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Cl-35.5Mn-55Fe-56S-32第I卷(40分)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40分)1.化学与生活和化工、能源、材料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水性高分子、医用生物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均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B.通过干馏,可以将煤中含有的苯等芳香烃从煤中分离出来C.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均属于新能源D.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涤纶2.EPA、DHA均为不饱和羧酸,是鱼油的水解产物之一,1mol分子式为C67H96O6的鱼油完全水解后,生成1mol甘油(C3H8O3)、1molEPA和2molDHA,EPA、DHA的分子式分别为A.C20H30O2、C22H32O2B.C22H32O2、C20H30O2C.C22H30O2、C20H30O2D.C20H30O2、C22H30O23.将固体NH4Br置于2.0L的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NH4Br(s)NH3(g)+HBr(g)2HBr(g)Br2(g)+H2(g)2min后,测得H2为1mol,HBr为8mol,则上述反应中生成NH3的速率为( )
A.0.5mol·(L·min)-1B.2mol·(L·min)-1
C.2.5mol·(L·min)-1D.5mol·(L·min)-14.是一种有机烯醚,可以用烃A通过下列路线制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分子式为C4H4OB.A的结构简式是CH2=CHCH2CH3C.A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D.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卤代、水解、消去-13-\n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与现象结论A向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油脂已经完全皂化B淀粉溶液在稀硫酸存在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适量氨水使溶液为碱性,再与银氨溶液混合加热,有光亮的银镜生成淀粉已经水解完全C在2mL0.1mol/L的CuSO4溶液中滴加6滴0.1mol/LNaOH溶液,配制成新制氢氧化铜。向其中加入麦芽糖溶液,加热,无红色沉淀生成。麦芽糖为非还原性糖D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浓硝酸,微热产生亮黄色沉淀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6.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t/min0246810V(O2)/mL0.09.917.222.426.529.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反应至6min时,c(H2O2)=0.3mol/LB.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C.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D.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丁醇、正丁烷、2-甲基丙烷、丙烷的沸点逐渐降低B.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随碳原子数递增,等质量完全燃烧耗氧量增加C.酯A的分子式为C9H18O2,酸性条件下A水解生成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则A的可能结构最多有1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下同)D.分子式为C8H11N的有机物,分子内含有苯环和氨基(-NH2)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14种8.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13-\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小于100%B.CH4+CO2→CH3COOH过程中,CH4分子中所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改变该反应的反应热9.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s)+H2O(g)=CO(g)+H2(g)ΔH1=akJ·mol−1②CO(g)+H2O(g)=CO2(g)+H2(g)ΔH2=bkJ·mol−1③CO2(g)+3H2(g)=CH3OH(g)+H2O(g)ΔH3=ckJ·mol−1④2CH3OH(g)=CH3OCH3(g)+H2O(g)ΔH4=dkJ·mol−1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反应CH3OH(g)=CH3OCH3(g)+H2O(l)的ΔH=kJ·mol−1D.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的ΔH=(2b+2c+d)kJ·mol−1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57.3kJ·mol-1B.500℃、30MPa下,N2(g)+3H2(g)2NH3(g)ΔH=-92.4kJ·mol-1将0.5mol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46.2kJC.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6kJ·mol-1,则2H2O(g)===2H2(g)+O2(g) ΔH=+572kJ·mol-1D.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11.Na2CO3(aq)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13-\nA.H2CO3(aq)===CO2(g)+H2O(l)为放热反应B.CO(aq)+H+(aq)===HCO(aq) ΔH=akJ·mol-1C.HCO(aq)+H+(aq)===CO2(g)+H2O(l) ΔH=(c-b)kJ·mol-1D.CO(aq)+2H+(aq)===CO2(g)+H2O(l) ΔH=(a+b-c)kJ·mol-112.称取三份锌粉,分别盛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甲中加入50mLc(H+)=0.1mol/L的盐酸,乙中加入50mLc(H+)=0.1mol/L的醋酸,丙加入50mLc(H+)=0.1mol/L的醋酸及少量的胆矾粉末。若反应终了,生成氢气的体积一样多,且没有剩余的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甲=乙=丙B.反应终了时,所需时间的大小:甲>乙>丙C.反应过程中,甲、乙速率相同D.三支试管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甲=乙<丙13.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若2s末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②2s末,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压强是起始的0.9倍;③2s末,物质A的转化率为30%;④2s末,物质C的体积分数约为22.2%。⑤2s内,分别用A、B、C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14:7:6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14.已知分解1mol KClO3放出热量38.8kJ,在MnO2下加热,KClO3的分解分为两步:①2KClO3+4MnO22KCl+2Mn2O7 慢②2Mn2O74MnO2+3O2 快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1 mol KClO3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1 mol KCl所具有的总能量B.1 g KClO3,1 g MnO2,0.1 g Mn2O7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MnO2质量仍为1 gC.KClO3分解速率快慢主要取决于反应①D.将固体二氧化锰碾碎,可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15.煤燃烧过程中加入石灰石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13-\n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脱硫效率。发生的两个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Ⅰ:CaSO4(s)+CO(g)CaO(s)+SO2(g)+CO2(g)ΔH1=+218.4kJ·mol-1反应Ⅱ:CaSO4(s)+4CO(g)CaS(s)+4CO2(g)ΔH2=-175.6kJ·mol-1已知:①反应Ⅰ和反应Ⅱ同时发生②反应Ⅰ的速率大于反应Ⅱ的速率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16.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NaOH固体②H2O③NH4Cl固体④CH3COONa固体⑤NaNO3固体⑥KCl溶液A.②④⑥B.①②C.②③⑤D.②④⑤⑥17.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气体X、Y、Z,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Y2ZB.反应开始至2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D.4min时,X、Z的速率相等18.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D)=0.5mol·L-1·s-1B.v(C)=0.8mol·L-1·s-1
