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武大附中华师一附中华科大附中武理工附中中南财大附中地大附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武汉大学教育考试中心命制2022.11.23本试卷共8页,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根底知识运用(15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绊马索/搅拌机狙击/越俎代庖伦常/囫囵吞枣疏浚/提前竣工B.老伙伴/档案袋纤巧/纤尘不染开拓/落拓不羁角色/群雄角逐C.应声虫/应届生竦立/毛骨悚然憧憬/灯影幢幢果脯/相辅相成D.着眼点/着重号亲家/亲痛仇快关卡/卡住脖子稽首/无稽之谈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发号司令撕心裂肺明察秋毫心有余悸B.掉以轻心眼急手快反覆无常无所适从C.汗流浃背世外桃源寒冬蜡月毁家纾难D.唇枪舌剑高屋建瓴画地为牢一触即发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1月19日,市委书记协同镇党委领导一行来到群联村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馨关心和诚挚的新年祝福。B.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又是一个顶峰。C.伴随经济的飞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全面回归和复兴,过去境遇冷落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歌舞,开场大模大样登上舞台。D.春节前后股市暴涨暴跌,一张一弛,不如去年那样走势平稳,他随时准备一有时机就把手中被套住的股票抛出去。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法新社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借60周年庆典传达一个清楚的信息,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重新成为一支不容无视的国际力量。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平安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平安意识和监视管理不力造成的。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到达它们险恶目的的阴谋。8/8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黑格尔——哥特式建筑为例(12到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B.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展出的新式武器:歼-10型战斗机、歼轰-7A型战斗机“飞豹”、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等,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强烈的兴趣。C.“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D.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二、科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地效飞行器——“鹈鹕” 几十年来,美国军队的机动性一直是最让五角大楼关注的问题。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响更敏捷的部队一直是美军方的新军事理论。他们的目标是能在96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3000名军人以及8000吨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为满足军方的需求,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它能装载17辆坦克,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降落。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就已经在研制这样一种飞机。1967年夏,美军方专家聚集在国防情报局,共同解读一张极不寻常的间谍卫星照片,照片摄自黑海边上的一个苏联小城,在一圈围墙里,停放着一台巨大的形似飞机的飞行器,但机翼却极短,看似根本无法飞行。这个“黑海怪物”到底是什么?这一疑团在以后的10年当中被逐一解开。情报专家后来得知那是一架地效飞行器,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所谓“地面效应”就是飞行器以极低的高度掠过水面(地面),能降低升力的涡流由于缺乏足够的空间难以形成,反而在机身下方形成气垫,为飞行器提供更大的升力,飞行器越接近水面,地面效应的效果就越显著。 波音公司的工程师设计的地效飞行器“鹈鹕”和“黑海怪物”的原理很相似。经大量研究证实,地效飞行器只有设计得非常庞大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优势。这种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那么相抵触。目前大多数远程飞机都是高空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因为在低空稠密的空气中飞行会大大增加油耗。而如果将飞行高度降低到极端贴近地面,由飞行器的速度产生的空气垫就会支持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因此它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8/8 按现在的设想,“鹈鹕”将装备4对5.88万千瓦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个发动机舱中安装两台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带动一个直径15米的40叶螺旋桨,每个发动机舱前面都有两组反向旋转的螺旋桨。尽管“鹈鹕”尺寸巨大,但由于其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制造难度大为降低。 地效飞行器的翼展及飞行高度是决定地面效应大小的两个数字,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气动力支撑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鹈鹕”150米长的翼展在30米之处也能获得“微小的地效作用”,这种作用在15米高度、在6米高度、在3米高度明显递增。 驾驶“鹈鹕”相对要复杂一些。飞行前,机组人员和任务制定人员必须使用雷达和卫星图像检查飞行路线上的天气、陆地情况等,以决定如何利用顺风飞行或是绕开陆地进展掠海飞行还是提高飞行高度跳过它。工程师们也预见到了操控上的复杂性——没人能在15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480千米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设计成高度自动化。 (《奥秘》2022年第8期)6.以下对“地效飞行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地效飞行器”是指波音公司研制的“鹈鹕”和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B.是专指能装载17辆坦克,从陆地或水面起飞,贴近水面飞行,同时也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各种地形上空飞行,而且可以在陆地机场降落的一种飞行器。C.是一种运输能力特别强而又只能在超低空飞行的飞行器。D.是一种能利用被称为“地面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运载大量货物高速掠过水面飞行的新型飞行器。7.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在“黑海怪物”的根底上研制出了“鹈鹕”地效飞行器。B.“鹈鹕”地效飞行器与空气动力学长期以来遵循的“高度就是效率”的准那么相抵触。C.“鹈鹕”地效飞行器的巡航效率比高空喷气式飞机更高。D.“鹈鹕”地效飞行器功率强大,形体庞大,货舱无须采用加压设计。8.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制世界上最大的地效运输机“鹈鹕”的原因是()A.美国要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反响更敏捷的部队。B.为满足美国军方能在96个小时内,将一个作战旅的3000名军人以及8000吨装备部署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C.为了破解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疑团。D.这种运输机运输能力强大,经济实惠;能超低空飞行,装卸物资方便。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8/8A.