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桃江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尽量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B.教室人走关灯、关风扇C.尽量购买外地的、当季的水果D.尽可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少开空调 2.下列各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或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分子中键能越大则分子能量越高,分子越稳定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2H2S(g)+O2(g)=2S(s)+2H2O(l)△H=﹣Q2kJ/molB.CH4(g)+2O2(g)═CO2(g)+2H2O(g);△H=﹣802.3kJ/molC.CO(g)+O2(g)═CO2(g);△H=﹣283kJ/molD.2H2(g)+O2(g)═2H2O(1);△H=﹣571.6kJ/mol 4.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1moLC(石墨)完全燃烧放热393.51kJ;C(金刚石)+O2(g)=CO2(g),1moLC(金刚石)完全燃烧放热395.41kJ.据此推理所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C.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高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一定是吸热反应 5.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生成2个分子AB吸收(a﹣b)kJ热量B.该反应热△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9-\n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 6.利用下列实验装置,不能完成实验目的是( )A.利用装置进行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定量测定B.利用装置进行碱酸氢钠与碳酸钠的检验C.利用装置证明铁生锈时空气参与反应D.利用装置进行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稳定性强弱比较 7.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100mL浓度为2mol•L﹣1的盐酸溶液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有( )A.加适量6mol•L﹣1HCl溶液B.加数滴CuCl2溶液C.加适量NaNO3溶液D.加适量NaCl溶液 9.反应I2(g)+H2(g)⇌2HI(g)△H=﹣14.9kJ/mol.温度为T1时,平衡常数K(T1)=43;温度调至T2时,K(T2)=48.7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由T1到T2是降温过程C.T1时,增大c(H2),K(T1)不变D.T2时,I2(g)的转化率比T1时小 -29-\n10.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O2(g)═ZnO(s)△H=﹣351.1kJ•mol﹣1Hg(l)+O2(g)═HgO(s)△H=﹣90.7kJ•mol﹣1由此可知反应Zn(s)+HgO(s)═ZnO(s)+Hg(l)的焓变△H为( )A.﹣260.4kJ•mol﹣1B.﹣441.8kJ•mol﹣1C.+260.4kJ•mol﹣1D.+441.8kJ•mol﹣1 11.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的反应可表示为:C2H4(g)+H2O(g)=C2H5OH(g)△H=﹣45.8kJ/mo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乙烯的用量不会影响该反应的反应焓变△HB.0.5molH2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2.9kJC.1molC2H5OH(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C2H4(g)和1molH2O(g)所具有的能量和D.1molC2H4(g)和1molH2O(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大于1molC2H5OH(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 12.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13.工业上制备高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14.下列叙述与图象相对应的是( )A.图(1)是N2(g)+3H2(g)⇌2NH3(g)的化学平衡图象,在t0时刻充入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B.图(3)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C.图(2)中p2>p1,T1>T2-29-\nD.图(4)对应反应2X(g)+3Y(g)⇌2Z(g)△H<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15.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mol•L﹣1•min﹣1②v(B)=0.6mol•L﹣1•s﹣1 ③v(C)=0.4mol•L﹣1•s﹣1④v(D)=0.5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 16.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某研究小组探究其他条件下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的高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18.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分别测定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不同的时刻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B.b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C.增大压强,可使a点达到T1温度下平衡状态D.c点表示的状态:v(正)<v(逆) -29-\n19.已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工业上选择的适宜条件为:500℃、铁作催化剂、2×107~5×107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B.铁作催化剂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C.增大压强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D.将氨分离出来,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20.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Z(?)+W(?)⇌X(g)+Y(?);△H,在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未再改变条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可能相等B.Z和W在该条件下都不为气态C.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则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的X浓度不相等D.若该反应只在某温度T0以上才能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1.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lO2═4ClO2↑+H++Cl﹣+2H2O(HClO2为弱酸).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时HClO2分解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 )A.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C.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D.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的氧化性增强 22.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平衡常数约为0.3B.B的转化率为40%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min)﹣1D.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3.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H<0.某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2-29-\n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知,A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4mol/LB.