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年上学期启东中学高三期初语文考试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B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项,“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故选B。2.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分析失当,里甲和保甲各自的功能不一样,不能得出谁的作用更大的结论。故选C。3.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项,于文无据,文中不能看出“教学水平相对于明代来说更高一些”。C项,以偏概全,根据“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信息可知,“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是那些会馆组织。8/8D项,“行会、慈善会的功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表述有误,原文是说“行会,慈善会是侧重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故选A。4.C4.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C项,“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表述错误。原文为“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做出响应。故选C。5.D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D项,“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曲解文意,原文为“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故选D。6.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状,突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着重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6.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文意,探究并概括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材料一第一段“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介绍了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第二段“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己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第三段“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分别介绍了中国智慧城市的现状及在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第一段“智慧城市就是……”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第二段阐释了智慧城市的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二是……三是……”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7.BB8/8项,“小说以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子危害的愤懑之情”说法错误。小英看到三姑姑给婆婆装烟袋,认为三姑丈家把三姑姑当成下人看待,而不是小英看不起下人。8.①结构:开头写小英羡慕三姑姑当新娘子,结尾写小英不愿意让三姑姑当新娘子,首尾呼应,同时也给人强烈的反差。②形象:新娘子作为一种象征,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体现,而文中的新娘子却很痛苦,让人深思。③主题:小英的思想变化引发读者对旧式婚姻给女性带来危害的深人思考。9.①小英的儿童世界是纯美、明净的,是作者美好的理想体现。②姑姑的成人世界是凄凉、寒冷的,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是作者批判的对象。③小英的世界和姑姑的世界交织,把作者的主观追求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有利于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刻画,也有利于读者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启示。二、古诗文阅读10.B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齐地一向闻知陈俊之名,他进入郡界,盗贼都解散。陈俊统领军队在赣榆攻打董宪,进军攻破朐县贼人孙阳,平定贼兵。”“齐地素闻俊名”“俊名”是“闻”的内容,之间不断开,排除AC;“入界”的主语是“俊”,之后需要断开,否则主语就成了“入界盗贼”,故“入界”之后断开,排除D。故选B。11.A11.A项,“女子没有取字的权利”错误,《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如: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12.C8/81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C项,“在嬴下大破张步,并收缴九十多枚官印”错误,收九十多枚官印是在济南。故选C。13、(1)出兵攻击(2)接应(3)振奋(4)提心吊胆(5)治罪、办罪(6)温和的样子(7)赈济(8)深知、深入了解14(1)这大概就是说李将军这样的人吧!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就像个质朴的乡里人,不善言辞。(2)“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霎那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参考译文:陈俊字子昭,是南阳西鄂人。年轻时做郡吏。更始帝登位,任用宗室刘嘉做太常将军,陈俊做长史。光武帝刘秀攻取河北,刘嘉送信推荐陈俊,光武帝任用他做安集掾。跟随光武帝在清阳攻打铜马,进军到蒲阳,拜任强弩将军。和五校在安次交战,陈俊下马,短兵相接,所向披靡,追击二十多里,斩杀敌军头领而回。光武帝望着他慨叹说:“战将都像这样,难道还会有什么担心吗!”五校领兵退入渔阳,经过各地抢劫。陈俊对光武帝说:“应该让轻骑跑到贼兵前面,让百姓各自坚固壁垒(8/8坚壁清野),来断绝贼兵粮食来源,可以不交战而消灭他们。”光武帝觉得他说得对,派陈俊率领轻骑奔出贼兵前。看到百姓堡坞坚固完好的,命令他们固守;散在野外的人,趁机抢劫他们。贼兵来后没有东西可抢,于是散乱失败。等部队回来,光武帝对陈俊说:“困住这些贼兵,全是将军的计谋。”等登上皇位,封陈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打匡城县贼人,攻克四个县,改封新处侯。