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正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文科地理期中考问卷考试说明:①考试时间:60分钟;②考试分值:100分。一.单选题(30题×2分,共60分)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1—2题。1.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3.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是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处和③处为常年温暖湿润型的气候B.⑥处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C.③处与④处的气候特征在冬季的最大差别是气温是否低于00D.②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4.读世界海洋多雾区分布图,下列关于图中多雾区说法正确的是()A.多雾海区均为暖流流经的地区B.与多雾海区相邻的陆地上均为草原C.多雾海区均为信风盛行的大陆西岸地区 D.多雾海区多为寒流流经的地区-8-\n5.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请问: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6—7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B.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D.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7.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C.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D.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读图,完成8—9题。8.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①太阳能资源②劳动力资源③水力资源④森林资源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②④-8-\n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0—12题。10.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1.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12.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附近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界线附近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附近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13—14题。13.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14.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15.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16.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雨林生态系统又是非常脆弱的。下图是美国宇航局EO—1卫星2022年7月26日拍下的亚马孙雨林地区的一张卫星照片:巴西一家铁矿区对“地球之肺”所造成的破坏。据此完成17—18题。-8-\n17.获取以上图片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ISD.数字地球18.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京津冀”地区雾霾连连B.产生厄尔尼诺现象C.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19—20题。19.根据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中四地()A.属于同一自然区B.分属于两个自然区 C.分属于三个自然区D.③④属同一自然区20.影响沿图中①、②、③地一线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光照下表是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回答21—23题。2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2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D.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8-\n2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A.地形B.土壤 C.水源D.热量25.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小麦农场B.畜牧业 C.灌草种植 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下图为“2022年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26.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地势地平,水网密布 B.冰川广布,湖泊众多C.植被稀疏,蒸腾量小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27.为缓解水资源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优化农业结构②实施人工增雨 ③降低水费价格 ④推广节水技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http://www.ks5u.com/-blogid=5a18c50f0102v9ff&url=http://album.sina.com.cn/pic/001Eip7Fzy6NZPegLRF7b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右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8—30题。28.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的变化B.农业技术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29.“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①气温年较差大②降水较丰富③夏季高温 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⑤气温日较差大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30.“北大荒”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不包括()A.水热充足B.土壤肥沃C.人均耕地多D.地势低平-8-\n二.综合题(2题×20分,共40分)31.(20分)咸海,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咸水湖。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表1:所示区域人口和农田面积的变化人口数量(万人)农田面积(万公顷)20世纪60年代14004502022年6000700(1)描述R河的水文特征。(6分)(2)根据卫星航片观测近几十年来M湖(咸海)不断的萎缩,据图表资料分析M湖不断萎缩的原因及具体分析M湖不断的萎缩对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4分)32.(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貌破碎程度一般用沟谷密度表示,即单位面积的沟道长度(单位为km/km2)。下图是1:50000地形图上量计的沟谷密度图,反映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沟谷密度为3—5km/km2。(1)请描述黄土高原沟谷分布的特征。(6分)(2)指出形成黄土高原东部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并用简单的词语形容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特征(4分)-8-\n(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黄土高原东部沟谷形成的原因(10分)培正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文科地理期中考答案一、单选题(30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CDDDCC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DDDAADC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ACABBBCA二.综合题(2题×20分,共40分)31.(1)①流量较小(2分);②季节变化大(或“有夏汛”)(2分); ③有结冰期(2分)。(以上答对3点即得6分)-8-\n (2)原因: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分); ②人口增长迅速(2分);③耕地面积扩大(2分);④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2分);⑤导致入湖水量减少(2分)。(以上答对4点即得8分) 影响:①气候变干,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2分);②湖面萎缩,盐度增加,使渔业减产甚至停产(2分);③湖床盐沙在风的吹拂下,侵害农田,造成土壤退化(盐碱化),作物减产(2分)。(以上答对3点即得6分)32.(1)①沟谷分布存在空间差异(2分);②东部地区沟谷密度大于西部地区(2分);③北部地区沟谷密度大于南部地区(2分);④北部地区形成一个闭合的沟谷密度分布高值中心(2分)。(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流水的侵蚀作用(2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或沟壑纵横(2分)。(3)①该地区夏季7、8月降水集中,多大雨、暴雨且降雨变率大(2分);②黄土为主的土壤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2分);③该地区坡度较大,流水侵蚀能力强(2分);④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2分),如过度开垦、矿产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造成自然植被覆盖减少(2分),人为加速土壤侵蚀,形成众多沟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