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br />一、选择题 <br />1.(2011年高考海南卷)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br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r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br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br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br />解析: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会使基因整倍性变化,但基因种类不会改变;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也会使基因非整倍性增加或减少,但基因种类不一定会改变;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会导致基因的缺失和重复,缺失可导致基因种类减少,但重复只导致基因重复,种类不变;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会导致其上的基因顺序颠倒。 <br />答案:D <br />2.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r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r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br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br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br />解析:这种变异既可能是显性突变,也可能是隐性突变,A项错误;若是显性突变,则该个体是杂合子;若是隐性突变,则该个体是隐性纯合子,这两种情况下自交后代中均会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B项正确;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是用光学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项错误;假设突变是显性突变,则该杂合子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将形成显性单倍体和隐性单倍体两种单倍体,需经加倍和筛选后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D项错误。 <br />答案:B <br /> <br /> <br />3.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br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r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br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r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br />解析:当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A项对;能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种群中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突变、自然选择等,B项错;一般来说,生物体适应环境的性状能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的性状易被淘汰,前者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会升高,C项对;持续的选择会得到纯合子,其携带的基因的频率为100%,另一种基因的频率为0。 <br />答案:B <br />4.家鸡的无尾(M)对有尾(m)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交配产生的受精卵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乙群体)表现无尾性状。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 <br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r />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r />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r />D.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r />解析:探究胰岛素是否影响鸡的发育,实验组是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对照组是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探究胰岛素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应该是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如果后代有无尾性状的个体,则说明胰岛素引起了基因突变。 <br />答案:C <br />5.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请分析选择正确说法( ) <br /> <br /> <br />A.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 <br />B.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 <br />C.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代替 <br />D.突变品系不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 <br />解析:由表格可知苋菜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代替,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r />答案:C <br />6. (2013年北京东城模拟)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r /> <br />A.图中的染色体1、2、5、7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r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br />C.图中7和8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