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年政治(文科)试卷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3.请认真审题,冷静思考,准确作答。第Ⅰ卷(共48分)本卷为选择题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羊年春节前夕,“朝阳工作室”运用西方动漫技术制作的系列短片——《群众路线动真格了?》、《老百姓的事儿好办了吗?》和《当官司的真怕了?》火遍网络,片中多次出现习近平等领导人的卡通形象,甚至有习近平挥捧“打虎”的画面。这表明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②传媒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③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④优秀文化源于时代智慧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第一次用中国的眼光、现代的立场深度解读卢浮宫与紫禁城两大文明符号,从文物看文化,从文化思考文明。从文物可以看文化,是因为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D.精神产品源于社会实践3.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了一副令人费解的对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意思是: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而不喜欢读书;年老以后,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书了,可惜已经力不从心了。这一对联告诉我们①要珍惜少年时代大好时光,认真读书②对读书认识的深化根源于人的生活阅历③实践和读书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④对读书认识的差异源于思维方式的差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4.走进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灰色墙面上的特色人物与场景剪影顿时映入眼帘。在4000多个琉璃单元体中,存放着许多北京老物件儿,用手机扫一扫设置在其中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并观看相关视频。这一题为“北京·记忆”的地铁公共艺术作品①是传承北京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②是北京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④用信息技术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n5.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由此可见①民族节日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22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各国专家学者就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③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嶒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①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②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④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9.下图为2022年12月5日第二十九个国际志愿者日时中国发布的志愿服务标识——“爱心放飞梦想”。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鸽子和彩带图案诠释了友爱互助的民族传统;标识有“中国志愿服务”的中英文字样,多处巧妙地以英文字母“V”构图。标识传达的文化信息是①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②文化创新是不同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③中国传统思想对志愿服务具有深刻的影响④志愿服务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集中展示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9\n10.2022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举行阅兵式等多种纪念活动,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如果让你以“弘扬抗战精神,铸就强国梦想”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下列可以作为写作要点的是①增强忧患意识,抵制外来文化影响②牢记历史仇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③高举爱国旗帜,捍卫二战胜利果实④注入时代精神,提升国家综合实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不明觉厉”“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细思恐极”“人艰不拆”……这些新词虽然令不少人一头雾水,却流行于网络。某校同学为此展开辩论,论题是“正方:应限制网络语言;反方:应宽容网络语言”。下列观点正确且支持反方论题的是①网络新词代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②网络新词的流行有助于促进汉字的创新③网络语言适应了人们交流空间的多样需求④网络语言的流行不利于汉字使用的规范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电影《捉妖记》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结合最新的国际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①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③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④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3.“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下列事例能印证这句话的是A.圣诞节活动在中国流行B.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筑网成功C.98国际贸易洽谈会召开D.海峡两岸同胞共同谒拜妈祖14.下边这幅《黄河》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把汉字悄悄拉进画面。他紧紧抓住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不放,空间错觉打破常规,幽境新意跃然而出。由此可见,耕作“汉字田园”必须A.破戒律,法古人B.寻创新,穷妙境C.强意志,生规律D.求价值,勤实践15.“白露:草录白,鹡鸰鸣,玄鸟去,临安山核桃开杆”。杭州一食品企业新创“二十四风物”品牌,主推与节气对应的浙江特产。同时,宣传“尊重时令,顺时而食”的传统理念,传递“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深受消费者欢迎。这表明①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②商业创新提升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③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传统文化是商业创新的源泉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n16.2022年3月22日,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从北京出发赴荷兰,开启访欧之旅,习近平此次出访的服装以中山装为来源,同时借鉴西方元素进行了当代改良和创新设计。改良版中山装有望成为中国的“国服”。这是因为其①坚持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征②秉承海外元素,体现时代精神③继承优良传统,融入世界民族④凸显中国特色,富含文化自信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7.中国杂技团的原创杂技剧《金小丑的梦》在2022年成功进行了全球巡演。该剧借鉴西方传统的叙事方式,讲述一位当代杂技追梦少年顽强拼搏、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以西方视角全新解读了中国当代杂技精神。