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八中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一次月考考试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含附加题);共11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全球正面临粮食和能源双重危机②科学发展观③电视剧《士兵突击》④温家宝出席第63届联合国大会⑤千年古树⑥到鸟巢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⑥C.②③④D.②③⑥2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④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⑤千年古树⑥园林雕塑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⑥3、某边远山村,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难以脱贫。2022年在国家财政的扶持下,修通了村级公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该村兴办起“农家乐”旅游业,不少城里人来这里休闲,欣赏当地人粗犷豪放的山歌,品尝别具风味的山间野菜和农家小吃,住俭朴幽静的农家小院,尽情地享受这里古朴自然地生活。旅游业的兴起不仅使该村迅速脱贫致富,同时也使村民们感受到了更多来自都市的信息。该村的“农家乐”旅游对于城里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主要在于()A.方便的交通条件B.热情周到的服务C.浓厚的乡土文化D.优美的田园风光4、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A.全党开展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活动B.神州七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在太空漫步C.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D.汶川地震灾区的学校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这主要是因为()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的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影响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发展8\n6、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和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这说明()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7、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这说明()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8、文化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词语,然而“熟知并非真知”,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的部分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9、(2022年高考政治试题,广东卷,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10、(2022天津文综卷)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点的是()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④文化的力量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n12、(2022年高考山东卷)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2022福建文综31]《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14、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的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①文化已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5、(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6、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C.树立品牌意识,保护好民族文化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文化安全17、瑞士洛桑公布的综合国力排名显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意义是()①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②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③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要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18、我国和意大利同为服装出口国,意大利依靠先进的服饰文化和品牌赚取了高附加值,而我国满足于低层次的生产加工,赚取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劳务费。这告诉我们()A.意大利服饰的竞争优势在于产品的价格B.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C.产品的规模化和服务的优质化是服装产品占领市场的关键D.现代消费就是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8\n19、“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席勒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A.需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学习B.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C.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D.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长城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参观者无不为之深受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21、(2022年高考政治试题,海南卷)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帐,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22、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性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④23、遍种菊花献哀思,轻点白烛暖故人——2022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周年祭”成网上最热门搜索。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国内网民不约而同地自发参与网上“5·12周年祭”,用虚拟的网络语言表达真实的民族大爱。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流工具,这体现了()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24、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品格的追求。这表明()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25、[2022福建文综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8\n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6、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①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②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③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④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27、北京市知名的富裕村韩村河,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村党委明确提出:虽然富裕起来了,我们村不能出“兜里鼓脑袋瘪”的暴发户,更不要不知荣辱的“不肖子孙”,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农民。这表明()A.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B.物质财富越多,人越全面发展C.文化财富越多,物质生活越富足D.优秀文化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28、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表现在()①人越全面发展,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越多②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④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29、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这说明A、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根本冲突B、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决定两国政治分歧不可调和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D、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决定作用30、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决策越来越民主化和科学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越来越广泛、多样和直接。如人大立法向市民征求意见等。这表明A、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迅速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由文化发展决定的C、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公民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31、上题材料还表明A、在时代的发展中,文化与政治日益融合8\nB、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C、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D、政治活动就是文化活动32、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33、影响人们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①价值观念②身体健康③风俗习惯④文化程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4、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定居了几十年,但到了晚年还是有叶落归根的思想。这表明A、中国人在海外住不惯B、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受别的思维方式的影响C、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就固定不变了D、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5、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D、差异性的特点36、俗语“乡音难改”表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D、差异性的特点37、人们文化素质的核心和标志是A、学历B、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识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8、徐本禹怀着回报社会的信念,放弃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坚持在贵州支教,而且不要一分钱工资。这表明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D、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9、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40、之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诚实信用教育,是因为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④文化塑造人生⑤文化影响是消极的A、①②⑤B、②④⑤8\nC、③④⑤D、①②③④考号班级姓名分数第Ⅱ卷二、非选择题(40分)31、简述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12分)评卷人答:32、W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16分)评卷人3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越来越重要,那么我国应该如何对待文化建设?(12分)评卷人答:8\n附加题:顾炎武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文须有益于天下”。为什么?“文可以变风俗”也。所用,顾老先生特别告诫说,文章千古事,下笔须谨慎,要“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要“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顾老先生为什么强调“文须有益于天下”。(10分)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每个2分计60分)1—5DDCCB6—10ADDCB11—15BABBD16—20BABCB21—25AADCB26—30CADCD31-35ACCDA36-40BDACD31答案: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1232.答案:(1)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通过自觉建设有自身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增长知识和才干,焕发积极地精神状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生的目标。11(2)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这种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凝聚下,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533答案。教材11页最后一段12附加题答:(10分)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同。强调“文须有益于天下”,是因为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⑵文化的影响作用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因此,要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必须强调“文须有益于天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