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年上学期启东中学高二期初化学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Al27Ca40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0每题2分,11-20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C.直接燃烧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高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的反应热ΔH=2×(−57.3)kJ·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1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甲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3.已知:C(s)+H2O(g)CO(g)+H2(g)ΔH=akJ/mol2C(s)+O2(g)2CO(g)ΔH=−220kJ/mol11/1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496kJ/mol和462kJ/mol,则a为A.−332B.−118C.+350D.+1304.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对于该图的理解,你认为一定正确的是A.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两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B.曲线Ⅱ可表示反应2KClO32KCl+3O2↑的能量变化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该反应的ΔH=E2−E15.甲烷液化可获得工业原料甲醇,反应原理是:①CH4(g)+H2O(g)===CO(g)+3H2(g)ΔH1=+206.4kJ·mol-1②CO(g)+H2O(g)===CO2(g)+H2(g)ΔH2=-41.0kJ·mol-1③CO2(g)+3H2(g)===CH3OH(g)+H2O(g)ΔH3=-49.0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B.反应②使用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和ΔH2C.合成过程中应向原料气中添加H2D.CO(g)+2H2(g)===CH3OH(g)ΔH=-90.0kJ·mol-16.如图为1molSO2Cl2(g)和1molSCl2(g)反应生成SOCl2(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已知E1=xkJ·mol-1、E2=ykJ·mol-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11/11A.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不变B.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ΔH减小C.反应的活化能等于ykJ·mol-1D.1molSO2Cl2(g)和1molSCl2(g)反应生成SOCl2(g)的ΔH=(x-y)kJ·mol-17.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①CO(g)+2H2(g)===CH3OH(g)ΔH1=-90.7kJ·mol-1②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3.5kJ·mol-1③CO(g)+H2O(g)===CO2(g)+H2(g) ΔH3=-41.2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②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CH3OCH3产率B.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C.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ΔH=-246.1kJ·mol-1D.反应③对反应②无影响8.CO、H2、C2H5OH三种燃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O(g)+O2(g)===CO2(g) ΔH1=akJ·mol-1②H2(g)+O2(g)===H2O(g) ΔH2=bkJ·mol-1③C2H5OH(l)+3O2(g)===2CO2(g)+3H2O(g)ΔH3=c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0B.2H2O(l)===2H2(g)+O2(g) ΔH=-2bkJ·mol-1C.CO2与H2合成C2H5OH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D.2CO(g)+4H2(g)===H2O(g)+C2H5OH(l)ΔH=(2a+4b-c)kJ·mol-19.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 ΔH1=+571.6kJ·mol-1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 ΔH2=+131.3kJ·mol-1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 ΔH3=+206.1kJ·mol-111/11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kJ·mol-110.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下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2(g)和1mol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B.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减小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12.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1/11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g)+3H2(g)2NH3(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v(H2)和H2的转化率均增大B.对于反应2H2O2===2H2O+O2↑,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C.常温下钠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14.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25mol/(L·s),②v(B)=27mol/(L·min),③v(C)=0.4mol/(L·s),④v(D)=36mol/(L·min)。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③>②15.某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D.体积、温度不变,充入氮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11/1116.已知反应A2(g)+2B2(g)2AB2(g)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17.已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W(g)+Z(g) ΔH<0(Z物质易被液化)。下列有关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若W为有颜色的物质,达平衡后,增大压强,体系颜色变浅B.改变压强,平衡一定发生移动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小D.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Z,正反应速率加快18.一定温度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02468n(SO3)/mol00.81.41.8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O2)=0.4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在该条件下达到平衡后继续反应一段时间,SO2的转化率大于90%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molSO2、1molO2,反应达到新平衡时n(SO3)/n(O2)增大19.反应aM(g)+bN(g)cP(g)+dQ(g)达到化学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φ(M)与反应条件的关11/11系如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同z时,加入催化剂,达到化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达到化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达到化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D.同温同压时,增加z,达到化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2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11/11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1.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反应:xA(g)+2B(s)yC(g) Δ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___。(2)根据图示可确定x∶y=________。(3)0~10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推测第10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填编号,下同);第16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①减压 ②增大A的浓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温⑤降温 ⑥加催化剂22.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NOx、CO2、CO和SO2,经处理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1)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574.0kJ·mol-1 11/11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1160.0kJ·mol-1 若反应中还原NOx至N2,消耗标准状况下4.48LCH4,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2)利用烟气中分离所得的CO2、CO与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反应1:CO(g)+2H2(g)CH3OH(g)ΔH1=-99.0kJ·mol-1反应2:CO2(g)+3H2(g)CH3OH(g)+H2O(g)ΔH2=+83.0kJ·mol-1反应3:CO2(g)+H2(g)CO(g)+H2O(g)ΔH3=+384.0kJ·mol-1反应体系中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①α(CO)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中的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亚氯酸钠(NaClO2)和次氯酸钠(NaClO)混合液作为复合吸收剂可脱除烟气中的NOx、SO2,使其转化为NO、SO。①写出NO与Na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温度与复合吸收剂对烟气中SO2、NO脱除效率的关系。图中SO2比NO脱除效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123.全球海水中溴的藏量丰富,约占地球溴总藏量的99%,故溴有“海洋元素”之称,海水中溴含量为65mg·L-1。其工业提取方法有:(1)空气吹出纯碱吸收法。方法是将氯气通入到富含溴离子的海水中,使溴置换出来,再用空气将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最后用硫酸酸化,即可得到溴单质。该方法涉及的反应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离子方程式);②3Br2+3CO===BrO+5Br-+3CO2↑;③BrO+5Br-+6H+===3Br2+3H2O。其中反应②中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③中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2)空气吹出SO2吸收法。该方法基本同(1),只是将溴吹出后用SO2吸收,使溴转化为氢溴酸,然后再用氯气氧化氢溴酸即得单质溴。写出溴与二氧化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3)溶剂萃取法。该法是利用单质溴在水中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的原理来进行的。实验室中萃取用到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4)以下可用于萃取海水中的溴的是________。①乙醇 ②四氯化碳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裂化汽油⑤直馏汽油 ⑥苯24.[Zn(CN)4]2-在水溶液中与HCHO发生如下反应:4HCHO+[Zn(CN)4]2-+4H++4H2O===[Zn(H2O)4]2++4HOCH2CN。(1)Zn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1molHCHO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mol。(3)HOCH2CN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4)与H2O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________。11/11(5)[Zn(CN)4]2-中Zn2+与CN-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不考虑空间构型,[Zn(CN)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___。2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碳氮YX硫Z回答下列问题:(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Y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4)X与Z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5)碳与镁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Mg(OH)2和1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org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