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中学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梦靥暴发户以偏概全归纳演译B.蕴藉亲和力蕙质兰心优柔寡断C.胁迫势利眼相辅相承安分守己D.震慑股分制得垄望蜀开源节流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对于刚刚去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无论今人后世如何褒贬,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再造了英国,并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B.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们却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C.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D.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变得紊乱,从而促人早衰和引发某些疾病。3.下面有一幅漫画,请根据提示,用文字描述漫画的内容,并指出其中的寓意。(5分)提示:在行政管理学中,所谓“一票否决”是指政府部门在实施干部考核时,如果在规定的多项任务中有任意一项或者特定某项没有完成,则评估为整体不合格。内容: ▲ 寓意: ▲ 4.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两种对“人文之路”的形象描绘。(每点不超过20个字)(4分)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其实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观点一:人文之路是 ▲ 10观点二:人文之路是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花隐道人传(清)张潮道人姓高氏,名昽,字公旦。其先晋人也,商于扬,家焉。至道人,贫矣,徙商而读。顾读异书,不喜沾沾行墨①,能以己意断古今事。见世窃儒冠目瞆瞆然者,弃去羞与伍。慕朱家、郭解②为人,尚侠轻财,急人困。然砥行,慎交游。里中少年有不逞者③,始畏道人知,既事蹶张④,则又求道人。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故扬人倾心。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甲申,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时阃帅鳞集江上,争罗致道人幕下。道人知事不可为,蠖伏自污,卒得以全。乙酉,扬中兵祸惨,民鸟兽散。道人独先众入城访亲知,吊死扶伤,阴行善多。然道人是时感念深矣。自以遭时变乱,年壮志摧,流离困折,无复风尘驰骤之思。乃筑室黄子湖中,弃其鲜肥素习,衣大布衣,箨冠草履,曳杖篱落间。挽渔父牧儿与饮,饮辄醉,放歌湖滨,湖水为沸扬,似鸣不平者。未几,岁大涝,居沉于水。道人曰:“未闻巢父买山而隐,独支遁⑤见讥耶?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爰走扬城东南隅,卜地宅之,躬荷锸⑥拨瓦砾,结庐数楹。一几一榻,张琴列古书画。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陶陶然乐也。宅旁筑匡墙,围地数亩,值菊五百本。一仆长须赤脚,善橐驼之术,道人率之艺植灌溉。始自蓓蕾以及烂熳,其列也如屏,散也如星,叠也如锦;其色如玉,如金,如霞,如雪;其味如元酒;其香如檐卜。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往来如织,观者如堵。不见主人,见其扁额曰“花隐”,咸谓之花隐道人,若忘其昔之为高公旦者。(节选《虞初新志》卷五,有删节)注释:①行墨:文字或诗文。②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③不逞者:因心怀不满而捣乱闹事的人。④蹶张:勉强支撑。⑤巢父:上古隐士名。支遁:东晋高僧,传说他曾派人购买仰山小岭,欲为幽栖之处。⑥锸:铁锹。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徙商而读 徙:改变B.吊死扶伤吊:慰问C.衣大布衣衣:穿D.卜地宅之卜:选择6.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花隐道人“尚侠轻财”的一组是( )(3分)①道人予其自新,亦时援手②知乱将作,移家避南徐③吊死扶伤,阴行善多④挽渔父牧儿与饮⑤携一妻二子婆娑偃息其中⑥道人洞开其门,门如市,堂如肆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花隐道人没有继承祖业做生意而去读书,且只读奇异书籍,能凭自己的见解判断古今事。B.花隐道人不屑功名,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注重品行,崇尚侠义,很受扬州人的喜欢。C.花隐道人经过战乱后,感慨万端,万念俱灰,不再参与政事,决定遁世隐居过悠然的生活。D.花隐道人热衷种菊,用心种植灌溉,品种丰富,盛开时异常美丽,许多人慕名前来观赏。10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四方贤豪来者,闻道人名,多结欢焉。 ▲ ⑵道人知事不可为,蠖伏自污,卒得以全。 ▲ ⑶古之大隐,有隐市者,吾何为不然?