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120分钟。2.全卷共8页,满分为110分,其中作文40分,每道选择题均为2分。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题(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墙垣(yuán)纤尘(xiān)槲(hú)寄生呱呱坠地(guā)B.挨打(ái)狭隘(ài)潜(qiǎn)台词嗷嗷待哺(áo)C.犄角(jǐ)胚胎(pēi)汗涔涔(cén)对症(zhèng)下药D.揶揄(yé)瞭望(liào)青蒿(hāo)素开花结果(jiē)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一路走来,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璀璨、瑰丽、博大精深和恢宏气势;经过这么一次美的震撼和洗礼,我懵懂粗糙的内心世界变得温润优雅起来。B.戊戌期间蓬勃兴起的报业,便得到过租界的庇护,清廷虽虎视耽耽,但投鼠忌器,不像过去那样动辄使用文字狱,这也是近代上海报业欣欣向荣的主因之一。C.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烦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D.抬头望去,这时的草原空寂得像一副弃置已久的名画,天空像一面擦拭得异常锃亮的铜锣;他蹒跚地朝着那条被苇丛遮掩的河走去,走路的姿势显得笨拙。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B.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C.儒道思想之争的结果使得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都秉持着这样的哲学:达则兼济天下,国计民生,悉装心底;穷则独善其身,瓜田李下,信步闲庭。D.古人有言,一傅众咻,终归无效,故欲成大器者,必寻佳处,以便专而攻之,耳根清净,身无杂扰,心境澄澈,方能有所成就。-11-\n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B.中新社北京10月6日电,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5日获得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个诞生于中国本土的原创科研成果对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引发了世人语文试卷共8页第1页的一些思索。C.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阶段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加快,无疑会对股市产生相应的影响,广大投资者应该根据目前的形势,适当调整投资战略。D.目前短消息发送特别活跃,运营商正在试图将现在的SMS(短信息发送系统)升级为2.5ɡ的MMMS(多媒体信息发送系统),这样发送的信息将不仅是文字,还可以是图片,甚至是简单动画。5.将下列五句话按照合理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第一处有三句话,第二处二句话,分别在答案处填上数字号码。(2分)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第一处),像一位开朗的小伙子、活泼的姑娘,(第二处),走出群山去迎接朝阳和大海。①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②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③踏着轻快的脚步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⑤唱着欢快的歌儿答:第一处(三句话)______________第二处(两句话)_____________6.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共4分)材料1:中国青年报社日前进行一项家教调查,讨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的问题。结果为:46%的人选择了母亲,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担”,11.4%的人选择了其他,仅有3%的人表示是父亲。材料2: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家教中存在不少问题,尤以父教缺失为最。其原因大致有几种: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他顾;观念形成的问题;整个社会不重视男性教育。-11-\n(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1分)答:(2)你对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与文学常识(共10分)7.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行年四岁,舅夺母志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客越疱而宴C.则将焉用彼相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语文试卷共8页第2页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以:①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②能以足音辨人而:①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②而母立于兹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9.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具以表闻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③填然鼓之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执此以朝 ⑥则修文德以来之⑦乳二世 ⑧箕踞而遨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A.①⑥∕②④⑧/③⑤⑦⑨ B.①⑨/②④⑥∕③⑤⑦/⑧C.①∕②③⑤⑦/④⑥⑧/⑨ D.①⑥∕②④⑧/③⑤⑦/⑨ 10.选出不同于其他几项句式的一项是( )A.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昔者先王以为东道主C.恐年岁之不吾与D.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11.