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 <br />模板三:原因类设问 <br />一、设问形式 <br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非选择题的常见设问类型。命题形式上,本模块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br />二、答题模板 <br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br />例如,新疆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地处内陆,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历史上人类大量使用入湖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大减。又如,上海成为调入常规能源最多的地区,原因主要有:当地常规能源缺乏;工农业发达,人口多,能源消耗量大。再如,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地理原因有: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利于资源开发利用;临海,对外开放早;思想开放,竞争意识强;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产业结构较优;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城市密集;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支持。 <br />要正确回答原因类试题,同学们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br />三、部分常考地理要素的相关因子分析 <br />地理要素 <br />相关因子 <br />举例 <br />气温 <br /> <br />太阳辐射 <br />纬度(不同纬度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不相等);天气和气候状况;地势高低和坡向(阴坡、阳坡) <br />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于海南岛的原因:西北地区降水少,云量少,对大气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降水多,云量多,对大气削弱作用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 <br />等温线走向 <br />①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②与海岸线平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者洋流影响。③等温线闭合,若数值中高周低则为盆地,反之,则为山地或高原 <br />我国1月份0℃等温线东部呈东西走向,西部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原因:前者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后者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 <br />气温年变化 <br /> <br />纬度(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下垫面(地形、洋流和海陆分布)、大气环流(风向) <br />我国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太阳高度大,云量少,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大陆升温快;冬季大陆降温快,且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严寒 <br /> <br /> <br /> <br />气温日变化 <br /> <br />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受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少;地处内陆,热容量小,变温快等 <br />我国西北内陆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温度低 <br />降水 <br />海陆位置(内陆干旱少雨)、大气环流(受低气压带、夏季风控制,降水较多)、天气系统(锋面、气旋控制多雨,反气旋控制为晴天)、地形(迎风坡降水多)、洋流(暖流增温增湿)、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 <br />台湾东北部降水较多的原因:夏季东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受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成因:东侧受沿岸暖流影响且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br />[例] (2009·江苏高考)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r /> <br /> <br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