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蠡县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注意:选择题按题号用2B铅笔涂在相应位置,简答题用黑色水性笔写在规定位置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嬴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13-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名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D.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B.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却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C.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8分)-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徐志摩:是人没有不想飞的余杰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动,就掷了它。可能的话,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徐志摩①1933年11月19日午后2时,一架司汀逊式小型运输机展翅北飞,把它的身影投射在深秋斑斓的大地上。忽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雾铺天盖地,飞机顿时迷失了航向。经过几分钟艰难的飞行,飞机撞到了泰山北麓的白马山上,“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一团冲天大火,挟裹着浓烟坠落山下……这架飞机上有一位特别的乘客——现代诗坛的“夜莺”徐志摩。在烈焰中,这位年轻的诗人结束了他35岁的生命,而他的灵魂已飞向天外,逍遥地“云游”去了。②“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如同他热烈崇拜的拜伦、雪莱、济慈一样,彻底奉献给了远在云端的理想。我感到惊奇的是,在那被鲁迅形容为“处处是非人间的黑暗”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单纯”信仰的诗人?我始终觉得他不像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很少像他那样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梦。中国人都是世故的、乡愿的、滑头的。而在徐志摩的眼里,生命如同一注清泉,处处有飞沫,处处有闪光;生命也像一段山路,处处有鲜花,处处有芳草。不幸的是,错乱的时代与困苦的现实一天天侵蚀着他明朗的心房,他渴望像孩子那样哭,像孩子那样笑,但生活却强迫他长大。他的歌声越来越低沉,他的目光越来越黯淡,他的笑容越来越稀疏,他的诗作越来越晦涩。一只秃笔去,一只秃笔回,再无当年剑桥的神采飞扬。生活的牵制、政治的压迫、舆论的指责、友人的背离……团团地包围住了这位坚持浪漫理想的诗人。“你们不能更多地责备我,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好的。”是的,一辈子徐志摩没有绝望过,也没有怨恨过谁。在最悲壮的那一幕到来之前,尽管现实的黑暗一点点地吞噬着他那理想的新月所放射的清辉,他还是在痛苦中竭尽全力挣扎着,写诗、作文、教书、办刊物、开书店,甚至实验农村乌托邦计划……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③徐志摩是为了艺术,为了自由,为了美而生活的。“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奋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痛苦,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反复地陷到了情感和人事的旋涡之中,每一次的挣扎反而加速旋涡的运转。徐志摩本不该来到这么一个世界的,就好像一粒沙落进眼睛里肯定会被流出的眼泪冲走一样,他只能被当作异端。不设防的城市往往招致最猛烈的攻击,这是一种他怎么也参不透的逻辑。进入30-13-年代以后,徐志摩开始感到,尽管诗歌弱小的翅膀在那里扑腾,还是没有力量带整份的累赘往天外飞。“太丑恶了,我们火热的胸膛里有爱不能爱;太下流了,我们有敬仰之心不能敬仰;太黑暗了,我们要希望也无从希望。太阳给天狗吃去,我们只能在天边的黑暗中沉默着,永远的沉默着!这仿佛是经过一次强烈的地震的悲惨,思想、感情、人格,全被震成了无可收拾的碎片,再也不成系统,再也不得连贯,再也没有发现。”当每个聪明的成年人都对皇帝的新衣赞不绝口的时候,那个喊出“什么也没有看见”的孩子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点上,徐志摩很像安徒生——既深味人世的苦楚,又保持不老的童心。然而,长不大的彼得·潘毕竟只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徐志摩则是一棵无法与土地告别的树。追求了一辈子的美,突然发现面前傲然开放的是一朵恶之花。我们无法揣度他当年的心态,而好友梁遇春的回忆录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徐志摩拿着一支纸烟向一位朋友借火时说的话:“Kissingthefire.(吻火)”人世间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这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光辉。“只有徐志摩肯亲吻这团生龙活虎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朽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人生的传奇。”还是梁遇春看得真切透彻,徐志摩的血液里,真有希腊人天真好奇的因子呢。④“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在诗歌《云游》中,他写道:“脱离了这世界,飘渺的/不知到了哪儿,仿佛有/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拥着我到极远的地方去/唉,我真不希望再回来/人说解脱,或许那就是罢!”⑤于是,他真的不回来了,真的解脱了。这是一个他早已洞悉的宿命。我不得不相信宿命的存在。否则,这个沼泽地一样的世界上,怎么会有徐志摩这样一个不湿鞋袜的人来走一遭呢?(有删改)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徐志摩世故圆滑,但执着地追求理想,沉醉于自己编织的梦中,不像是纯粹的中国人。B.徐志摩受拜伦、雪莱、济慈影响很深,一生也如同他们一样热切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C.徐志摩生活在一个错乱的时代,困苦的现实一天天地将他的激情消磨殆尽。D.徐志摩后期认识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力量能肩负起世上的种种累赘。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1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手法,除了照应结尾“‘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外,也表达了对其诗才的高度赞美。B.徐志摩一生追求美却未能成功,因此内心非常失望和痛苦,《云游》这首诗歌就是为了表达这种心境而写的。C.徐志摩在生活中是个谈吐诙谐的人,比如他用“Kissingthefire”(吻火)来代指借火点香烟,想象丰富,充满生活的趣味。