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马渚镇中2022-202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学科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一、书写(4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二、积累运用(31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每一suì()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jīn()的笑容,就要zhàn()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qióng()浆?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A这不经意间开放的小花没有桃花那般绿叶映衬下的,也不如暗香疏影中迎寒傲雪的梅花般清虚,更不曾有幽谷中无人自芳的兰草的,在这寻常的草地中不经意间开着。B或许她开花只是为了结出草籽,等到料峭春寒,把她不可预知的未来交给风,幸运时可随风找到另一片草地,生根发芽,等到深秋,再一次在不经意间开花结籽。C⑴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3分)A.孤傲B.娇羞C.高洁①②③⑵句子“许许多多忙碌的人们从她身边走过,并不曾留意,她不需要人留意,没有一丝花香,一小片一小片的开着。”是原文中的句子,应放入()处。(2分)3.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对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①同时应当看到,网上不良,不实信息仍然存在,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特别是最近网络谣言的传播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侵犯公民权益,损害公共利益,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烂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共同抵制网络谣言,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⑴第①句有一个标点使用错误,请找出来改正。改⑵第②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改⑶第③句成分残缺,请补充,并把完整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古诗文填空。(8分)⑴~⑶题必做,⑷⑸任选一题。①(1)《论语》中谈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②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的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志在千里;,壮心不已。”③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语句是 , 。8④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请写出一联人们吟咏花木的诗句。,。⑤读书是人类的特权,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关于读书的诗句,请写出一联。,。5.名著阅读(6分)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①这首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_的诗集和。(3分)②这首诗主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并根据诗集的内容,说说该诗集还包括哪二个方面的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综合性学习(4分)你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现在来到了你梦寐以求的中学,老师同学都希望尽快地了解你,你同样也希望尽快地了解同学,于是老师决定组织一个自我介绍的综合性活动,希望你积极参与,并出谋划策。围绕这个活动,老师想好了两种形式,并为之取好了名字:形式一:制作档案显个性;形式二:编写报纸突全面(1)在“形式一”中,需要有一句名言来反映你的人生追求,你的是:(2分)(2)在“形式二”中,需要给你的手抄报命名,你的是:(1分)(3)请你再围绕这个活动,想一个形式,仿照前两个形式取个名字:(1分)三、阅读理解(45分)(一)行道树(13分)张晓风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8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7.文中加点的“这一点”具体指什么?(2分)8.第二段中的画线句介绍行道树的同伴“在吸露”、“在玩凉凉的云”,有什么作用?(4分)9.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0.“爱心发屋的创始人胡萍义务为残疾人、流浪汉理发的新闻被众多媒体报道,称其为“最靓理发师”,没想到,一名Q友却直指其‘自我炒作,王婆卖瓜’”。看到这则新闻,联系课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二)孤独的树(12分)席慕蓉在我二十岁那年的夏天,我看见过一棵美丽的树。那年夏天,在瑞士,我和诺拉玩得实在痛快。她是从爱尔兰来的金发女孩,我们一起在福莱堡大学的暑期法文班上课,到周末假日,两个人就去租辆脚踏车漫山遍野地乱跑,附近的小城差不多都去过了。最喜欢的是把车子骑上坡顶之后,再顺着陡峭弯曲的公路往下滑行,我好喜欢那样一种令人屏息眩目的速度,两旁的树木直逼我们而来,迎面的风带着一种呼啸的声音,使我心里有一种要呼啸的欲望。夏日的山野清新而又迷人,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一种无法预料的美丽。那一棵树就是在那种时刻里出现的。刚转过一个急弯,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不算太深的山谷,在对面的斜坡上,种了一大片的林木。大概是一种有计划的栽种,整片斜坡上种满了一样的树,也许是日照很好,所以每一棵都长得枝叶青葱,亭亭如华盖,而在整片倾斜下去一直延伸到河谷草原上的绿色里面,唯独有一棵树和别的不同。站在行列的前面,长满了一树金黄的叶片,一树绚烂的圆,在圆里又有着一层比一层还璀璨的光晕。它一定坚持了很久了,因为在树下的草地上,也已圆圆地铺满了一圈金黄色的落叶,我虽然站在山坡的对面,也仍然能够看到刚刚落下的那一片,和地上原有的碰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后者已经逐渐干枯褪色了。天已近傍晚,四野的阴影逐渐加深,可是那一棵金黄色的树却好象反而更发出一种神秘的光芒。和它后面好几百棵同样形状、同样大小,但是却青翠逼人的树木比较起来,这一棵金色的树似乎更适合生长在这片山坡上,可是,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使它觉得很困窘,只好披着一身温暖细致而又有光泽的叶子,孤独地站在那里,带着一种不被了解的忧伤。诺拉说:“很晚了,我们回去吧。”“可是,天还亮着呢”我一面说,一面想走下河谷,我只要再走近一点,再仔细看一看那棵不一样的树。但是,诺拉坚持要回去。在平日,她一直是很随和的游伴,但是,在那个夏天的午后,她的口气却毫无商量的余地。于是,我终于没有走下河谷。8也许诺拉是对的,隔了这么多年,我再想起来,觉得也许她是对的。所有值得珍惜的美丽,都需要保持一种距离。如果那天我走近了那棵树,也许我会发现叶的破裂,树干的斑驳,因而减低了那第一眼的激赏,可是,我永远没走下河谷,(我这一生再无法回头,再无法在同一天,同一刹那,走下那个河谷再爬上那座山坡了。)于是,那棵树才能永远长在那里,虽然孤独,却保有了那一身璀璨的来自天上的金黄。又有哪一种来自天上的宠遇,不会这在人世间觉得孤独呢?11.文章开头说“我看见过一棵美丽的树”,阅读全文,说说这棵树美丽在什么地方?(2分)12.“夏日的山野清新而又迷人,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一种无法预料的美丽。”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无法预料的美丽”指的是什么?