由图甲知,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1:2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D.压强为0.50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 24.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H=+Q1kJ•mol﹣1.室温下,若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放热Q2kJ,则( )A.Q1>Q2B.Q1=Q2C.Q1<Q2D.无法比较 25.将1molCO和1molNO2充入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NO2(g)+CO(g)⇌CO2(g)+NO(g)并达到化学平衡,发现有50%的CO转化为CO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1molCO和2molNO2充入上述反应器中,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CO2的体积分数是( )A.B.C.D. 二、综合题部分26.(12分)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实验测定,也可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地获得.(1)实验方法测反应反应热中和热测定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外还需要 、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将NaOH溶液 (选填“一次”或“分多次”)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溶液混合后,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记为终止温度.(2)通过化学计算间接获得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CO(g)+2H2(g)═CH3OH(g)△H=﹣90.8kJ•mol﹣1.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H2(g)+O2(g)═H2O(g)△H=﹣241.8kJ•mol﹣1根据上述反应确定:H2燃烧热为 kJ•mol﹣1;CH3OH(g)+O2(g)═CO(g)+2H2O(g)△H= kJ•mol﹣1. 27.(10分)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用4mL0.001mol/LKMnO4溶液与2mL0.01mol/L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组别10%硫酸体积/mL温度/℃其他物质-29-\nⅠ2mL20Ⅱ2mL2010滴饱和MnSO4溶液Ⅲ2mL30Ⅳ1mL201mL蒸馏水(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和 (用Ⅰ~Ⅳ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和 .(3)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 . 28.(8分)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离子K+Na+NH4+SO42﹣NO3﹣Cl﹣浓度/mol•L﹣14×10﹣66×10﹣62×10﹣54×10﹣53×10﹣52×10﹣5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待测试样的c(H+)=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已知:H2(g)+O2(g)═H2O(g)△H=﹣241.8kJ•mol﹣1C(s)+O2(g)═CO(g)△H=﹣110.5kJ•mol﹣1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a.Ca(OH)2b.Na2CO3c.CaCl2d.NaHSO3③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9.(10分)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物质Cl2Br2I2HClHBrHIH2能量(kJ)243193151432366298436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4)题:(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H2B.Cl2C.Br2D.I2(2)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 (填写分子式).(4)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3)吗? .你的根据是 . -29-\n30.(10分)(2022秋•桃江县校级月考)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Q(Q>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1)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衡速率v(HI)为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把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29-\n湖南省益阳市桃江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尽量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B.教室人走关灯、关风扇C.尽量购买外地的、当季的水果D.尽可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少开空调【考点】氧族元素简介.【专题】化学计算.【分析】“低碳环保”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少坐私家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环保”理念,故A错误;B、教室人走关灯、关风扇,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环保”理念,故B错误;C、购买外地的、当季的水果和低碳环保无关,故C正确;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少开空调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环保”理念,故D错误.故选:C.【点评】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社会的热点,是考试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下列各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或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分子中键能越大则分子能量越高,分子越稳定【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分析】A、反应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B、放热反应很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C、反应的热效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D、分子越稳定,则能量越低.【解答】解:A、反应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故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煤炭的燃烧,故A错误;B、放热反应很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在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故B错误;C、反应的热效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反之吸热,故C正确;D、分子中的键能越大,则物质越稳定,而分子越稳定,则能量越低,故D错误.故选C.-29-\n【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吸放热的判断,应注意的是反应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即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2H2S(g)+O2(g)=2S(s)+2H2O(l)△H=﹣Q2kJ/molB.CH4(g)+2O2(g)═CO2(g)+2H2O(g);△H=﹣802.3kJ/molC.CO(g)+O2(g)═CO2(g);△H=﹣283kJ/molD.2H2(g)+O2(g)═2H2O(1);△H=﹣571.6kJ/mol【考点】燃烧热.【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S不是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故A错误;B.