-13-D.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言辞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如结尾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对比的手法升华主题,主要表达了对徐志摩悲剧命运的同情。6.请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答: 三、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樊哙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屠狗为事为事:为职业B.项羽既飨军士飨:犒劳C.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D.与沛公有隙隙:隔阂8.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13-A.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B.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C.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D.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哙跟从高祖从丰县起兵,后相继攻下了沛县、胡陵、方与。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的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C.高祖卧病,大臣都不敢入内觐见,但樊哙却敢推开宫门径直闯进去,表现了他不拘礼节、冲动鲁莽的性格。D.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4分)⑵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4分)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再泛吴江①[宋]王禹偁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注】①诗人之前由于直官讽谏,屡受贬谪。吴江流经长洲县。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叙事发端,从首联“住江滨”“重到”等词可见诗人是一位难与世俗相融的高雅之士。B.诗歌用词凝练,一个“病”字,语带双关,既可指自己身体上的病痛,也包含精神思想上之“病”。C.颈联巧用拟人手法,将人望月、山,化为月、山随人,把客观的山、月写得极富人情味。-13-D.诗歌紧扣“吴江”展开,以写景见长,融景物描写、叙事、抒情为一炉,全诗浑然一体,情味悠长。12.该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概括分析。(3分)五.名篇句默写。(10分)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雄心壮志、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2)《再别康桥》中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 , ,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一幕中,先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 。”;后又通过音乐“复为慷慨羽声“渲染激昂悲壮的句子,同时写宾客:“ , ”来表现同仇敌忾。六、基础选择(30分,每小题3分)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ù)阙(què)秦挥斥方遒(qiú)戮(lù)力攻秦B.彳亍(chíchú)卮(zhī)酒忸怩(niǔní)不安以飨(xiǎng)士卒C.悲怆(chuàng)参乘(shèng)浪遏(è)飞舟目眦(zì)尽裂D.火钵(bō)瞋(chēng)目百舸(gě)争流失其所与(yǔ)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决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满足。B.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C.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B.近日,受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影响,选购其文学作品书籍的人数猛增。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13-D.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17.下列句中全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距关,毋内诸侯无能为也已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而卒惶急无以击轲D.竖子不足与之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1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B.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邻之厚,君之薄也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失其所与,不知19.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①夫晋,何厌之有(厌恶)②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③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为)④顾计不知所出耳(回头看)⑤微太子言(如果没有)⑥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⑦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⑧秦时与臣游(游玩)⑨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感谢)⑩沛公不胜杯杓(能承受)⑪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出)⑫失其所与(亲附,结交)A.①②⑤⑦⑪⑫B.②⑤⑥⑦⑩⑫C.②③⑤⑥⑨⑩D.③④⑤⑦⑧⑫2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是()①行李之往来②而听细说③秦王目眩良久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⑥所以遣将守关者⑦项王默然不应⑧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⑨而卒惶急无以击轲⑩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A.②⑦⑩B.③⑧⑩C.④⑥⑨D.③⑦⑨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越国以鄙远②既东封郑③此其志不在小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此亡秦之续耳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⑩箕踞以骂曰A.