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br />注意事项: <br />1.地理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br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和填涂在答题卡上,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br />第Ⅰ卷 <br />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br />牛轭,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读图完成1~2题。 <br /> <br />1.图中四幅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应为: <br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br />2.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牛轭湖分布在河流的右岸 B.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 <br />C.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 D.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br />读下图回答3~4题。 <br />3.图中两方框内区域表示的是 <br />A. 季风区地理分布 B. 某一板块范围 <br />C.2004年印度洋海啸影响范围 D. 某种自然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br />4.图中北纬30°同一大洋东岸的海水比西岸的海水 <br />A. 温度高 B. 温度低 C. 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br />读下表,回答5~6题。 <br />表格:2011年安徽、北京、黑龙江三省农用机械数量统计 <br />省 区 <br />大中型拖拉机 <br />小型拖拉机 <br />甲 <br />8 864 <br />11 653 <br /> <br /> <br />乙 <br />732 100 <br />688 300 <br />丙 <br />145 320 <br />2 380 554 <br />5.甲、乙、丙分别对应: <br />A.安徽、北京、黑龙江 B.北京、黑龙江、安徽 <br />C.安徽、黑龙江、北京 D.黑龙江、北京、安徽 <br />6.乙、丙两省区农用拖拉机结构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br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温和降水 <br />C.地形和河网密度 D.土壤肥沃程度 <br />读某工业部门区位要求及其所在地的地方条件比较表(“◎”号表示指向性因素,“×”号表示重要因素,“○”号表示一般因素)。回答7~8题。 <br /> <br />区位因素 <br />原料 <br />劳动力 <br />工厂用地 <br />燃料 <br />交通 <br />市场 <br />水源 <br />区位要求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地方条件 <br />差 <br />差 <br />优 <br />差 <br />优 <br />良 <br />优 <br />7.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br /> A.高级服装制造 B.石油化工 <br />C.水果罐头制造 D.有色金属冶炼 <br />8.此地拟将该工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br /> A.分散布局企业,减小生产规模 B.发展下游产业,拓宽消费市场 <br /> C.大量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D.利用便利交通,扩大原料进口 <br />下图示意1995-2005年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br /> <br /> <br />9. 据图示信息可推测,在1995-2005年间我国: <br />A.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增加 B.城市总人口数明显减少 <br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明显 D.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 <br />10.图示趋势可能导致我国城市: <br />A.老龄化严重 B.热岛效应加剧 <br />C.就业压力增大 D.土地供应紧张 <br />下图中虚线示意同一天位于甲、乙两地物体影子顶端端点的变化轨迹,读图回答11~12题。 <br /> <br /> <br /> <br />11.对该日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A.两地均位于北半球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br />C.两地均为昼短夜长 D.甲地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br />12.若乙地影子朝向正北时北京时间为14:00,且甲、乙两地最近距离约为6600千米,则乙地 <br />A.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处板块生长边界 <br />C.附近地热资源丰富 D.附近土壤黏稠贫瘠 <br />第Ⅱ卷 <br />本卷共2个小题,共52分。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 <br />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br />材料一: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