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水应为液态,故B错误;C.1molCO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CO2,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故C正确;D.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方程式中H2为2mol,不是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热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紧扣燃烧热的概念. 4.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1moLC(石墨)完全燃烧放热393.51kJ;C(金刚石)+O2(g)=CO2(g),1moLC(金刚石)完全燃烧放热395.41kJ.据此推理所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C.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高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一定是吸热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写出金刚石与石墨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热比较金刚石与石墨的能量大小.【解答】解:①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②C(金刚石)+O2(g)=CO2(g)△H=﹣395.41kJ•mol﹣1,①﹣②可得: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大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错误;B、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故C错误;D、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所以由石墨制备金刚石一定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稳定性与能量大小的关系. 5.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29-\nA.每生成2个分子AB吸收(a﹣b)kJ热量B.该反应热△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依据图象分析判断1molA2和1molB2反应生成2molAB;B、反应焓变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C、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解答】解:A、依据图象分析判断1molA2和1molB2反应生成2molAB,每生成2molAB吸收(a﹣b)kJ热量,故A错误;B、应焓变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该反应热△H=+(a﹣b)kJ•mol﹣1,故B正确;C、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C错误;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吸收akJ能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图象分析判断,反应焓变的计算,题目较简单. 6.利用下列实验装置,不能完成实验目的是( )A.利用装置进行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定量测定B.利用装置进行碱酸氢钠与碳酸钠的检验C.利用装置证明铁生锈时空气参与反应-29-\nD.利用装置进行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稳定性强弱比较【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测量H2O2分解反应速率,应在密闭系统中进行;B.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较剧烈的性质判断;C.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的变化可判断空气是否发生反应;D.如分解,则澄清石灰水应变浑浊.【解答】解:A.应用分液漏斗,用长颈漏斗易导致气体逸出,达不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B.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较剧烈,可根据气球体积增大的快慢判断反应的剧烈程度,故B正确;C.铁发生吸氧腐蚀,则导致系统内压强减小,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故C正确;D.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根据澄清石灰水应变浑浊可确定稳定性,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反应速率的测量、钠的化合物以及金属的腐蚀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难度中等. 7.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U形管右侧液面升高,说明锥形瓶内气压由于加入物质而增大以及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中都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解答】解:因氢氧化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升高,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U形管右侧液面升高,故选:B.【点评】记住物质溶于水吸放热情况,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溶于水放热,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8.100mL浓度为2mol•L﹣1的盐酸溶液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有( )A.加适量6mol•L﹣1HCl溶液B.加数滴CuCl2溶液C.加适量NaNO3溶液D.加适量NaCl溶液【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29-\n【分析】Zn过量,生成氢气由盐酸定,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能改变盐酸的物质的量,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加适量6mol•L﹣1HCl溶液,生成氢气速率加快且生成氢气的总量增大,故A错误;B.加入适量CuCl2溶液,能够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故B错误;C.加入适量NaNO3溶液,不能生成氢气,生成气体为NO,故C错误;D.加入适量NaCl溶液,溶液体积增大,反应速率减小,由于盐酸物质的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考常考考点,注意Zn过量,生成氢气的量由盐酸定,把握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9.反应I2(g)+H2(g)⇌2HI(g)△H=﹣14.9kJ/mol.温度为T1时,平衡常数K(T1)=43;温度调至T2时,K(T2)=48.7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由T1到T2是降温过程C.T1时,增大c(H2),K(T1)不变D.T2时,I2(g)的转化率比T1时小【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热△H<0,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减小,结合温度为T1时,T2时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进而平衡温度高低;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与反应混合物浓度无关;D、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I2(g)的转化率降低,根据B中温度的高低判断平衡移动.【解答】解:A、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热△H<0,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平衡常数K(T1)=43;温度调至T2时,K(T2)=48.74,温度为T1时平衡常数小于T2时平衡常数,说明温度由T1时调至T2时平衡正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反应移动,故温度T1<T2,由T1到T2是降温过程,故B正确;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与反应混合物浓度无关,故T1时,增大c(H2),K(T1)不变,故C正确;D、由B可知,温度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反应移动,T2时,I2(g)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衡常数、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难度中等,注意理解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10.