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必修)说明:本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①科学的哲学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④正确的哲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中国人有挥之不去的“诺贝尔奖”情结,但缺少哲学精神,中国离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因为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4.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哲学可以划分为: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D.辩证法和唯心主义5.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运动C.联系D.实践7.人们都知道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③人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④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可以相互制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相对时空观”认为:当物质运动达到一定的速度时,时间会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变慢。根据相对论理论推算,当飞船以99.9%光速运动时,飞船内的人过了五天,而地球上则过了一年,如果人类能造出这样的飞船,人类就能够穿越未来。这表明A.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规律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6\nC.人们可以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D.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0.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就难有起色。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物质决定意识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11.“打虎拍蝇”、“顶层设计”、“新常态”等反映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生态的热词,纷纷入选2022年十大流行语。这些热词的出现表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认识不同12.2022年4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强调,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着眼践行,立足行动。重视践行和行动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3.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这两个成语都是在强调我们要正确处理: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4.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possible!”。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真理具有具体条件性D.意识具有决定性15.从苏东坡的“把酒问月”到今天的“嫦娥探月”,以及未来中国的“载人登月”。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目的性16.“当说到连自己都深信不疑时,假话就是真话”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17.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难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重复性18.“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身边。”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A.人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真理是客观的C.认识没有是非标准D.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19.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循环过程的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0.2022年8月17日,我国最北高寒高铁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最快运行时间由原来的约3小时缩短至约85分钟。这表明:A.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6\n21.某著名男歌手在举办演唱会或参加演出期间,几乎每次都会遭遇降雨天气。有网友称其为“雨神”,认为只要他出现就会带来降水。这种观点违背了联系的A.计划性B.客观性C.多样性D.稳定性22.2022年第十一届“北京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中国与世界:传统、现实与未来”。其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认识随着实践不断地发展③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3.“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的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只要破除一切客观规律的制约,最终就能成功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我们要勇于实践D.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念24.“谷堆论征”理论内容是这样的:一粒谷子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粒谷子还是不能形成谷堆,但一直坚持下去,谷堆形成了。下列与“谷堆论证”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A.巢覆卵破B.因噎废食C.吐故纳新D.滴水穿石2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A.主要矛盾B.矛盾的普遍性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特殊性26.如果你不做,扶起酱油瓶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启示我们A.矛盾着的双方是没有差别的B.矛盾的产生与存在是人为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这一歌词的哲学寓意是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矛盾双方相互融合,趋向一致D.矛盾具有普遍性28.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为浙江“五水共治”点赞,称赞工作抓到了点子上。下列说法与材料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①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②好钢用在刀刃上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④牵牛要牵牛鼻子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9.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30.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是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量体裁衣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33.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34.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6\n3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36.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37.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38.部分的功能之和总是大于整体功能。3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量变引起质变。4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41题8分,42题10分,共18分)41.材料一:“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总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战略目标的组织保证、根本前提。“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1)“四个全面”战略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4分)材料二:“十三五”(2022-2022年)既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又是深化改革开的攻坚时期。人口老龄化怎么破,城镇化落脚不稳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亟需改革来下药。到2022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我们将迎来的,不仅是物质之变,更是精神之变、气质之变,更是社会的真进步、国家的大发展。(2)请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二加以分析说明。(4分)42.材料一:当下热播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各地电视台也纷纷复制。但洋模式被“买光”6\n后该怎么办?专家指出,文化界要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当代中国巨变更是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素材。文化发展有自身的规律,靠简单模仿产生的文化是没有长远生命力的。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原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作品。(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依据。(4分)材料二:1996年至2022年是横店影视城以建设拍摄基地、吸引周边居民旅游的粗放经营期;2022年至今横店影视城侧重于文化产业链的建立与延伸,实现影视拍摄基地向影视产业基地转化和影视主题公园转化。现在横店集团初步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影视产业链,产业集群效果也开始显现,客源由周边向其他省市扩散,甚至延伸至国外。(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你对横店影视旅游10多年的发展历程的认识。(6分)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写在答题卡上。(本部分1题,12分)4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材料一: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中,出现了创课。“创客”是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是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创客包括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代表,他们均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如今“创客”演变为以创新产业为核心的人群和平台,成为“创新型孵化器”。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自主生产工具,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追求美好生活。(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创客现象。(4分)材料二“创客”们如是说:创业成功率不足10%,“速死”成常态,你必须不断试错,在挫败中创新,在“死”中重生。(2)结合材料,分析“创客”的观点给你的哲学启示。(2分)材料三:2022年,被誉为“中国创业元年”。为支持青年创业,很多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创业知识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学校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创业教育和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竞争力。(3)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哲学智慧。(6分)6\n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必修)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CBAB6-10AAAAC11-15CCBBC16-20DBDBD21-25BADDC26-30DDBBB31-35AABBA36-40BABBA二、简答题41.(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分)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四个全面战略”体现了党中央治国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分)(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全面深化改革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2022年取得决定性成果奠定基础。(2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我们将迎来的,社会的真进步、国家的大发展。(1分)事物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不断深化改革。(1分)42.(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从国情出发。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创新。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任答两个给4分)(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十多年认识不断发展,其成功证明了经营战略的正确性。(2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影视文化发展的认识在不断深化。(2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经营战略。(2分)43.(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创客”是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是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他们均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2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如今“创客”演变为以创新产业为核心的人群和平台,成为“创新型孵化器”。(2分)(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要作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和挫折。(2分)(3)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创业知识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3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创业教育和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竞争力。(3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