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年上学期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高三语文开学考试题答案1.C2.D3.C4.D5.B6.①有利于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有利于缓解国家环境压力;④使商家在品质上下功夫,有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⑤有利于消费者个性化、实用化、体面的表达心意。7.B8.①母亲哭是因为战胜了风浪,表现了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后怕,表达了对父亲为捍卫国家主权不顾个人安危的感动与佩服。②父亲流泪,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9.(1)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平凡之事:①岛上生活单调枯燥,父亲不以为苦,学会许多技能;②凤大浪大,母亲无法上岛,却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是看中了父亲的乐观与可靠;③父母结婚后,两个人把寂寞过成了快乐。(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之事:①恋爱时的鸿雁传书,书信上描述的岛上美好生活;②结婚时,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举行婚礼,简单而又热烈;③约好去世后一起海葬,守护大海,对死亡淡然平静,对爱情忠贞不渝。(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10.B11.D12.D13.(1)张逸回答说:“我母亲年老在家,希望得到靠近家乡的一个幕僚职位,能回去用美食奉养母亲就满足了。”(2)囚犯这才敢说真话,看守的人果然认了罪,张逸立刻处死凶犯,蜀地人把他看作神人。译文:4/4\n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他考中了进士,低位高就担任了秘书省校书郎。后任襄州邓城县知县,以才能出众闻名。知州谢泌打算推荐张逸,先摆设几案,把推荐的奏章放在案上,望着朝廷的方向拜了又拜说:老臣我为朝廷选到了一个好官。”然后才呈上奏章推荐张逸。后来真宗召见张逸征询建议,问张逸想要担任什么官职,张逸回答说:“我母亲年老在家,希望得到靠近家乡的一个幕僚职位,能回去用美食奉养母亲就满足了。”朝廷任命他做澶州观察推官。几天后,他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期满,真宗再次召见他征询建议,又坚持问他想做什么官,他回答说:“希望做一个京官。”朝廷特地改任他为大理寺丞。皇帝一向看重谢泌,之所以两次召见询问张逸,是因为谢泌推荐他。张逸任长水知县,当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对他很好。等到张逸调任青神县,穷得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王嗣宗借给他半年俸禄让他治办行装。到青神县以后,他兴办学校,教授学生。后来当地人陈希亮、杨异相继考中进士,张逸将他们的居地改称“桂枝里”。张逸两次调职做了太常博士、尉氏知县。被提拔担任监察御史,提点益州路的刑狱事务,做开封府判官。出使契丹,做两浙转运使。转任陕西,还未赴任,又被调任河东,过了几个月,又被调任陕西。以龙图阁待制的身份担任梓州。多次升迁做了尚书兵部郎中,任开封府尹。有个僧人请求由皇帝直接下令免除田地赋税,张逸坚持原则不答应。仁宗说:“官员能如此守法,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张逸又说:“不久前才有不允许妇女干政的禁令,近来出现了妇女谒见的情况,希望能让有关部门纠察劾正。”仁宗同意了。他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益州知州。张逸总共四次到蜀地任职,熟悉那里的民风。华阳县掌管车马的官吏杀了人,却诬陷一位过路人,县中官吏接受了贿赂,案子已经审定。张逸特意让杀人者看守囚犯。他说:“囚犯满脸冤气,看守的人心虚气短,是不是看守的人杀了人呢?”囚犯这才敢说真话,看守的人果然认了罪,张逸立刻处死凶犯,蜀地人把他看作神人。恰逢这年大旱,张逸让人们修筑堤坝拦截江水,灌溉农田,又拿出公家积蓄的粮食减价卖出赈济百姓当初,百姓因饥饿多有人杀耕牛吃肉,因此事获罪的人都发配关中。张逸上奏章说:“百姓杀牛来救活将要死的性命,与偷盗杀牛情形不同。可是如果不禁止杀牛,又会荒废农事。今年稍稍有点丰收,请求将他们一律释放回来,恢复他们的产业。”朝廷答复批准。不久,他死在官任上。14.B15.不矛盾。①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首尾(结构)严密。②“泪”是回顾,“笑”是前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③一泪一笑,总括全诗,掷地有声。(观点表明,分析有据,结合诗意即可)4/4\n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往往取酒还独倾17.A18.B19.B20.人民面对困难的坚韧精神没有变。21.但因为所以不仅(既)还(又)22.范文:愿你披荆斩棘 磨砺成自己的榜样2022的春节不是一个普通的春节,疫情注定了它是充满血与泪的。疫情的爆发虽然在武汉市,但它牵动的却是整个中国的心。因此,他们出现了。在人们惊慌失措时,他们挺身而出;当人们痛苦万分时,他们奋勇拼搏!他们,就是那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他们为大家战斗,为人民奉献。他们奋战在一线之上。他们不曾,也不能离开战场,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稍稍松懈,疫情便会蔓延!他们在生死之间工作,与死神斗争。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拥抱了死的恐惧。当下中国虽少见枪林弹雨、血染山河,但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比比皆是。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突遇飞机故障,生死边缘的4.4秒仍试图挽救飞机重伤牺牲;29岁北大女博士娄滔不幸患渐冻症,她最后的愿望是将器官都捐出来,“能救命的部分尽管用”;80后的余静两年前主动报名驻村扶贫,“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就不撤岗”;80后特警张劼为保护居民楼200多居民的安全,第一个冲进屋内阻止歹徒引燃爆炸物,自己却被烧得“像个烂桃子”……他们,恪守和实践着这些宝贵精神品质,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谁都可以成为“榜样”,关键是,要学习他的是什么?是羡慕他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还是钦佩他的奋斗之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是眼红他的前呼后拥、派头十足,还是崇拜他的废寝忘食、心无旁骛?4/4\n这一点,你心里一定得有答案。心中有光,你才会发光。十九大开幕会之后,网友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组数字:64岁,210分钟,32000字,全程站立无休息……他们尚且如此,我辈青年何如?回看新冠疫情,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的狙击战中,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为了守护人民健康,义无反顾,为我们留下最美的逆行身影。我们在此真诚地向此次防控疫情的逆行者致敬!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国难时期这些人才是最可敬的!作为2022年的高三学生,我们面对疫情的艰难,也面对高考的艰难,我惟愿你笑对困难,效仿英雄,披荆斩棘,磨砺成自己的榜样!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