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O2(g)═ZnO(s)△H=﹣351.1kJ•mol﹣1Hg(l)+O2(g)═HgO(s)△H=﹣90.7kJ•mol﹣1由此可知反应Zn(s)+HgO(s)═ZnO(s)+Hg(l)的焓变△H为( )A.﹣260.4kJ•mol﹣1B.﹣441.8kJ•mol﹣1C.+260.4kJ•mol﹣1D.+441.8kJ•mol﹣1-29-\n【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只与起始状态、最终状态有关,则反应相加减时,反应热也相加减,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①Zn(s)+O2(g)=ZnO(s)△H=﹣351.1kJ•mol﹣1,②Hg(1)+O2(g)=HgO(s)△H=﹣90.7kJ•mol﹣1,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Zn(s)+HgO(s)═ZnO(s)+Hg(1)可由①﹣②得到,所以△H=(﹣351.1kJ•mol﹣1)﹣(﹣90.7kJ•mol﹣1)=﹣260.4kJ•mol﹣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明确已知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1.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的反应可表示为:C2H4(g)+H2O(g)=C2H5OH(g)△H=﹣45.8kJ/mo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乙烯的用量不会影响该反应的反应焓变△HB.0.5molH2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2.9kJC.1molC2H5OH(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C2H4(g)和1molH2O(g)所具有的能量和D.1molC2H4(g)和1molH2O(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大于1molC2H5OH(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A.反应焓变△H与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有关;B.H2O(l)比H2O(g)能量低,反应放热少;C.放热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解答】解:A.反应焓变△H与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有关,与实验中乙烯的用量无关,故A正确;B.H2O(l)比H2O(g)能量低,反应放热少,所以0.5molH2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2.9kJ,故B错误;C.放热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1molC2H5OH(g)和1mol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molC2H4(g)和1molH2O(g)所具有的能量和,故C错误;D.△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1molC2H4(g)和1molH2O(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与1molC2H5OH(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之差为△H,为负值,所以1molC2H4(g)和1molH2O(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小于1molC2H5OH(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题目难度不大. 12.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9-\n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在不断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注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无关.【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容器的压强在逐渐减小,故A错误;B.硫是液体,分离出硫,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所以不影响反应速率,故B错误;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了二氧化硫的转化,所以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使用哪种催化剂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B,注意固体和纯液体改变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13.工业上制备高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B、注意反应的可逆性;C、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D、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HCl的物质的量.【解答】解:A、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则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iCl4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SiCl4不能完全转化,达平衡时,吸收热量小于QkJ,故B错误;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v(HCl)==0.03mol/(L•min),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v(HCl)=×0.03mol/(L•min)=0.015mol/(L•min),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HCl的物质的量为×4=0.1mol,100mL1mol/L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1L×1mol/L=0.1mol,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恰好反应,故D正确;-29-\n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反应的可逆性,选项B是解答中的易错点. 14.下列叙述与图象相对应的是( )A.图(1)是N2(g)+3H2(g)⇌2NH3(g)的化学平衡图象,在t0时刻充入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B.图(3)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C.图(2)中p2>p1,T1>T2D.图(4)对应反应2X(g)+3Y(g)⇌2Z(g)△H<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在t0时刻充入一定量的NH3,是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此时逆反应速率突然增大,正反应速率此时不变;B、图3中A减小为反应物,BC浓度增大为生成物,A消耗2.0mol/L﹣1.2mol/L=0.8mol/L,B生成0.4mol/L,C生成1.2mol/L,反应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C、先拐先平,温度、压强大;D、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解答】解:A、在t0时刻充入一定量的NH3,是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此时逆反应速率突然增大,正反应速率此时不变,图象中应在原平衡点,故A错误;B、图3中A减小为反应物,BC浓度增大为生成物,A消耗2.0mol/L﹣1.2mol/L=0.8mol/L,B生成0.4mol/L,C生成1.2mol/L,反应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0.8:0.4:1.2=2:1:3,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故B错误;C、先拐先平,达到平衡的时间短,反应先达到平衡,温度、压强大,p2>p1,T1>T2,故C正确;D、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Y的百分含量增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主要是图象的理解和图线变化的分析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5.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mol•L﹣1•min﹣1②v(B)=0.6mol•L﹣1•s﹣1 ③v(C)=0.4mol•L﹣1•s﹣1④v(D)=0.5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29-\n【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注意保持单位一致.