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34.doc <br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r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2题。 <br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br />①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具有发展“桑基”的地形基础 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气候高温多雨 ④具有肥沃的红壤 <br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br />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r />①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②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 <br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br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br />【答案】1.A 2.C <br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区位选择及变化。“桑基”农业的发展需要有基有塘,地形上要求平坦,地势较低,气候上要求降水多,气温高;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价格和农业土地价格方面,农业类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br />(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4题。 <br /> <br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br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br />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br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br />【答案】3.C 4.A <br />【解析】 <br /> <br />第3题,考查山地地形陡缓对不同农业生产部门的布局的影响。陡坡地种果树和发展林业有利于水土保持,平地适合发展耕作业,低洼地适合发展水产养殖。第4题,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占地少,经济效益高。 <br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甲和农业产值构成图乙,读图完成第5~6题。 <br /> <br /> <br />甲 乙 <br />5.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br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br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br />6.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br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r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br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br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br />【答案】5.C 6.B <br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农业既有小麦种植也有畜牧业,所以属于混合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混合农业的特点。 <br />下图中阴影表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读图,回答第7~8题。 <br /> <br />7.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 <br />①甲地区雨热同期,但气象灾害频繁 ②乙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 ③丙地区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④丁地区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不足 <br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r />8.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br /> ①甲地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但商品率高 ②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羊为主 ③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丁地区经营方式以家庭农场为主,产品主要出口英国 <br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r />【答案】7.D 8.C <br /> <br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区属于亚洲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和雨林气候,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业,产品以自给为主;乙地区位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内,是温带草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丙地区位于美国的西部、落基山的西侧,降水稀少,人口较少;丁地区位于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但水源是限制条件。 <br />9.下图是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br /> <br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br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br />【答案】B <br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国土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