这说明①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发展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④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可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8.《我是歌手》是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作为湖南卫视“领SHOW2022”的开篇之作,集结乐坛资深唱将、中流砥柱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独一无二的顶级豪华音乐盛宴。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推高了湖南卫视的收视率,也令人重燃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热情。其成功之处在于①将专业的视听盛宴与商业运作有机联系起来②其新颖的演绎形式符合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③参赛歌手的激烈对抗制约了观众的欣赏需要④独特的节目定位完全颠覆了从前的选秀节目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19.智慧城市是指在目前钢筋水泥的城市基础上,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的、网络的、虚拟的、智慧的城市形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这强调了智慧城市发展要①尊重多样,相互借鉴②理解个性,包容一切③批判继承,推陈出新④立足实践,坚守传统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0.下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9\n.有筋骨的文学才是好文学,因为有筋骨才能有力量。筋骨与题材无关,大江东去、金戈铁马的宏大叙事可以成就筋骨,表现草木之微、花开花落的小叙事也可以筋骨毕现;筋骨也与风格手法无关,豪放硬朗可有筋骨,婉约细腻也可有筋骨,关键是作品在精神上能不能让起来、立得住,能不能给人启迪和力量。借鉴这一说法,文艺作品创作应该A.取材真实,形式多样B.贴近生活,贴近实际C.熔铸中西,包容开放D.品味高雅,积极向上22.“接地气”的作品耐看,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这一论断旨在强调①文化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③文化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④必须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3.右图篆刻作品《稻田深处草虫鸣》和边款:“日头黄,农夫忙,汗滴脚下锄头扬。稻花香,虫儿唱,一派田园好风光……”,通过描述农村生活的趣事,把汉字的组合美和线性的和谐美与对世界的尽情描述结合。这折射出A.继承传统是篆刻艺术的特殊本质B.篆刻应该满足大众通俗化需求C.博采众长是篆刻艺术的基本特色D.艺术需要立足于实践进行创新铁观音是中华茶文化百花园中亮丽的一朵奇葩。回答24-25题。24.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茶文化A.为中华文化所特有B.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源于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25.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不但有其它乌龙茶茶汤过喉徐徐生津有回味,细加品味,似嚼之有物的“喉韵”感受,而且有滋味浓厚滑爽,浓饮稍苦涩,后回甘,历久犹有余香的独特韵味,被称之为“观音韵”。从中可以悟出A.不同茶种之间的联系是促进茶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B.铁观音的特有韵味是保持其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C.铁观音的特有韵味通过乌龙茶的共有韵味表现出来D.铁观音等茶种的特有韵味之和构成乌龙茶的共有韵味26.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功演出的深圳原创交响乐《人文颂》,选择了西方艺术的交响乐形式,演绎代表东方智慧的儒家文明,让世界听懂了中国故事。该演出的成功说明A.世界各国都能欣赏和认同中华文化B.对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7.9\n有人在阅读欧洲思想史时,惊讶地发现,书中不仅有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名字,竟然还有音乐家的名字。下列观点中,有助于我们解释这一现象的有①“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②“在音乐中,巴赫发现了永恒,亨德尔发现了光辉,海顿发现了自然……”(海涅)③“技术只有为高尚的目的服务,才有价值”(舒曼)④音乐能给煳情感鼓舞和思想力量,从而“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8.在近代以来的磨难曲折和卓绝抗争中,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复兴梦的追求。从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正在一步步接近实现梦想的目标。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9.《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事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A.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C.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30.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情节,江苏两个孩子被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家长将制作公司告上法庭,法院以该公司制作含有凶杀、暴力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内容而又未做安全警示为由,判决该公司承担15%的赔偿责任。此事对文化企业的启示是A.要提高儿童辨别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B.要出品优质文化产品,注重社会效益C.要积极发展先进文化,取缔落后文化D.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31.“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①绘画是语言艺术,诗歌是造型艺术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④诗歌创作和绘画创作可以相互融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32.由国内举行的“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概括过去的一年,以美丽的汉语来评点不断变化的中国与世界。如2022年的“梦、钓鱼岛”、2022年的“房、正能量”以及2022年的“法、习大大”等。“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①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②见证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③促进文化创新,加强文化融合④立足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Ⅱ卷(共52分)9\n本卷为非选择题部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31.由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及财政部联合主办的2022年“高雅艺术进校园”之一京剧进校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该活动对于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国粹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京剧因其凝重、洗练、端庄、大气的美学品位和精致细腻、声情并茂的表现力被称为“国剧”。作为我国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京剧面临着经典剧目大量失传、优秀演员不断流失、剧场经营难以为继等一系列问题。