前苏联研制的“黑海怪物”之所以被美军方发现,是由于它的尺寸巨大所致。B.气动力支撑地效飞行器的重量的大小与翼展成正比,与飞行高度成反比。C.由于“地效作用”,在15米高度、在6米高度、在3米高度明显递增,所以当地效飞行器与地面的距离为“0”时,这种“地效作用”将到达理想状态。D.由于没人能在15米的超低空手动驾驶这种庞然大物以时速480千米的速度飞行,因此控制装置将全部设计成自动化。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原才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那么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那么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那么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2)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3)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4),所从来久矣。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5),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那么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6)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那么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那么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注释:(1)戢戢:聚集众多的样子。(2)腾:传播。(3)蒸:兴起、渐成。(4)雠:应答、响应、应验。(5)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6)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那么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君:拥戴B.其风民也皆以义风:教化C.谓之不诬,可乎?诬:欺骗8/8D.而坏风俗,而贼人才贼:杀害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是()①有一二贤且智者,那么众人君之而受命焉②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那么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⑥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⑤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认为社会风气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慎重地“循是为之”。C.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才的职责。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3分)译文:(2)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3分)译文:(3)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4分)译文: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8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答:(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展分析。(4分)答:15.默写填空(6分)(1)古代诗文中常有写酒的佳句,诗人常常借酒抒怀。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写出了男人饮酒的豪放,而李清照的“,怎敌他,晚来风急”那么是女子饮酒的哀怨。8/8(2)古人常在诗文中感慨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如苏轼认为“,羡长江之无穷”,而王勃写道“,桑榆非晚”,认为尽管时光易逝,但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3)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展示了人们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五、文学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冷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沉着。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突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抑制的爱情的回音。8/8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屡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终究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展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思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别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16.题目中的“我们”指谁?怎么理解题目中的“远”与“近”(4分)17.文章第七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18.“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4分)19.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6分)六、语言知识运用(12分)20.课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有这么一段比喻相当精彩:8/8“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丧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单独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请参考这段比喻,选择以下人物作为本体,也写一段比喻,要求比喻得当,语言生动。不一定要与例文句式完全一致,50字左右(4分)庄子屈原司马迁格里高尔阿Q2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解释“应急科普”的含义,要求语言简洁。(4分)去年5月12日,当地震波降临之际,桑枣中学的教师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下!”随即翻开了教室的前后门,以免地震扭曲了房门。地震第一波刚过,趴在桌下的学生们立即快速有序地冲出了教室。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全部集中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1分36秒。如此迅速的撤离,离不开平时的演练。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桑枣中学每周二都结合实际开展平安知识教育,每天晚上教师对学生宿舍床位进展两次平安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逃生演练活动。中国科普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桑枣中学之所以在危险时刻能作出这么迅速的反响,是因为应急科普显示了巨大作用。”答:应急科普是22.请参考下面的例子,为国庆六十周年庆典设计一个游行方阵,并构思方阵名称及一段讲解词,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4分)例如:名称:众志成城讲解:现在走来的是“众志成城”方阵,由首都各界群众和曾经参与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群体代表组成。多难兴邦,每一次的挫折与磨难,都让我们更加团结。众志成城,任何灾难都无法阻挠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坚强的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名称:讲解:七、作文(60分)请以“翻开窗户”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写感受。[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