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陶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开头两句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 (2)“晨兴”是什么意思?三四两句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3分) ▲ (3)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中诗人之“愿”的内涵的?(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师说》)(2)间关莺语花底滑,▲。(《琵琶行》)(3)▲,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5)▲,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6)今日长缨在手,▲?(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诺耶夫花园(俄)帕乌斯托夫斯基(1)有时候我也有空闲的日子。于是我一清早就走出家门,步行穿过全城,到诺耶夫花园去,要么就在莫斯科郊区闲逛,多半是普列斯尼亚区和杰维察田野那边。(2)正是饥荒时期。一天只发给八分之一磅黑面包。我带着这八分之一磅面包,两三个苹果(这是女邻居莉波奇卡供给我的)和随便一本什么书出去,一直到天黑,整天待在外面。(3)荒凉的郊区包围着巨大的、惊慌不安的首都。有时会传来也是那样遥远的枪声。(4)一个摆渡船的小男孩把我摆渡到(莫斯科河)对岸的诺耶夫花园。那里有高大的菩提树和菩提树的绿荫,因而显得十分庄严。(5)菩提树正在开花,浓郁的花香仿佛是从遥远的南方的春天带到这里来的。我喜欢想象这个春天,这样的想象增强了我对世界的爱。(6)10诺耶夫花园从很早以来就以栽培花卉而闻名。它逐渐衰败了,荒芜了,到革命前,花园里只剩下了一个不大的温室。但还是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和一个老花匠在里面干活儿。他们很快和我熟了,甚至开始和我谈起自己的工作来。(7)花匠抱怨说,如今只有举行葬礼、开隆重的会议才需要花。每次他一讲到这一点,妇女当中有一个——瘦瘦的、长着一双明亮的浅色眼睛——好像是为他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对我说,很快他们就准会为市里的一些小公园栽培花卉,把花卖给所有公民了。(8)“不管您怎么说,”那个妇女在说服我,尽管我并没反驳她,“可人没有花是不行的。譬如说吧,无论从前,还是将来,都有在恋爱的人。不用花,怎样才能最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呢?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也不会消灭的。”(9)有时花匠给我剪几枝紫罗兰或重瓣的石竹。我不好意思拿着花穿过饥饿和忧心忡忡的莫斯科市区,因此总是用纸很细心地把花包起来,而且包得那样巧妙,让人猜不出我的纸包里包着的是花。(10)有一次在电车上纸包破了一条缝。我没发觉,直到一个包着白色三角头巾、上了年纪的妇女问我:(11)“眼下您在哪里弄到了这么可爱的东西?”(12)“您要小心点儿拿着,”女售票员警告我,“不然,一推您,这些花就全都压坏了。您知道,现在我们的人民是些什么样的人啊。”(13)“这是谁在推啊?”一个腰里系着子弹带的水兵挑衅地问,并且立刻对一个扛着磨刀凳在乘客群中挤过来的磨刀人大发脾气,“你往哪儿钻?没看到吗?——这是花。笨蛋!”(14)……(15)“天哪!因为花也要骂人!”一个抱着吃奶的婴孩的妇女叹了口气,“我丈夫,别提有多严肃、多庄重了,可是我生这一个,生头一胎的时候,他给我往产科医院里送去了一束稠李。”(16)有人在我背后焦急不安地呼吸。我回头一看,我背后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她脸色苍白,穿一件褪了色的粉红色连衫裙,用一双像锡制的、灯碗一样滚圆的灰眼睛恳求地望着我。(17)“叔叔,”她声音嘶哑地、神秘地说,“给我一枝花!啊,请给我一枝。”(18)我给了她一枝重瓣的石竹。在乘客们嫉妒和愤怒的谈话声中,小姑娘拼命挤向后门的平台,电车还在行驶时就跳下车去,消失了。(19)“完全疯了!”女售票员说,“精神不正常的小傻瓜!要是良心允许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要花的。”(20)我从花束中抽出第二枝石竹,送给了女售票员。上了年纪的女售票员满脸通红,都快流出泪来了,她低下熠熠闪亮的眼睛望着那枝花。(21)立刻有好几只手默默地向我伸了过来。我把一束花全都分送给了别人,突然我在破旧的电车车厢里看到了那么多眼睛里的闪光,那么多亲切的微笑,那么多赞美的神情,好象无论是在这以前,还是以后,我从未遇到过这么多的喜悦和赞美。仿佛耀眼夺目的太阳突然闯进了这肮脏的车厢,给所有这些疲倦而满怀忧虑的人带来了青春。(22)一个穿着破旧的黑色短上衣、骨瘦如柴、上了年纪的人,深深低下头发剪短了的头,打开帆布包,很爱惜地把花放进包里,我好象觉得有一滴眼泪落到了油迹斑斑的帆布包上。(23)我忍受不了这一切,于是在电车还在行驶时跳下车去。我走着,一直在想,既然这个骨瘦如柴的人忍不住当着大家流泪,那么这枝花想必在这个人的心里引起一些多么痛苦、多么幸福的回忆,他在心中隐藏着自己的老年和一颗年轻的心的痛苦,想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节选自帕乌斯托夫斯基《一生的故事》第三部)11.文章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10 12.这篇散文两处写到“不好意思”,请结合文本分析“不好意思”的原因。