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 <br>
专题16-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br>
<br>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10)】30.(1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br>
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材料二: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上图圆内部分) <br>
(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br>
(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点是:以为中心;沿、呈条带状分布。 <br>
(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地区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br>
。 <br>
(4)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在于( ) (多项选择) <br>
A.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 <br>
B.利于三大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br>
C.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br>
D.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 <br>
E.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基地开发和建设,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br>
【答案】30.(10分) <br>
(1)位于内陆地区(2分) <br>
(2)①城市(2分);②河流、交通线(铁路、公路)(2分) <br>
<br>
(3)有利因素: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丰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农业基础较好;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有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任答4点得4分)。 <br>
(4)ABCD(2分) <br>
(杭西高2011年10月)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br>
20.早期该城市选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br>
A.地形平坦 B.矿产丰富 <br>
C.靠近河流 D.气候适宜 <br>
21.该城市对石油化工厂、高级住宅区的建设规划,合理的是( ) <br>
A. M——高级住宅区,N——石油化工厂 B. P——高级住宅区,Q——石油化工厂 <br>
C. M——高级住宅区,Q——石油化工厂 D. P——高级住宅区,N——石油化工厂 <br>
<br>
(杭西高2011年10月)3.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5分) <br>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br>
(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A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和%。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3分) <br>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3分) <br>
<br>
<br>
(3)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3分) <br>
<br>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6分) <br>
3. <br>
<br>
(陕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十月月考)材料一: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随着“2010东盟和中国联合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形成,一个将近20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场和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br>
材料二: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开放开发,将极大地促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图1)的崛起 <br>
<br>
,使环北部湾经济区成为继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