C.v(B)=0.9mol·L-1·s-1D.v(A)=0.3mol·L-1·s-11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A溶于水后,加入稀硫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3-\nA.因为H-X的键能大于H-W的键能,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前者弱与后者B.Y的简单离子与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A溶液与稀硫酸溶液反应,随温度升反应速率加快D.1mol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为57.3KJ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一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分子间的碰撞为有效碰撞D.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第II卷(60分)二、填空题21.(10分)完成下列问题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编号H2C2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温度浓度(mol·L-1)体积(mL)浓度(mol·L-1)体积(mL)①0.102.00.0104.025②0.202.00.0104.025③0.202.00.0104.050 (1)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H2C2O4与KMnO4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n(H2C2O4)∶n(KMnO4)≥______。(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3)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mol·L-1·min-1。(4)已知实验③中c(MnO4—-13-\n)~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若保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中画出实验②中c(MnO4—)~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22.(10分)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己知:甲苯的熔点为-95℃,沸点为110.6℃,易挥发,密度为0.866g/cm3;苯甲酸的熔点为122.4℃,在25°C和95℃下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i制备产品:将30.0mL甲苯和25.0mLlmol/L高锰酸钾溶液在-13-\n100°C下反应30min,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冷凝管的进水口为________(填“a”或“b”)。支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在本实验中,三颈烧瓶最合适的容积__________(填字母)。A.50mLB.I00mLC.200mLD.250mL相对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用沸水浴加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ii分离产品:该同学设计如下流程分离粗产品苯甲酸和回收甲苯(3)操作Ⅰ的名称是;含有杂质的产物经操作Ⅱ进一步提纯得无色液体甲苯,则操作Ⅱ的名称是。iii纯度测定(4)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KOH溶滴定(与苯甲酸恰好完全反应)。重复三次,平均每次消耗KOH溶液的体积24.00mL。样品中苯甲酸纯度为______________。(5)测定白色固体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应采用___________法对样品提纯。23.(12分)I“碘钟”实验中,3I-+===I3—+的反应速率可以用遇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c(I-)/mol/L0.0400.0800.0800.1600.120c(S2O82-)/mol/L0.0400.0400.0800.0200.040t/s88.044.022.044.0t1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显色时间t1为________。(3)通过分析比较上述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根据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试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选用哪些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2)当生成SO2的速率为0.64mol·L-1·s-1时,则氧气减少的速率为________。(3)如测得4s后O2的浓度为2.8mol·L-1,此时间内SO2的速率为0.4mol·L-1·s-1,则开始时氧气的浓度为________。24.(10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1)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kJ·mol-1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kJ·mol-1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 。(2)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ii补充完整。i.SO2+4I-+4H+=S↓+2I2+2H2Oii.I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I-(3)探究i、ii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mLSO2饱和溶液加入到2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序号ABCD试剂组成0.4mol·L-1 KIamol·L-1 KI0.2mol·L-1 H2SO40.2mol·L-1 H2SO40.2mol·L-1 KI0.0002molI2无明显现象-13-\n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___。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i、ii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25、(10分)化合物H是一种用于合成γ-分泌调节剂的药物中间体,其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1)C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和__________。(2)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含有苯环,且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饱和碳原子);②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之一是α-氨基酸,另一水解产物分子中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4)G的分子式为C12H14N2O2,经氧化得到H,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R代表烃基,R'代表烃基或H)请写出以、和(CH3)2SO4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26.(8分)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13-\n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分多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只进行一次实验,用所获得的数据计算中和热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A轻轻地上下搅动(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以下操作,会使测得的中和热ΔH发生怎样的变化?(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①量取稀盐酸时俯视量筒读数,测得的中和热ΔH会_______________。②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未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直接测定碱的温度,测得的中和热ΔH会_______________。③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ΔH会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n长安一中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实验班化学答案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40分)BACCDABCCDCCBBCACBCD二、填空题21.(10分)每小题2分(1)2.5(或5:2) (2)②和③, ①和② (3)0.010(4)22.(10分)(1)a(1分)平衡压强,使甲苯顺利滴入三颈烧瓶(1分)(2)B(1分)便于控制温度和使容器受热均匀(2分)(3)分液,蒸馏(2分)(4)96%(2分)(5)重结晶(1分)23.(12分)每空2分I(1)研究反应物I-与)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9.3 (3)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II(1)SO2或O2 (2)0.88mol·L-1·s-1 (3)5.0mol·L-124.(10分)每小题2分 (1)3SO2(g)+2H2O(g)=2H2SO4 (l)+S(s) ΔH2=−254 kJ·mol−1 (2)SO2、SO42−、4H+ (3)①0.4;② 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③反应ii比i快,D中由反应ii产生的H+使反应i加快25.(10分)(1)醚键酯基(2分)(2)取代反应(1)-13-\n(3)(2分)(4)(2分)(5)(3分)26.(8分)(1)环形玻璃搅拌棒(1分)(2)D(1分) (3)-51.8kJ·mol-1 (2分)(4)①偏大 (1分)②偏大(1分) ③偏大(1分) 用醋酸代替盐酸,醋酸电离要吸收能量,造成测得的中和热偏小(1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