①②/③⑥/④⑤⑦/⑧⑨/⑩B.①②③/⑥④⑦/⑤⑩/⑧/⑨C.①⑥⑨/②③/④⑦/⑤⑩/⑧D.①③/②⑥/④⑦/⑤⑩/⑧/⑨22.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3-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④夫晋,何厌之有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群臣侍殿上者⑦沛公安在⑧沛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⑨大王来何操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①/②⑤/③⑥/④⑦⑨/⑧⑩B.①/②⑤⑩/③⑥⑧/④⑦⑨C.①②/⑤⑩/③⑥/④⑦⑨/⑧D.①④/②⑤⑩/③⑥/⑦⑨/⑧2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是研究我国春秋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司马迁《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然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古代室内的座位,首先以坐北朝南为尊,其次是坐西向东,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鸿门宴上座次的安排,充分显示了项羽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的个性特点。D.古代人乘车,主帅居中,驭手居左,称车左;参乘(陪侍或保卫人员)又称车右,“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为此义。七、语言表达(43分)24.联系高一语文必修一所学课文作者及相关人物,补写所给对联的上联或下联,请任选其一作答。(3分)(其一)上联:下联:毛泽东独立湘江怅怅沉浮(其二)上联:汉刘邦晨谢项王多谋逃杀戮下联:25.作文(40分)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一个地方叫高中,那里,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那里,有鲜花和掌声,也有失落和泪水;那里,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强。请以“我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字迹工整;不出现真实姓名和班级;必须为记叙文;题目必须为“我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13--13-蠡县中学高一语文10份月考试卷答案1.【解析】选C。该项于文无据。2.【解析】选B。“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表述不正确,强加因果3.【解析】选A。文中看不出“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无中生有。4.选B解析:A徐志摩不事故圆滑。C“困苦的现实一天天地将他的激情消磨殆尽”于文中无据。D应该是徐志摩后期认识到诗歌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足够的力量能肩负起世上的种种累赘。5.选A解析:B项《云游》这首诗歌就是为了表达这种心境而写的错误,文中并未说《云游》的创作目的,选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C项“徐志摩在生活中是个谈吐诙谐的人”错误,文中突出的不是谈吐诙谐,而是徐志摩面对惨淡人生的乐观和果敢,选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D项,“主要表达了对徐志摩悲剧命运的同情”错误,作者主要不是表达同情,而是说徐志摩虽遭遇重重艰难,但仍充满希望,心怀宽容,保持纯真的心去挚爱生命,讴歌人生,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和敬意,选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6.浪漫(单纯、天真、好奇);坚持理想;才华横溢;充满矛盾、挣扎(与世界格格不入)。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和内容,结合人物的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7.C8.D9.C10.⑴刘邦率领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谢罪。(“从”、“因”、“谢”各1分,句意对1分)⑵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危险了。(“微”、“让”、“殆”各1分,句意对1分)【参考译文】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他以杀狗卖狗肉为职业,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让樊哙做了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13-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来到项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危险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依附他人而名垂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11.A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考核形象,B项考核炼字,CD项考核手法,其中A项“一位难与世俗相融的高雅之士”错误,“二年为吏住江滨”应是为世俗事物缠身,无心欣赏。12.①体弱多病,心情苦闷。诗人由于直言进谏被贬吴江一带,自己重到江边,以江水“照病身”。②厌倦官场,向往自由。颔联通过对江面野鸟、渔人悠闲自在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③思念家乡,意欲归隐。尾联通过张翰的故事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13、(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13-(3)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14.选C 15.选A.解析:B项“抛砖引玉”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C项“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D项“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16.选B解析:A项,成分残缺,“具有”缺少宾语,应在“显示实时输入状态”后加“的功能”。C项,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D项,滥用介词,造成整个句子无主语,应删掉“通过”。17.D18.C19.B①满足③依靠④只是,不过⑧交往⑨道歉⑪打开20.D21.D①③形做名词,②⑥使动,④⑦名词做动词,⑤⑩名词做状语,⑧动词做名词⑨形意动。22.A①状语后置句,②⑤被动句,③⑥定语后置句,④⑦⑨宾语前置句,⑧⑩判断句23.C(首先以坐西朝东为尊)24.参考答案:(其一)徐志摩漫步康桥轻轻来去(其二)烛之武夜见秦伯妙语化干戈25.作文: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