(4分) ▲ 13.文章开头三段有何作用?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6分) ▲ 14.这篇散文为什么以“诺耶夫花园”为题?请探究作者的用意。(6分)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3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小题。失去风景的时代曹文轩⑴我们不无悲哀地看到: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当年,川端康成称他与自然的关系是“幸运的邂逅”。他在谈到《伊豆的舞女》时,惟一的遗憾是觉得风景描写还是少了些。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谈论风景的意义,但在实际写作中,风景始终是他们的小说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写作,几乎形成一个定论:风景描写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然而现代小说就是抛却了这一元素。⑵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实际上已经失去崇拜之心。古人面对自然,是一种宗教的姿态,他们虔诚静听与默察,是要在万籁俱寂中读出其奥义。因此,自然对他们来说不能有须臾的分开。而现代人尽管作出各种各样亲近自然的样子,并有许多赞美之词,但骨子里,现代人还是只相信自己。自然已不再具有神性,它只不过是物质,是被看的。小说也就可以不必在意自然了。⑶工业文明、人口难以抑制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消耗,使自然在日甚一日地退却与贫化。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是在一片缺乏绿色、缺乏蝉声与鸟鸣的水泥钢筋的世界里。他们的肉体与灵魂从一开始就缺乏自然所给予的灵气与湿润。他们的记忆里没有什么像样的风景,更没有对风景的深刻感受。因此,小说也就没有了风景。⑷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却在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的历史性变异。⑸文学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酷爱思想。现代之文学艺术,新生了许多特质,但同时也丢失了许多特质,比如意境、诗性等。在现实生活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双重作用下,现代文学艺术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深刻思想的追求上。现代哲学的发达并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的众声喧哗,使文学艺术陷入一个庞杂无绪的思想大网之中而不可自拔。追求思想的新颖,直至追求思想的乖戾,已成时尚与习惯。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一些现代的文学艺术家们在冥冥之中达成一个共识,这就是: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美是虚弱的,苍白而脆弱的,甚至是矫情的,美的浅薄决定了它不可能蕴藏什么深刻的思想,就更说不上蕴藏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了;而丑却是沉重的、无底的、可被无穷解读的,那些非同寻常的思想恰恰藏匿于其背后。因此,在现代艺术家那里,思想的挖掘,也就是在丑之上的挖掘,丑成了思想的矿脉。丑的物象(比如溃烂的脓疮,比如苍蝇),丑的人性(比如窥阴癖,比如自虐狂),纷纷涌入文学艺术家的视野。现代文学艺术家就这样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琐等联系在一起了。这虽然并非现代文学艺术的全部,但却是主流——至少是它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⑹10作为人们追求雅致、雅趣、雅兴的文学艺术,现在背离的恰恰正是这一切。现代文学艺术正是将粗俗、丑陋、阴沉、冷漠的事物作为自己观照的对象。风景的被注意,是与雅致、雅趣、雅兴联系在一起的,既然雅致、雅趣、雅兴已被冷淡与放弃,风景也就自然消失了。⑺恶心的感觉、阴冷的感觉,不可能来自冬日的太阳、月下的清泉、雨中的草莓。⑻现代小说因为缺乏古典小说中自然与风景,使人感到焦灼、枯涩,怎么说也是缺憾。(选自曹文轩《小说门》,作家出版社2022年1月版,有删节)15.文中“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的原因有哪些?(6分) ▲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五段的论述层次。(6分) ▲ 17.文章第七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6分) ▲ 七、作文(70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世界自己主宰。局限于自己的世界,他会越来越小;走出自己的世界,它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请以“自己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余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20.