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区域既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又属于均质区的是()①甘肃东南部的湿润区②华北平原③东部季风区④浦东新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读图,回答下面2~3题。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3.图示I,II,II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A.土壤和植被B.水文与植被C.地貌与气候D.地貌与水文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1回答4—6题4.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B.地形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5.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者都是岛国B.面积相差不大C.气候比较湿润D.都多火山地震6.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起步晚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C.甲国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读“五大湖区图”,回答7~9题。7.图中湖泊形成的原因是()-9-\n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断裂下陷而成8.关于图中④⑤⑥城市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不正确的叙述是A.原料丰富B.河运便利C.水源充足D.环境优美,属阳光地带9.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⑤“阳光地带”离海岸近,水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读图3-1,完成10~12题。10.下列地区不属于图中所示地区的是①甘肃东南部 ②山西 ③河套平原 ④呼伦贝尔草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中游流经本地形区的我国重要河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①断流 ②地上河决口 ③汛期长导致洪涝灾害 ④结冰期太长影响航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关于本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本区传统的粮食作物是谷子 ②甲处修梯田,乙处植树造林 ③丙处修打坝淤地工程,丁处可用作耕地 ④厚厚的堆积物是流水冲积形成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13-15题。13南水北调首先实施该线调水方案的理由是()A.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小B.东线方案调水线最短C.水量大、水质好D.东线调水工程不会影响生态环境14.南水北调工程能给调入区带来()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9-\n15.“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对沿线地区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A.地面下沉B.土壤盐碱化C.湖泊面积增大D.湿地面积增加读“2022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2),完成16~17题。16.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17.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18—19题。18、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原因是()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却难以发挥出优势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19、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C.增加经济产值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30~31题。20.“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净化空气B.美化环境C.涵养水源D.防风固沙2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八百里洞庭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湘江、沅江等从南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近二百年来,洞庭湖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一。近年来,冬季和夏季湖泊水面变化巨大,但冬季洞庭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22—24题。22.下列对洞庭湖的开发利用,不正确的是()A.围湖造田,增加土地的后备资源B.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C.建立自然保护区,维护生物的多样性D.发展水产养殖、观光旅游-9-\n23.洞庭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24.今年来洞庭湖的蓄洪能力大大加强,主要原因是①退耕还湖②长江流域降水减少③长江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④长江三峡工程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5.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26.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27.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A.煤炭B.机械产品C.棉花D.粮食读美国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28—29题。28.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A.丰富的铁矿B.丰富的煤矿C.充足的的水源D.便利的水陆交通29.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30.长江三峡工程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9-\n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代替火电可大量减轻火力发电产生有害气体、废水、废渣 ④可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8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走向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途经13个省(区、市),主要目标市场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中南地区。走向示意图如右图:材料二我国1980~2022年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示意图(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哪些?(2分)(2)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东、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2分)(3)材料二中:曲线①代表能源变化状况,其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_________年,据图简要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变化的特点。(4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材料二: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水资源也愈感短缺。材料三:德国鲁尔区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图7)-9-\n图7⑴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的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5分)。相同点(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不同点(从自然条件分析):⑵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既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3分):33.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左图中A、B两地,黄土颗粒较细的是地。(2分)(2)本区地表景观的特征是:。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时带来的环境问题是。(3分)(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①。②。③。(3分)(4)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地,植树种草,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4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9-\n材料一2022年8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并确立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主要目标,《东北振兴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东北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材料二“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2亿。材料三东北地区图(1)材料二、三所呈现出的区域特征。(2分)(2)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一个地区的原因。(4分)(3)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6)-9-\n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BCCDBCDACACA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DDDAAACCAAADC31.(8分)(1)①有利于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②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③有利于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④有利于推动国际间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等。(答对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得分,2分)(2)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间多河谷、盆地,植被覆盖率较高。(1分)铺设管道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1分)(3)生产(1分)2000(1分)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总体帮呈现出上升趋势(波动上升)在1995年以前,生产量大于消费量;(1分)1995年以后,消费量大于生产最。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差不大,大致呈正相关(1分)32.(8分)⑴每点1分,共5分相同点(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不同点(从自然条件分析):鲁尔区水资源丰富而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辽中南工业区铁矿资源丰富而鲁尔区铁矿资源短缺⑵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控制需水量大的重工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3分)33.(1)B(2分)(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煤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3分)(3)①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②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③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使下游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分)(4)bdac(4分)34、答案(1)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2分)(2)①从区域的整体性看,二者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9-\n②从区域的开放性看,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4分)(3)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6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