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小专题 <br />一、等值线的类型 <br />中学地理主要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气温线、等水温线)、等压线(水平面等压线、垂直面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等。 <br />注意:判读一下内容 <br />1、延伸方向 <br />2、疏密程度 <br />3、最高值 最低值 <br />4、主要经过地区 <br />5、特殊形状(闭合等值线) <br />6、时空变化(针对等温线、等盐度线、等压线等) <br />二、主要等值线的应用 <br />1、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的种类(山地、盆谷、轮廓、山脊线、山谷线、陡崖)坡度的陡与缓,确定山脉的走向,选择水库大坝的位置、修筑公路线的走向选择、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工程土方的估计等。 <br />2、通过判读等深线来判断海洋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海沟、海盆、海岭、海底火山等;确定港口的区位条件。 <br />3、通过判读大气等压线来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如气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糟、轮廓;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风向与风力大小。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典型的气压中心名称。 <br />4、通过判读大气等温线来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方向(亚洲东部和南部)。 <br />5、通过判读海洋等水温线判定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陆东西岸位置,以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br />6、通过判读等降水量线结合具体的地形轮廓判定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具体离海远近、山脉走向等。 <br />7、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判断回答太阳辐射极大值、极小值出现的地区及原因,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 <br />8、通过判读人口密度等值线分析某地区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诸因素。 <br />三、判读的一般方法 <br />1.读数值———等值差;变化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 <br />2.看疏密状况———了解影响因素 <br />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 <br />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 <br /> <br />(一)、等高线 <br />1、判断地形类型 <br />(1)、大地形类型 <br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br />平原:海拔<200m,地势起伏很小,等高线很稀疏 <br />高原:海拔>500m,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 <br /> <br />山地:海拔>500m,地势起伏很大,等高线很密集 <br />丘陵:海拔200-500m,地势起伏较大,等高线较密集 <br />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 <br />(2)、小地形类型 <br />山顶:中间高,四周低 <br />谷地(或洼地):中间低,四周高 <br />山谷:低处凸向高处的地方 <br />山脊:高处凸向低处的地方 <br />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两侧高,两侧低,成对称地形—鞍部处地势十分平缓 <br />陡崖:两条以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br />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br />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br />(3)、判断坡度陡缓 <br />比例尺 成正相关 <br />等高距 成正相关 <br />等高线疏密 成正相关 <br />(4)、计算有关高度 <br />计算海拔高度 以黄海海平面为基准 <br />计算相对高度 陡崖有关高度的计算----采用图解法 <br />高差与温差的转换计算 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降低6℃ <br />(5)、作地形剖面图(了解) <br />2、在实践中的应用 <br />(1)、与气候结合 <br />盆地不易散热,气温偏高,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br />山地气温偏低。 <br />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 <br />平原高原因地形较平坦而风速大,峡谷因狭管效应而风速大,山地盆地风速小。 <br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br />温差大小:山顶 小于 山坡 小于 平原 <br />(2)、与植被结合 <br />喜阳植被在阳坡;喜阴植被在阴坡。 <br />同一植被的分布海拔在阳坡更高。 <br />(3)、与河流水文结合 <br />山谷可能发育河流;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常为分水岭。 <br />山地地形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地形形成向心状水系;平行山地中形成平行水系。 <br />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