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仿真模拟练(一) <br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br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br />下图为D县(25°N,115°E)某新建校区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阳光入射角度大、发电效率高。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据此完成1~2题。 <br /> <br />1.该县一年中太阳能电池板日光照最长时间是( ) <br />A.15小时10分钟 B.13小时40分 <br />C.13小时 D.12小时20分 <br />2.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阴雨连绵的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 ) <br />A.一直调大 B.一直调小 <br />C.先调大后调小 D.先调小后调大 <br />解析:1.B 2.B 第1题,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此时该县115°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即该县日出的地方时是5:10,则该县夏至日的昼长是13时40分,故选B。第2题,太阳能面板中阳光入射角度与电池板倾角互余,电池板固定式是以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依据安装的,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电池板倾角最大,故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一直调小。故选B。 <br />(2018·广东深圳一模)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示意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3~5题。 <br /> <br />3.图中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br />A.位于无风地带,冷空气大量堆积 <br />B.海拔最高,极夜时间漫长 <br />C.冰层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 <br />D.气候酷寒,利于空气下沉 <br />4.影响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br />A.海陆 B.纬度 <br />C.海拔 D.洋流 <br />5.图示月份,多见狂风暴雪天气的海域是( ) <br />A.德雷克海峡 B.威德尔海 <br />C.罗斯海 D.别林斯高晋海 <br />解析:3.D 4.B 5.C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M处气压最高,为极地高气压所处位置,其分布位置北移,应为北半球夏季,该地为极地高压带所处地区,极地高压带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的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高压,故选D。第4题,南极大陆位于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随着纬度降低,气温较高,气压降低,所以影响图示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纬度因素,故选B。第5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此时气压带北移,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夏季,罗斯海地区等压线密集,且位于低压槽线附近,容易产生狂风暴雪天气,故选C。 <br />羚羊峡谷(36°51′28″N,111°22′ 72″W)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图)。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据此完成6~8题。 <br /> <br />6.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 ) <br />A.8点前后 B.12点前后 <br />C.16点前后 D.20点前后 <br />7.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br />A.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 B.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 <br />C.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 D.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 <br />8.去羚羊峡谷游览,需要当地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是由于( ) <br />A.峡谷幽深,山势险峻 B.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 <br />C.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 D.位于当地人的保护区内 <br />解析:6.B 7.A 8.C 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峡谷狭窄,当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这时是最佳观看时间,只有太阳高度角较大时阳光才能从峡谷顶部进入,根据所学知识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地方时为12时,所以地方时12时前后观赏可以看到最美的景象,故B正确。第7题,由材料中羚羊峡谷位于沙漠中,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岩石松散,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侵蚀作用强,形成狭窄幽深的峡谷,故A正确。第8题,结合图文材料羚羊峡谷较为幽深,且处于地下,为典型的自然景观,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下到谷底的过程中危险性大,而当地导游对该地熟悉,可以很好的保护旅客的安全;峡谷幽深,山势险峻,为游客游览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