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郑光祖之外,另有两位分别是、,这两位的代表作分别是、。(2分)2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观点。(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红楼梦》中史湘云要开社作东,薛宝钗怕她花费大引起家人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甚至是人见人厌的赵姨娘,她都能予以关照。B.《狂人日记》中狂人因为踹了赵贵翁的陈年流水簿子一脚,而心怀惴惴,反复思虑,在翻查历史时从字缝里发现了旧时代“吃人”的真相。C.《女神》中的《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作者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张扬着五四时期的叛逆精神。D.《茶馆》中秦仲义主张实业救国,但他的工厂先被日本侵略者侵占,后又被国民政府视为逆产而强加官股挤占,最终一无所有,救国梦碎。E.《欧也妮·10葛朗台》中公证人以利害关系劝葛朗台和女儿讲和。因为如果葛朗台的妻子死了,欧也妮可以凭女儿的身份继承母亲遗产。葛朗台害怕了,这才把女儿放出来。23.简答题(10分)(1)请简述《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情节。(6分)(2)在哈姆雷特眼中,乔特鲁德是怎样的人?(4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渐渐开始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限。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24.根据文意,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6分)25.请具体解释“譬人伦之有周孔”在文中的作用。(3分)26.试分析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何体现“文的自觉”。(6分)10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选B.A梦魇、归纳演绎C相辅相成D股份制、得陇望蜀2.选D.A成分残缺,应在“重回”前加“使之”;B语义重复,删去“不可小视”;C搭配不当,应为“劳动力需求扩大”。3.答:内容:一个干部拿着写有“弄虚作假”字样的气球,在标有一系列“一票否决”字样的一个个鸡蛋上开心地大步前进。寓意:讽刺了政府部门的某些干部用弄虚作假的方式应对干部考核中的一票否决制度,成功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评分标准:正确、完整描述画面内容(必须包括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给2分;准确、全面揭示寓意(必须包括“一票否决”、“干部考核”、“成功逃避”等),给3分。4.答:观点一:人文之路是充满考验和痛苦体验的艰难历程。观点二:人文之路是充满美丽和奇妙体验的愉快历程。5.B 解析:祭奠。6.B 解析:②讲的是花隐道人有先见之明,⑤表现的是花隐道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7.C解析:“万念俱灰,不再参与政事,”的说法有误。8.(1)来到扬州的天下贤士豪杰,听说道人名声,大多与他结为好友。(3分)(2)道人知道事态已不可能有作为,就像蠖虫一样隐伏起来并故意玷污自己的声名,最终得以保全了自己。(4分)(3)古代那些称得上大隐的人,有隐居在闹市的,我为什么不这样呢?(3分)参考译文:道人姓高,名昽,字公旦。他的祖先是晋人,到扬州做生意,(后来)定居在那里。到了道人(这一代),家庭贫穷,道人没有做生意而去读书。(道人)只读奇异的书籍,不喜欢阅读诗文,能凭自己的见解判断古今的事情。(他)看到世人为了取得功名而读书以致眼睛昏花,鄙弃而离开他们,羞于与他们为伍。(他)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崇尚侠义看轻钱财,能急人之困。(他)又注重品行,谨慎交游。乡里那些爱捣乱闹事的少年,起初害怕道人知道,等到出了事情难以勉力支撑,却向道人求助。道人给予他们自新的机会,也不时施以援手,所以受到扬州人的喜爱。来到扬州的天下贤士豪杰,听说道人名声,大多与他结为好友。甲申年,知道战乱将发生,(他)就把全家迁移到南徐避乱。当时地方上军事统帅像鱼鳞一样密集在长江上,都争着招致道人到自己幕下。道人知道事态已不可能有作为,就像蠖虫一样隐伏起来并故意玷污自己的声名,最终得以保全了自己。乙酉年,扬州城中战祸惨烈,百姓像鸟兽般逃散。道人先于众人独自进城探访亲人故旧,祭奠死者扶救伤者,暗中做了很多善事。然而道人这时感念很深。自从遭遇时世变乱,自己身当壮年却志向受挫,经受流离失所困顿挫折,再也没有了驰骋疾奔世上的想法。于是在黄子湖中建造房子,不再吃鲜肥的鱼肉,改穿大布衣,戴竹皮帽穿草鞋,拄着拐杖在篱笆之间行走。经常挽留渔父、牧童跟他一起喝酒,喝醉就在湖滨放歌,湖水为之起伏,好像替他鸣不平。不久,发生了大水灾,居住的房子被水淹没。道人说:“从没有听说过巢父买山隐居,难道要像支遁那样被人讥笑吗?古代称得上大隐的人,有隐居在闹市的,我为什么不这样呢?”于是到扬州城的东南角落,选地建宅,亲自挖土挑土挑瓦砾,建造几间房子。(安放)一张桌几一张床,摆放古琴排列古书画。携带一个妻子两个孩子闲散自得地在这里休养,乐陶陶的样子很满足。10住宅的旁边建起围墙,围地几亩,种植五百棵菊。有一位仆人留着长须光着脚,擅长种树的技术,道人带领他种植灌溉。