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 <br>
专题17-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br>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10)】26.(10分)经过近5个月的谈判,中俄双方终于在“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上达成一致。2009年2月17日下午,中俄签下250亿美元石油贷款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贷款;作为交换,俄罗斯则在20年的期限中,向中国出口3亿吨原油。读图回答问题。 <br>
<br>
<br>
(2)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工程在管道建设中的不利因素有哪些?(3分) <br>
<br>
<br>
<br>
(3)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4分) <br>
<br>
<br>
<br>
【答案】(2) 管道穿越原始森林,交通不便,运输难度大;纬度位置高,冻土广布,建设难度大;线路长管理难度大(任答三点给3分) <br>
(3) 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3分) <br>
(新疆乌鲁木齐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29.近十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迅猛发展。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诸多钢铁企业,相继出现减产、限产、甚至停产,处于微利或亏损经营中。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并说出攀钢比宝钢发展钢铁生产的主要优势。(3分) <br>
<br>
(2)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导致攀钢和宝钢减产、限产的主要原因。(3分) <br>
<br>
(3)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两家企业如何合作分工才能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4分) <br>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的“ <br>
<br>
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据此并结合右图,判断12~15题。 <br>
12.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br>
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br>
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br>
C.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br>
D.第三、第一、第二产业 <br>
13.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br>
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丰富的煤炭资源 <br>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便捷的水陆交通 <br>
14.“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 <br>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br>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 <br>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br>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br>
15.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br>
A.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br>
B.很多工厂变为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br>
C.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 <br>
D.开发本国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 <br>
15.A 鲁尔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通过合并、统一管理等,对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通过这样的调整,使本区经济结构多样化。 <br>
<br>
<br>
读右图,回答1~4题。 <br>
1.图中H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是 ( ) <br>
A.英国中部工业区 B.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br>
C.德国鲁尔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br>
2.F河是 ( ) <br>
A.莱茵河 B.鲁尔河 C.利珀河 D.易北河 <br>
3.早期,该区得以发展,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 ) <br>
①丰富的铁矿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水陆交通 ④环境优美 <br>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br>
4.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地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不是 ( ) <br>
A.煤炭成本上升 B.石油、核能的利用,对煤炭需求量减少 <br>
C.新技术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