【解答】解:①v(A)=0.45mol•L﹣1•min﹣1=0.0075mol•L﹣1•s﹣1,则=0.0075mol•L﹣1•s﹣1,②=0.2mol•L﹣1•s﹣1;③=0.2mol•L﹣1•s﹣1;④=0.25mol•L﹣1•s﹣1,故反应速率④>③=②>①,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比较,难度不大,常利用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比值大小比较或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比较. 16.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W为固体,增大W的用量,不影响平衡的移动;B、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随反应进行,压强降低,当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D、反应热△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解答】解:A、W在反应中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B、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反应热△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衡移动、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平衡状态判断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29-\n1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某研究小组探究其他条件下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的高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瞬间,正反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之后逐渐增大;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发生移动,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C.加入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解答】解: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瞬间,正反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之后逐渐增大,图Ⅰ应是增大压强的原因,故A错误;B.图Ⅱ在t0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仍相等,平衡不发生移动,应是加入催化剂的原因,故B正确;C.图III甲、乙两个平衡状态不同,而加入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故C错误;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1)若t0时刻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导致.(2)若t0时刻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同时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②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③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4)若V正在V逆的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正在V逆的下方,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8.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分别测定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不同的时刻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9-\nA.该反应的△H<0B.b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C.增大压强,可使a点达到T1温度下平衡状态D.c点表示的状态:v(正)<v(逆)【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B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为吸热反应,处于曲线上的点为平衡状态,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随着温度的升高,B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B.b点处于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故B正确;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而a点表示若想达到平衡,应是平衡向B的转化率减小的方向移动,应减小压强,故C错误;D.c点不是平衡状态,要达到平衡,反应应向B的转化率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比较a、b、c三点的状态以及反应方向. 19.已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工业上选择的适宜条件为:500℃、铁作催化剂、2×107~5×107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B.铁作催化剂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C.增大压强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D.将氨分离出来,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氨气的生成;B.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移动;C.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体积减小的分析移动,据此分析判断;D.将氨分离出,反应速率降低.【解答】解:A.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故A错误;B.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影响平衡移动,故B错误;C.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体积正反应方向移动,利用氨气的合成,故C正确;D.将氨分离出,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方向移动,但反应速率降低,故D错误;-29-\n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比较基础,注意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影响. 20.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Z(?)+W(?)⇌X(g)+Y(?);△H,在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未再改变条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可能相等B.Z和W在该条件下都不为气态C.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则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的X浓度不相等D.若该反应只在某温度T0以上才能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图象可知,只有X是气体,Y可以是气体或不是气体,所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摩尔质量始终不变或不等;B.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由图可知,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不随反应时间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温度下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X)是定值;D.该反应在温度为T0以上时才能自发进行,根据△H﹣T△S<0,△S>0,得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只有X是气体,Y可以是气体或为固体与液体,当Y为固体或液体时,只有X为气体,则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相等,故A错误;B.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由图可知,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不随反应时间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则Z和W都是不是气体,故B正确;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温度下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X)是定值,则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的c(X)相等,故C错误;D.