从结蕾到烂熳开花,它们的排列像屏风,散开像星星,层层叠叠像锦缎;它们的颜色像玉,像金,像红霞,像白雪;它们的味如刚开封的酒;它们的香味如檐卜。道人打开门,门庭若市,厅堂如市场。来往的人如织,观看的人拥挤如堵。(人们)看不见主人,只看见房子扁额写着“花隐”,人们都称呼他为花隐道人,像忘了他以前叫做高公旦。9.(1)答:点明诗题“归园田居”;表达诗人心忧田亩的心情;引出下面诗人劳作田间的描写和感慨。(2)答:清晨起床;表现了躬耕田园,辛劳而满足的诗人形象。(3)答:希望豆苗能够茁壮生长,自己的劳动能够获得收获;希望自己在污浊社会中能够洁身自好,自耕自食。10.(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6)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11.答:(1)爱美。电车上不同身份、遭遇的人都都喜爱鲜花。(2)坚强。尽管在饥荒年代,我却在破旧的电车车厢里感受到很多喜悦和赞美。(3)浪漫。电车上一个妇女介绍一向严肃的丈夫给她送花,我从花束中抽出第二枝石竹送给了女售票员。(4)率直。水兵对挤过来的磨刀人大发脾气,而妇女则直言不能因为花而骂人。(一点一分,不结合文本不得分。其它言之成理且有分析亦可。)12.答:第一处:花匠说出了种花卖花处境困难这一现状,妇女想为他掩饰,并提振起生活美满的信心;第二处:在战争饥荒时期,我拿着鲜花穿过莫斯科市区,显得过于奢侈和浪漫,与现实生活极不协调。(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13.答:开头三段写出了当时俄国战争饥荒的社会状况(2分);为全部事件的发生发展交代了背景(1分);引出下文去诺耶夫花园的事件(1分);有助于突显俄罗斯民族在最艰苦的岁月也渴望美、热爱美的主旨(2分)。14.答:文中我用纸小心包起的鲜花就来自诺耶夫花园;诺耶夫花园的日渐衰败暗示着现实生活的日趋严峻;电车上人们热爱鲜花寓示着人们内心需要像诺耶夫花园这样美丽、温柔的精神家园。(每点2分)15.答:(1)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失去了崇拜之心。(2)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3)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发生了历史性变异。(每点2分)16.答:首先提出现代文艺发生了酷爱思想的这一历史性变异,接着剖析产生变异的现实和思想原因,然后通过对比和举例论证阐述现代艺术家对丑的价值所达成的共识,最后指出现代文学艺术给人们留下的主要印象。(答满四点得全分)17.答:现代文学艺术由于不再关注自然风景,就只能表现出丑陋阴暗的人性与情感。(3分)从反面用形象化的语言论证了自然风景对一切文学艺术的重要性。(3分)10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一、文言材料阅读19.(6分)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每处1分,多画不得分)20.(2分)白朴、马致远,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21.(2分)作传奇要突出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参考译文:古人写任何一篇文章,一定有主要的剧情。“白马解围”是《西厢记》的关键剧情。其他的剧作都是这样,不能全部指出。后来的人写作传奇剧,只知道写一个人,不知道写有关这个人的主要事件。把这个人所做的事情,按章节逐一叙述,犹如散落的金子、破碎的玉石,用此可以作为折子戏,但是对于全剧而言,就犹如断线的珍珠、没有梁柱的房屋。二、名著阅读22.参考答案:BD。B项“赵贵翁”应为“古久先生”。D项秦仲义工厂被没收,银号被挤占。23.(1)(6分)①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引起蔡夫人的杀心。②蔡夫人与弟蔡瑁密谋设宴害刘备。③在宴会上,伊籍将蔡夫人之计密报刘备。④刘备单骑速逃,蔡瑁追至檀溪,刘备马陷溪中。⑤刘备挥鞭急呼,马突跃起,跃过檀溪,脱险而去。(2)(4分)一个不失慈爱的母亲,一个背叛丈夫的妻子,一个屈从情欲的弱者,一个不懂宫廷斗争的女人。三、材料概括分析24.参考答案:①文学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是功利的附庸和政治的工具。③文学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渐渐被认识和接受。②文学与经学有机融合。(每点2分)25.参考答案:①周公、孔子在建立人伦方面有创始意义;②曹植造词炼句在“文的自觉”方面有创始意义;③钟嵘用这个比喻表达对曹植“文的自觉”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每点1分分)26.①创作题材上,体现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②创作手法上,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这两句描绘了明丽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形象鲜明生动。③造词炼句上,“生”“变”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的变化,使得这两句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每点2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