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1-\n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座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共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称之《诗经》。《诗经》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B.《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通过叙写爱斯梅拉达不顾舆论讥笑,给在烈日下口渴难忍的伽西莫多送水喝的过程,表现了这位美丽纯洁的少女的善良;通过多重对比,衬托了她这种善良人性的难能可贵。C.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1933年发表处女作《雷雨》,继而创作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创作出《明朗的天》《蔡文姬》《胆剑篇》。D.《长亭送别》选自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写崔莺莺和张珙分别的的情景。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和郑光祖《倩女离魂》被称之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7分)中国与西方的古建筑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着不同的情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中国的建筑是儒家文化的反映,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西方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中国人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的和庇,“仰视天文,俯察地理”,建筑讲究背靠大山、面对平川,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西方人则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的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的关系。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上平面铺开,体现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的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语文试卷共8页第3页-11-\n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追求个性化,形成开放的单体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这庄严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的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西方建筑美的构形其实就是几何形体,甚至于像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是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销云散”时,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看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取材于《品阅中西建筑艺术之美》)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宗教神秘主义的结构是解释西方人对于古老建筑充满尊崇和敬意的唯一依据。B.西方人狂热崇拜神灵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提供了优良的精神文化基础。C.如果说中国的古代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的古代建筑则占领着高空。D.西方园林绿化的自然物都呈献出整齐而有序的几何图案,既超脱又自然。13.下列有关“集体美”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大型中国古代建筑是众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因此具有一种“集体美”。B.大型中国古代建筑是在地面平面铺开,空间格局具有封闭的群体的特征。C.北京明清宫殿规模巨大的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集体意识”。D.西方古代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不是“集体美”而是“个性美。”14.根据文意简要回答:西方古代建筑比中国古代建筑坚固耐久的原因有哪些?(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题。(13分)放生秦锦丽-11-\n高原落日的步子迈得迟缓,留给我足够的时间目送,就如我们是一对久爱的恋人。目光,追随着它渐行渐远的身影。眼看就要翻过那座山头了,一跃的刹那,它跌进山坳里。正惊慌着,它又精灵一般从山背后闪现。这一闪,把黄河第一弯照得金光拂面,灿若袈裟。逆流望去,一河碎金,微波不澜,一副富可敌国的淡定自若。这是九曲黄河之首曲——甘南玛曲黄河岸边,是黄河长长征途的起步,似乎它料及沿途多舛,胸有成竹却又心事重重。当从青海出发,面向东南,慢行慢思,及至甘南玛曲时仍搁置不下,左拐右旋,漫出片片丰美草滩。语文试卷共8页第4页终是悔情难断,便执意回返青海,诀别后,最终毅然决然一路东去,任凭关隘狭窄,峰回路转,不歇不休,归奔大海。如此,才造就首曲恢宏、淡定的气势。似流非流,似水若金,偶有风来,吹皱一河绫罗锦缎。逆光中,连绵起伏的山峦像黛青色的版画,充满沉浑之美。山下河岸,葱茏宁静的玛曲大草原芳草连天,白帐点点,一派和谐安祥。清清草香,携裹着绿氧离子,醉了这河,这山,这落日,这时空,还有我。这是今夏我去玛曲之机,傍晚独自在离县城20公里远的黄河第一弯撞见的大美。一个人静静地看,贪婪地闻,安闲地呼吸,屏蔽思绪,愁烦不涉,爱恨不及。渐渐地,这副肉体像拆了篱笆的院落,无遮无掩,无拘无禁,无边无形。一任风穿过,流星划过,吹落浊腐,照彻了黑暗。小小的我恍惚成了风中的一粒尘埃,光亮中的一个分子。物我两空,神奇曼妙的感觉,突然被一阵摩托车的引擎声搅散。扭头望向河堤,一个藏族男士从摩托车上下来,长袍裹肩,怀抱物件,脚步咚咚径直从十米长的石阶上走了下来。这么晚了,什么人?心倏忽回腑,怦怦直跳。跑吧,漫漫河畔,无路可择。不跑吧,头皮阵阵发紧。据说藏族人可是随时别着腰刀呢。两腿不觉开始打颤,机警地盯着。他走向岸边,哗啦一声,把什么倒向河里。啪、啪,河里响起一阵击水声。我的心提到嗓子眼,难道?那样的话,他发现我在场,会不会……不敢往下想。盼望他快速离开,逃之夭夭。可他既没有看我,也没有离开,而是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叩了一头。懂得敬仰,才可下跪,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一下。