(2分)13.本文有关那一棵树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请赏析。(4分)(1)站在行列的前面,长满了一树金黄的叶片,一树绚烂的圆,在圆里又有着一层比一层还璀璨的光晕。(2)和它后面好几百棵同样形状、同样大小,但是却青翠逼人的树木比较起来,这一棵金色的树似乎更适合生长在这片山坡上,可是,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使它觉得很困窘,只好披着一身温暖细致而又有光泽的叶子,孤独地站在那里,带着一种不被了解的忧伤。14.文章结尾说“又有哪一种来自天上的宠遇,不会这在人世间觉得孤独呢?”你同意她的观点吗?举例说明。(4分)(三)童趣(10分)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5.⑴项为之强()⑵鞭数十()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徐喷以烟可以为师矣B.必细察其纹理择其善者而从之C.心之所向学而时习之D.怡然自得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17.翻译文中的划线句。(2分)18.“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庞然大物”、“山”、“树”分别指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分)(四)(10分)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8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刘开《问说》)19.在《古汉语词典》中,“厌”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学而不厌”中“厌”最恰当的解释是(2分)()A.憎恶。B.通“餍”,饱,满足。C.安,静。D.厌倦、厌烦。20.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列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列】何有于我哉A.仁以为己任B.徐喷以烟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21.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迫,心已经到了,眼和口怎么会不到呢?B.三到之中,心到最着急,心已经到了,眼和口怎么会不到呢?C.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迫,心既然到了,眼和口怎么会不到呢D.三到之中,心到最着急,心既然到了,眼和口怎么会不到呢?22.孔子强调“学思结合”,刘开强调什么?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你认为哪一个观点更有道理?为什么?(4分)四、写作(40分)23.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还念念不忘8岁时的一次冒险经历,并认为那次经历中所获得的经验,使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应付一切。你有过难忘的经历吗?从中又获得过一种怎样的感悟、启示、经验或感受呢?请以“我也能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②语言要通顺,中心要明确,少写错别字。答题卷(满分为120分)一、一、书写(4分)二、积累与运用(31分)1.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⑴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3分)①②③⑵()处。(2分)83.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⑴改⑵改⑶4.古诗文填空。(8分)⑴~⑶题必做,⑷⑸任选一题。①⑴,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⑵,⑤⑶,⑦_⑷/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①_和。(3分)②(3分)6.(4分)(1)(2分)(2)(1分)(3)。(1分)二四、现代文阅读(45分)(一)(13分)6.7.(2分)8.(4分)9.(4分)10.(3分)11.(2分)12.(2分)13.(4分)⑴8(2分)⑵(2分)14.(4分)15.(2分)⑴项为之强()⑵鞭数十()16.()(2分)17.(2分)18.(2分)19.()(2分)20.()(2分)21.()(2分)22.(4分)四、写作(40分)23.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还念念不忘8岁时的一次冒险经历,并认为那次经历中所获得的经验,使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应付一切。你有过难忘的经历吗?从中又获得过一种怎样的感悟、启示、经验或感受呢?请以“我也能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②语言要通顺,中心要明确,少写错别字。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一、书写。二、1、穗禁绽琼2、①BCA②B3、①网上不良,不实信息仍然存在改为网上不良、不实信息仍然存在②泛烂改为泛滥8③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4、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老骥伏枥烈士暮年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⑤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宋安春秀才失解西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读书有感》5、①冰心《繁星春水》②母爱童真自然6、略一、7、“我们”(行道树)不该站在城市的飞尘里。8、表现力同伴的自由与快乐,而行道树却只能在马路边,与烟尘作伴。通过对比突出行道树默默奉献的品质。9、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承担别人不愿承担的职责,这是神圣的;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甘愿自我牺牲,他们认识到,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能写出神圣,痛苦,深沉的含义,言之有理即可。)10、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11、高大、挺拔、勃勃生机、长满了一树金黄的叶片,一树绚烂的圆,在圆里又有着一层比一层还璀璨的光晕12、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遇见一棵美丽金黄的树13、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这棵树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这棵树的鹤立鸡群,与众不同。表达了作者这棵树的喜爱之情,更说明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②对比,与后面的树形成对比,突出这棵树的与众不同、困窘孤独和不被了解的忧伤。暗含了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一旦经历时间的磨练,就会显现出生命中的一些不完美,美好的东西也有不完美的一面。14、言之有理,有事实例证,语言通畅即可。15、①强:“通”僵僵硬的意思②鞭:鞭打,用鞭子打16、B17、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它吞了下去。18、庞然大物:癞蛤蟆山:土砾凸者树:丛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富有想象力,有生活情趣的孩子。19、B20、C21、A22、学与问结合。观点正确,阐释清楚即可。四、作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