºN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模式51.(5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n(1)太阳直射C点时,正值北半球的(节气);太阳直射B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2)太阳直射点由D→E→B移动过程中,石家庄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降低)。(3)太阳直射点由→移动时,石家庄的白昼时间由最长变至最短。(填字母)52.(5分)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回答下列问题。90ºE90ºW0º66º34ˊN90ºW66º34ˊS(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此时,90ºE的区时是月日时。(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A.45ºW,135ºWB.135ºE,45ºWC.60ºE,120ºWD.0º,180º53.(5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六大板块示意图ABC(1)图中A处属于板块;图中B处属于板块; 图中C处板块边界类型是边界。(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3)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作用形成的。\n54.(5分)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2)图中,陡崖出现处。(3)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n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本题满分80分。其中1—20题,每小题1分;21—50题,每小题2分)1—5DCDBA6—10BCCBD11—15BBCBA16—20AADDC21—25BACDB26—30CDCDC31—35DDBBD36—40BBCCB41—45CBCCC46—50CBACB二、综合题(共4小题,每题5分,本大题满分20分)51、(1)秋分北回归线(2)升高(3)BD52、(1)23.5ºS(2)122212(3)D53、(1)亚欧太平洋消亡(碰撞)(2)活跃(3)碰撞(挤压)54、(1)背斜向斜断层(2)丙(3)背斜顶部受张力易受侵蚀,形成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