他做这一连串动作时,旁若无人,他不会没看见六七米之遥的这个大活人吧?就在站起之际,他转向我,平和地看了一眼。我微微笑着,算是回应。好奇心驱使,轻声道:“请问你刚才给河里倒了什么?”“放生鱼。”他懂得汉语。“从哪来的鱼?”“市场买的。”“为什么?”“放生嘛。”“这鱼多少钱?”“27元。”-11-\n语言多少有些障碍,只能用简短句子。交流几句后,我才明白,放生,是藏族地区的习惯。没有约定,没有规章,只随心愿。这位22岁的名叫多杰的小伙子,家住阿尼玛山那边,在县城皮毛市场打工,心有感动时,收工后就到市场鱼摊买一条鱼,回家时顺道河边放生。今天这条鱼是他当天工资除去午饭后仅剩的27元买来的。没上过多少学,却懂得怜悯;没有多少文化,却有信仰。只要有信仰,人不分种族、民族,都会释放出人性中的良善、慈悲情怀。年轻的多杰,在傍晚回家的路上,也送一条鱼回家,多好。我立刻感觉胸前背后温暖厚实。我向多杰竖起大拇指,代替了想说的话。多杰抱拳说:“扎西得勒。”随后跳上台阶,发动摩托车,轰地一声跨上黄河大桥。铺满月光的河面上,噼噼啪啪溅起朵朵浪花,鱼儿们在欢腾雀跃呢。兴许,那条放生鱼的亲朋四邻闻讯前来庆贺,一河的浪花正是他们欢喜感恩的鱼语。元代赵孟頫诗云:“同生今世亦有缘,同尽沧桑一梦间。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但如此美好的情境下,我实在不想,也不愿忆起人类活吃猴脑时猴子的眼泪、活剥貂皮时貂的哀嚎。我祈祷一切的罪愆能获得赦免,人类能在草绳布衣下,珍藏一颗回归善的原点的心。这晚,母亲河第一弯的月光下,宛似谁放生了我,我放生了谁。(《散文百家》2022年第八期)15.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试卷共8页第5页16.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概括多杰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结尾引用赵孟頫的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11-\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章最后一段说“这晚,母亲河第一弯的月光下,宛似谁放生了我,我放生了谁”,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诗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14分)豁然堂记徐渭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①,远闻村落。其间林莽田泽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窪②;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③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④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壁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语文试卷共8页第6页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11-\n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选自《徐渭集》注:①雉堞:城墙。②坻窪:高低不平的洼地。③龟龄:唐代诗人张志和。④寓庖:聘请厨师。20.对下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近俯雉堞,远闻村落闻:闻名,著称B.工既讫,拟其名讫:完毕C.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名:命名D.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婴:缠绕,萦绕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220224A.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臣欲逢诏奔驰,则刘病日笃B.当其为私所障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亦往往寓庖于此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D.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2.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卧龙山上的那所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可以远眺群山众水、田野丛林、渔舟莲舫,可令人产生“烦虑顿消”之意。B.作者在本文前半部分极尽叙述和写景之能事,后半部分寓理于事景之中,所以虽然本文阐述的观点复杂而深刻,但读者仍能自然接受领悟。C.作者认为“豁然堂”原先建造得极不合理,不能让所有的人同时看到窗外风光,而且观景的人归座时又不能再看到风景;改建后的堂则完全避免了这些缺点。D.作者主张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所以本文中心在于批判因过分纠缠眼前的、琐碎的利害得失而对外部世界显得冷漠的人际关系。2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3分)-11-\n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2分)语文试卷共8页第7页(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5—26题。(6分)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①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①蒋捷,生卒不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25.简析“抛”字表达效果。(2分)26.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试赏析下阕末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写景句。(4分)(三)默写(每题1分,共6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2.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柳丝长玉驄难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一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1-\n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5)书写规范。语文试卷共8页第8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