由于该反应在温度为T以上时才能自发进行,根据△H﹣T△S<0,△S>0,得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图象,为高频考点,把握压强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1.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lO2═4ClO2↑+H++Cl﹣+2H2O(HClO2为弱酸).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时HClO2分解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 )A.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29-\nC.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D.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的氧化性增强【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A.开始时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很小,随着反应进行,氯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开始时溶液中就有氢离子,反应速率很慢;C.ClO2逸出,反应正向移动;D.若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开始时反应速率应该就很快,而开始反应缓慢.【解答】解: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很小,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可见氯离子起催化作用,故A正确;B.由于开始时溶液中就有氢离子,分解反应却非常慢,可见氢离子不起催化作用,故B错误;C.逸出的ClO2,反应正向移动,则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故C错误;D.若是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应该开始时反应速率应该就很快,与信息不符,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知识迁移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催化剂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2.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平衡常数约为0.3B.B的转化率为40%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min)﹣1D.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根据n=cV计算生成C的物质的量,结合D的物质的量,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的值,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物质的浓度,结合平衡常数概念计算分析判断;B、根据生成的D的物质的量,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再利用转化率定义计算;C、根据v=计算v(D),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A);D、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为定值,始终不变.【解答】解:A、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0.2mol•L﹣1×2L=0.4mol,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0.4mol:0.8mol=x:2,解得x=1,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3A(g)+B(g)⇌C(g)+2D(g).起始量(mol/L)1.50.500变化量(mol/L)0.60.20.20.4平衡量(mol/L)0.90.30.20.4K==0.13故A错误;-29-\nB、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由方程式3A(g)+B(g)⇌xC(g)+2D(g)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0.8mol×=0.4mol,故B的转化率为×100%=40%,故B正确;C、2min内生成0.8molD,故2min内D的反应速率v(D)==0.2mol•(L•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A)=v(D)=×0.2mol•(L•min)﹣1=0.3mol•(L•min)﹣1,故C正确;D、因为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小,而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守恒,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在反应进行过程中是变化的,当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三段式列式计算是解题的基本方法. 23.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H<0.某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知,A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4mol/LB.由图甲知,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1:2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D.压强为0.50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甲图表示不同压强下到达平衡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关系,由甲图可知A点SO2的转化率为0.8,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乘以转化率为二氧化硫的浓度变化量,据此计算△c(SO2),进而计算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B、由甲图可知B点SO2的转化率为0.85,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乘以转化率为二氧化硫的浓度变化量,据此计算△c(SO2),根据三段式进而计算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据此计算判断;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反应移动,据此判断;D、由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解答】解:A、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为=0.2mol/L,由甲图可知A点SO2的转化率为0.8,所以△c(SO2)=0.8×0.2mol/L=0.16mol/L,故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0.2mol/L﹣0.16mol/L=0.04mol/L,故A错误;-29-\nB、由甲图可知B点SO2的转化率为0.85,所以△c(SO2)=0.85×0.2mol/L=0.17mol/L,则:2SO2(g)+O2(g)⇌2SO3(g)开始(mol/L):0.20.10变化(mol/L):0.170.0850.17平衡(mol/L):0.030.0150.17所以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0.03:0.015:0.17=6:3:34,故B错误;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V(正)>V(逆),故C正确;D、由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T2<T1,故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难度中等,注意甲图表示不同压强下到达平衡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关系. 24.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H=+Q1kJ•mol﹣1.室温下,若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放热Q2kJ,则( )A.Q1>Q2B.Q1=Q2C.Q1<Q2D.无法比较【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胆矾溶于水时可分为两步,一是胆矾分解成无水硫酸铜,二是无水硫酸铜溶解,然后结合盖斯定律来解答.