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第1讲 教材基础实验 <br />直击考纲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br /> <br />1.判断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 <br />(1)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时,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液染色,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而使用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2011·福建,26Ⅱ②改编和2013·山东,4B)( × ) <br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若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时,则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要调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放大光圈 <br />(2013·上海,13)( √ ) <br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2008·上海,16C)( × ) <br />(4)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2011·山东,6C)( √ ) <br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br />(2009·广东,5B)( × ) <br />(6)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 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预期结果是在0.2 g/mL 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br />(2010·江苏,19①)( × ) <br />(7)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用龙胆紫染液染色,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2011·福建,26Ⅱ④改编)( × ) <br />(8)若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减少实验误差 (2013·福建,4D)( √ ) <br />2.判断下列有关探究类实验的叙述 <br />(1)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r />(2010·四川,2A)( × ) <br />(2)若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材料与试剂:前者为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而后者为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br />(2013·江苏,23AC)( × ) <br />(3)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2013·重庆,3C)( × ) <br />(4)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2010·福建,3BD)( × ) <br />(5)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 <br /> <br />着色 (2010·福建,3C)( √ ) <br />(6)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2009·福建,1B)( × ) <br />(7)用两种不同浓度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预期结果是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 (2010·江苏,19④)( × ) <br />(8)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可减少实验误差 <br />(2013·福建,4B)( × ) <br />3.判断下列有关鉴定类实验的叙述 <br />(1)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2011·新课标全国,6B)( × ) <br />(2)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2011·新课标全国,6C)( × ) <br />(3)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br />(2010·四川,2D)( × ) <br />(4)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r />(2009·江苏,21A)( × ) <br />(5)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表明,Ⅳ为叶绿素a,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2010·四川,2B和2013·广东,6A改编)( × ) <br /> <br />(6)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br />(2013·重庆卷,3D)( √ ) <br />4.判断下列有关模拟调查类实验的叙述 <br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