领兵攻打顿丘,使三城投降。建武四年,转攻汝阳以及项县,又攻克南武阳。这时,太山豪杰大多拥兵和张步联合,吴汉对光武帝说:“除陈俊没有人能平定这个郡。”于是拜任陈俊为太山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张步听说后,派他的部将攻打陈俊,交战于贏县城下,陈俊大败敌军,追到济南,收缴官印九十多枚,逐渐攻下各县,终于平定太山。建武五年,和建威大将军耿算一同攻破张步。这时琅邪没有平定,于是改任陈俊为琅邪太守,继续兼任将军。齐地一向闻知陈俊之名,他进入郡界,盜賊都解散。陈俊统领军队在赣榆攻打董宪,进军攻破朐县贼人孙阳,平定賊兵。建武八年,张步反叛,回到琅邪,陈俊追讨叛军,杀张步。光武帝赞赏他的功劳,诏令陈俊可以专征青州、徐州。陈俊抚慰贫困的人,表彰有节义的人,检察节制军官,不得和郡县相关涉,百姓歌颂他。几次,上书请求,希望能奋力攻击陇西、蜀郡。诏书回复说:“东州刚攻平,是大将军的功劳。那里盗贼出没,背靠大海扰乱华夏,国家把这看做重大隐忧,你暂且努力镇守安抚那里。”建武十三年,增加食邑,定封祝阿侯。第二年,受召为奉朝请。二十三年去世。15.D(并非想象,而是现实。)16.(6分)(1)战乱漂泊之苦。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逃难,尽尝漂泊之苦。(2)客子思归之忧。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3)忧国伤时之情。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旧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注意要有情感的概括和结合诗句的分析。)三、语言文字运用17.A17.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饱经磨难:吃尽苦难的意思。一般比喻人们尝遍疾苦最终成功。历尽沧桑: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结合语段语境内容“内忧外患”“现代汉语严重欧化”“母语自信心不断衰微”“不断遭到修葺”等分析,应该选“饱经磨难”。打击的施动者一般是人,含有主动攻击的意思,和语境不符。冲击:冲撞碰击,冲杀进击。结合“西方语言”分析,选用“冲击”。8/8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祸在旦夕: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强调时间短,和语境不符。主要讲危机还来源于内部,选用“祸起萧墙”。延续:意思是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继承:是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对象的属性和方法。继承的对象多是前人的遗产、精神或者事业,和语境不符。18.C【解析】18.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妥协到投降是递进关系,故排除A项、D项;参照语境可知,汉语文化被改变是我们不愿接受的情况,用被动句式更能体现这种被迫和无奈的情绪,故排除B。19.A19.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有两处错误:成分残缺,“针对”缺少宾语,排除D项。成分残缺,“由于……使得……”导致后一分句缺少主语,排除B项、C项。故选A。20.①“信”指使者②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③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或:却在开头就写明作书人和受书人8/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语段主要讲的是古代“书”“信”的区别、书信的格式、明清以来书信和汉魏六朝书信的区别。通读语段,可知第①处的句子和前一句是并列关系,前一句解释了“书”,此处肯定解释“信”,根据后面举的例子,可以确定“信”的古代含义应该指“使者”。第②处后面有“如”,说明该处是总括句,下一句是解释句,解释的是书信的格式。由此可以确定第②处当是说书信有固定的格式。第③处和后面的例子与分号前的句子形成对立关系,说明汉魏魏六朝的书札格式和明清以来的格式是不同的,具体的不同之处就在“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或“开头就写明作书人和受书人”。21.①“便宜”改为“方便”②“干手”改为“湿手”③“产品的维修”改为“产品的保养”④“务必保养插板前拔下插头”改为“保养插板前务必拔下插头”⑤“产品概述”改为“放在第一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另外,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①“便宜”可以指价格低廉,也可指便利、方便;作为说明书的内容,应该通俗易懂,把“便宜”改为“方便”;②“请勿用干手插拔插头”说法错误,因为“湿手”可能导致触电,十分危险,应该把“干手”改为“湿手”;③“产品的维修”后面解说的内容,如“一定期适当保养可以延长插板的使用寿命”等都是在说“产品的保养”,所以“产品的维修”改为“产品的保养”;④“务必保养插板前拔下插头”语序不对,应改为“保养插板前务必拔下插头”⑤“产品概述”是说明书的提纲,应该放在第一段。22、作文【立意指津】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过程:抓住材料关键词:奇怪,现象,更快,了解,快乐,惯性,不能,虚度,时光。8/8具体过程:本次作文,这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解剖,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学生需注意:审题限制性:真实情境的限制。题中材料描述了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正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在不断地刷小视频,刷抖音、刷拼多多、刷头条、微信养生……命题人由果溯因,说明这是猎奇心理在作怪。接着命题人指出刷多了小视频的危害: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己。材料又引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理论,进一步指出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的危害。这等于说,命题人已经对材料所述刷小视频的怪象设定好了立意方向,要求考生在这个方向上深入反思批判这种现象,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考生不可偏离题旨。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的价值倾向非常明显要求考生必须正视如今我们已经熟视无睹的“奇怪”现象,否定这种“娱乐至死”的生活。可从多方面思考立意,如莫让娱乐成为生活习惯、何惧人生无路,只畏心陷娱乐、在娱乐洪流中坚守本我、青年风华正茂时,读书惜时擎壮志、抛浮躁娱乐之风,扬静以修身之气、热血报国当少年,学习奋斗正当时等等。【立意】①莫让娱乐成为生活习惯。②何惧人生无路,只畏心陷娱乐。③在娱乐洪流中坚守本我。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