【解答】解: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可知其为吸热过程,△H>0,1mol胆矾分解生成1molCuSO4(s)时,CuSO4•5H2O(s)CuSO4(s)+5H2O(l)△H=+Q1KJ•mol﹣11molCuSO4(s)溶解时放热Q2kJ可得如下图所示关系,根据盖斯定律,则有△H=Q1+(﹣Q2)>0,则Q1>Q2,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正确列出图示关系. 25.将1molCO和1molNO2充入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NO2(g)+CO(g)⇌CO2(g)+NO(g)并达到化学平衡,发现有50%的CO转化为CO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1molCO和2molNO2充入上述反应器中,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CO2的体积分数是( )A.B.C.D.【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29-\n【分析】将1molCO和1molNO2充入密闭容器中,根据CO的转化率计算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故可以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令1molCO和2molNO2充入上述反应器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amol,利用三段式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代入平衡常数计算a的值,再利用体积分数定义计算.【解答】解:将1molCO和1molNO2充入密闭容器中,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则参加反应的CO为1mol×50%=0.5mol,则:NO2(g)+CO(g)⇌CO2(g)+NO(g)开始(mol):1100变化(mol):0.50.50.50.5平衡(mol):0.50.50.50.5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1molCO和2molNO2充入上述反应器中,令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amol,则:NO2(g)+CO(g)⇌CO2(g)+NO(g)开始(mol):2100变化(mol):1﹣a1﹣a1﹣a1﹣a平衡(mol):1+aa1﹣a1﹣a故=1,解得a=故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化学平衡常数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都无关,题目难度不大. 二、综合题部分26.(12分)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实验测定,也可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地获得.(1)实验方法测反应反应热中和热测定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外还需要 温度计 、 环形玻璃搅拌棒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将NaOH溶液 一次 (选填“一次”或“分多次”)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溶液混合后,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 ,记为终止温度.(2)通过化学计算间接获得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CO(g)+2H2(g)═CH3OH(g)△H=﹣90.8kJ•mol﹣1.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H2(g)+O2(g)═H2O(g)△H=﹣241.8kJ•mol﹣1根据上述反应确定:H2燃烧热为 ﹣285.8 kJ•mol﹣1;CH3OH(g)+O2(g)═CO(g)+2H2O(g)△H= ﹣392.8 kJ•mol﹣1.【考点】中和热的测定;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29-\n【分析】(1)测定中和热,大烧杯中放小烧杯,中间有泡沫来隔热,利用量筒量取酸、碱溶液,混合时利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来搅拌,并利用温度计测定初温度及完全反应的温度;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不能分几次倒入,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溶液混合后,溶液的最高温度终止温度;(2)根据燃烧热是1mo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根据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解答】解:(1)测定中和热,需要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只大小相同的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将NaOH溶液一次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溶液混合后,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故答案为: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一次;最高温度;(2)根据燃烧热概念,结合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571.6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H2(g)+O2(g)=H2O(l)△H=﹣285.8kJ/mol,所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故答案为:﹣285.8kJ/mol;CO(g)+2H2(g)═CH3OH(g)△H=﹣90.8kJ•mol﹣1①H2(g)+O2(g)═H2O(g)△H=﹣241.8kJ•mol﹣1②②×2﹣①得到:CH3OH(g)+O2(g)⇌CO(g)+2H2O(g)△H=﹣392.8kJ/mol,故答案为:﹣392.8.【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燃烧热概念,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抓住燃烧热的注意点1mol反应物生成的是液体水. 27.(10分)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用4mL0.001mol/LKMnO4溶液与2mL0.01mol/L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组别10%硫酸体积/mL温度/℃其他物质Ⅰ2mL20Ⅱ2mL2010滴饱和MnSO4溶液Ⅲ2mL30Ⅳ1mL201mL蒸馏水(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5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Ⅰ 和 Ⅱ (用Ⅰ~Ⅳ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Ⅰ 和 Ⅲ .(3)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 浓度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Ⅳ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 确保所有实验中总体积相等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1)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温度、浓度相同;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浓度、不使用催化剂相同;(3)实验Ⅰ和Ⅳ,硫酸的浓度不同,少量蒸馏水,溶液的体积相同.【解答】解:(1)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MnO4﹣为氧化剂,H2C2O4为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5,-29-\n故答案为:2:5;(2)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温度、浓度相同,则选实验Ⅰ、Ⅱ;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浓度、不使用催化剂相同,则选实验Ⅰ、Ⅲ,故答案为:Ⅰ;Ⅱ;Ⅰ;Ⅲ;(3)实验Ⅰ和Ⅳ,硫酸的浓度不同,可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加少量蒸馏水确保两实验中总体积相等,可使Ⅰ和Ⅳ中硫酸浓度不同,故答案为:浓度;稀释硫酸.【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因素,把握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8.