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跨界发展,是京剧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推动力。京剧完全可以和杂技、音乐、影视、互联网、动漫、旅游等结合起来,使京剧走出传统的狭小的内循环体系,与市场共舞,实现京剧发展的市场化、规模化。(1)如何在创新中传承与发展京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少人认为,“艺术形式西化是京剧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11分)(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京剧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32.2022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7家单位申报的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还原侵华日军罪行,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上建设纪念馆,纪念馆于1985年8月15日落成,1995年该馆又进行了扩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该馆已成为国际间祈祷和平与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材料二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上建设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9分)(2)“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3)结合材料,就文化遗产保护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3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n材料“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创客:新工业革命》一文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将“创客”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基于设计、分享、交流、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热衷于将创意变为行动的年轻人踏上了“创客”之路。这样一个创新大潮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多机遇。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和一些中小学,有的创设了“创客空间”,有的开设了“创客”课程,呵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学生提供“让想象落地”的平台。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学生们可以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并将想法动手实现。在碰撞、分享的自主、开放氛围中,他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创新能力被培养。“创客运动”降低了创新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中,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免费或廉价的新技术产品,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各方面。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说:“创客运动让未来大不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创客运动”进校园的意义?(12分)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年政治(文科)答案第Ⅰ卷(共48分)1-5DBABD6-10ACABB11-15CADBA16-20ACCCB21-25DADCB26-30CDDCB31-32DB第Ⅱ卷(共52分)31(1).(11分)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京剧有其凝重、洗练、端庄、大气的美学品位和精致细腻、声情并茂的表现力,这是京剧走向世界的基础。(1分)②京剧也存在形式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必须在内容、表现形式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加以创新和发展(2分)③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2分)京剧应当结合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这是京剧走向世界关键。(1分)④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的有益成果,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西方的一些艺术形式可以为京剧所借鉴,但艺术形式完全西化是不可取的,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必将导致京剧更严重的生存危机。(1分)31(2).(6分)①京剧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要保留其基本特征,继承优秀京剧文化;(2分)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京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2分)③不断创新,赋予京剧文化新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精神;(2分)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养分,扩大京剧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2)⑤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通过教育等途径实现京剧文化的传播和交流。(2)(答出其中3项即可得到满分6分。)9\n32(1).(9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还原和保护为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3分)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在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上建设纪念馆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3分)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在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上建设纪念馆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32(2).(10分)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2分)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2)爱国主义始终贯穿其中,是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2)②抗战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2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分)32(3).(4分)答案示例:保护文化遗产,助推中国梦;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惠泽万代千秋;保护文化遗产,守卫精神财富。(每条2分,言之有理,语言通畅,答出2条即可)33.(12分)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养上扮演重要角色,(3分)“创客运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创客”活动和课程,有利于形成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国家培养创新性的人才。(3分)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3分)“创客运动”进校园有利于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贯彻落实,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