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选1仿真模拟卷(四) <br />(限时:50分钟 满分:100分) <br />【命题报告】 本套试卷是以2014年《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热点材料综合命制而成的。在考试内容、试题结构、试题设计、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原则,侧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试卷很好地代表了高考的命题趋势和方向。本套试卷在命制时,充分利用新的时事热点作背景材料,突出对考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知识和能力并重,如借助区域图考查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强化基础知识,突出了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考查。 <br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br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根据材料回答1~2题。 <br />1.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 )。 <br />A.大连 B.青岛 <br />C.上海 D.深圳 <br />2.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有 ( )。 <br />①防风消浪、促淤保滩 ②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 <br />A.①② B.②③ <br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br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植物生长在纬度较低、气候温暖的地区,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区,因此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城市是深圳。第2题,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 <br />答案 1.D 2.C <br /> <br />读世界某海域示意图和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3~4题。 <br /> <br /> <br />3. 左上图海域中 ( )。 <br />A.①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br />B.②洋流所经过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br />C.③洋流为暖流 <br />D.④洋流对沿岸温带荒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br />4.下列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br />A.左上图中A、B两地气候的形成均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 <br />B.左上图中A地为热带草原气候,B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br />C.影响右上图中两岸等水温线位置不同的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r />D.右上图中大气环流左侧近地面气压较高,右侧近地面气压较低 <br />解析 第3题,①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东南信风的影响,②洋流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③洋流为寒流,④洋流对沿岸热带荒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第4题,左图中A、B两地气候的形成均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导致右图中两岸等水温线位置不同的原因为洋流性质不同;右图中大气环流左侧近地面气压较低,右侧近地面气压较高。 <br />答案 3.B 4.A <br />读我国某大城市郊区多年平均及2011年的气候资料数据表,回答5~6题。 <br />序号 <br />项 目 <br />多年平均数据 <br />2011年数据 <br />① <br />年平均气温 <br />11.6℃ <br />12.5℃ <br />② <br />日平均气温≥0 ℃的终止日 <br />11月23日 <br />12月17日 <br />③ <br />年降水量 <br />633.4 mm <br />557.5 mm <br />④ <br />春季降水量 <br />69.1 mm <br />71.2 mm <br />⑤ <br />夏季降水量 <br />463.8 mm <br />353.7 mm <br /> <br />5. 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该地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其护田林树种可能是 <br /> <br />( )。 <br />A.红松 B.沙拐枣 <br />C.樟树 D.杨树 <br />6.该地2011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 <br />A.夏季风势力更强 <br />B.城市为居民供暖时间可能缩短 <br />C.春季气温比往年同期低 <br />D.河流封冻天数变长 <br />解析 第5题,由表可知,该地有低于0℃的月份,应位于温带地区,根据其年降水量可知,该地应位于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因此其护田林树种可能是杨树。红松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沙拐枣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樟树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第6题,由于2011年日平均气温≥0 ℃的终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