(8分)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离子K+Na+NH4+SO42﹣NO3﹣Cl﹣浓度/mol•L﹣14×10﹣66×10﹣62×10﹣54×10﹣53×10﹣52×10﹣5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待测试样的c(H+)= 1×10﹣4mol•L﹣1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已知:H2(g)+O2(g)═H2O(g)△H=﹣241.8kJ•mol﹣1C(s)+O2(g)═CO(g)△H=﹣110.5kJ•mol﹣1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C(s)+H2O(g)═CO(g)+H2(g);△H=+13l.30kJ•mol﹣1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ab .a.Ca(OH)2b.Na2CO3c.CaCl2d.NaHSO3③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O+2NO2CO2+N2 .【考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热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计算H+离子浓度;(2)①盖斯定律的内容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值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根据盖斯定律,用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得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②依据二氧化硫的性质: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二氧化硫溶于水得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所以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③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即生成无毒气体,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解答】解:(1)溶液中电荷守恒:C(K+)+C(NH4+)+c(Na+)+C(H+)=2C(SO42﹣)+C(NO3﹣)+C(Cl﹣),4×10﹣6mol/L+2×10﹣5mol/L+6×10﹣6mol/L+C(H+)=2×4×10﹣5mol/L+3×10﹣5mol/L+2×10﹣5mol/L,得C(H+)=1×10﹣4mol•L﹣1,-29-\n故答案为:1×10﹣4mol•L﹣1;(2)已知:①H2(g)+O2(g)═H2O(g);△H=﹣241.81kJ•mol﹣1,②C(s)+O2(g)═CO(g);△H=﹣110.51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②﹣①可得:C(s)+H2O(g)=CO(g)+H2(g),△H=(﹣110.5kJ/mol)﹣(﹣241.8kJ/mol)=+13l.3kJ/mol,所以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H=+13l.30kJ•mol﹣1,故答案为:C(s)+H2O(g)═CO(g)+H2(g);△H=+13l.30kJ•mol﹣1;②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够与碱反应:SO2+Ca(OH)2=CaSO3↓+H2O;二氧化硫水溶液是亚硫酸所以也能够与碳酸钠反应:SO2+Na2CO3=Na2SO3+CO2↑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做洗涤剂;二氧化硫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且在亚硫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不能用氯化钙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做洗涤液,故答案为:ab;③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故答案为:2CO+2NO2CO2+N2.【点评】该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涉及离子的浓度、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盖斯定律的含义,能够根据盖斯定律及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出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9.(10分)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物质Cl2Br2I2HClHBrHIH2能量(kJ)243193151432366298436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4)题:(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 A.H2B.Cl2C.Br2D.I2(2)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 氯气 (填写分子式).(4)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3)吗? 能 .你的根据是 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这几种HX中,HCl最稳定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1)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则说明物质越稳定,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2)根据新键生成放热情况和旧键断裂吸热情况来计算回答;(3)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生成物越稳定,发生该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4)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最高,则说明氢气最稳定,具有的能量最低,故选:A;-29-\n(2)根据反应X2+H2═2HX,可以计算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均大于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所以X2+H2═2HX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生成物越稳定,发生该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故答案为:氯气;(4)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这几种HX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HCl最稳定,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氯气,故答案为:能;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这几种HX中,HCl最稳定.【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化学键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并不大. 30.(10分)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Q(Q>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1)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衡速率v(HI)为 0.167mol/(L•min)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 减小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c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f .(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把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3min到达平衡,平衡时HI浓度变化为0.5mol/L,再根据v=计算v(HI);(2)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I浓度减小;②若加入I2,瞬间I2的浓度增大,H2、HI浓度不变,平衡正向移动,而后H2浓度减小;的变化正确的是(3)因为该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容器容积扩大一倍,平衡不会发生移动,HI的浓度变为原平衡的.-29-\n【解答】解:(1)3min到达平衡,平衡时HI浓度变化为0.5mol/L,平均速率v(HI)==0.167mol/(L•min),故答案为:0.167mol/(L•min);(2)①因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化学平衡常数K值必定减小;HI浓度也减小,曲线c符合,故答案为:减小;c;②若加入I2,平衡正向移动,H2浓度减小,曲线f符合,故答案为:f;(3)因为该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容器容积扩大一倍,平衡不会发生移动,HI的浓度变为原平衡的,图象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图象,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