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公共场所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所以我们进入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要遵守的规则是( )。A.保持安静、卫生B.随心所欲,大呼小叫C.随大流,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D.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随意带走。2.每年的10月1日是( )。A.国庆节B.建党节C.建军节3.1959年9月26日,( )第一口井喷油,从此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A.大港油田B.胜利油田C.大庆油田4.1911年4月27日,总指挥( )组织并发动了广州起义。A.孙中山B.黄兴C.喻培伦5.关于课余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课余生活太浪费时间,不如多花些时间学习课本知识。B.在选择课余生活时,可以听取父母或老师的建议。\nC.选择课余生活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意义和价值。6.随着1959年9月26日( )第一口井喷油,以及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A.大庆B.吉林C.辽河D.克拉玛依7.( )既满足了我们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基本需求,又满足了我们感情的需要,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幸福。A.家庭B.班级C.学校D.社会8.下列选项中,( )不是过好课余生活的做法。A.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有意义的课余生活B.如果我们对有的课余生活不感兴趣,即使它有意义、有价值也不能参加C.我们应做到合理规划课余生活,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可以制订详细的计划D.课余生活中,我们的言谈举止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9.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纪念碑上其中有一段碑文:“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三十年”是指( )。A.1946-1949B.1919-1949C.1840-194910.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我们应该( )。\n①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②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③理解他们,为他们着想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二.填空题(共10题,共42分)1.拥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所有家庭成员的( )和追求,它需要所有家庭成员( )。2.优秀家风意蕴深远。是凝聚情感、涵养德行,砥砺成才的( )。3.公共生活中,我们的( )是公开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4.应急车道就是( )。5.中国梦是( )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他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 ),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 )。6.人们在( )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7.( )和( )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 )标志着我们在逐渐长大。我们要( )与家人交流沟通,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 )。8.远离烟酒,( ),关键在我们自己。要增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 ),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9.与父母沟通需要讲技巧,“四心”沟通法主要指的是留心( )、细心( )、用心( )、耐心( )。10.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为残障人士修建的无障碍通道仅供残障人士所用,不是公共设施。( )2.公共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行为和秩序意识,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 )3.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为的是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5.优秀的家风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6.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杭州、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7.为了缅怀革命烈士,我们可以到烈士陵园扫墓、献花等。( )8.家人之间产生了小矛盾后要理性面对,主动化解矛盾。( )9.国家将每年的9月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0.一声关心的问候、一句贴心的劝慰、一杯暖心的热水,都是对家人的支持。( )\n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1.将下列条约与其主要内容对应连起来。《南京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等给日本,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马关条约》 同英法美等11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白银4亿5千万《辛丑条约》 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五.简答题(共6题,共31分)1.什么是志愿者?2.清朝末年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至少列举3个)3.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请你说说,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做?(1)在火车上,你发现自己的位置上有人坐了,并且他拒不让座。(2)等地铁时,你发现有人站在黄线里面等待。(3)工厂向河流排放污水,导致河流污染。4.为什么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5.这些生活中的标志你见过吗?在横线上填上标志的名称。( ) ( )( )( )6.参与公益活动中的方式有哪些?六.材料题(共1题,共8分)1.读下面的故事,谈一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n晋朝时有个人叫朱冲,他小时候十分好学,但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村子里有一家人,三番五次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食庄稼。朱冲多次带上草料,连同啃食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主人很惭愧,再也不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了。七.综合题(共2题,共15分)1.情景体验:母子周末对话。妈妈:你要去哪里?儿子:出去。妈妈:去哪儿?儿子:就是出去。妈妈:你要和谁在一起?儿子:一个朋友。妈妈:哪个朋友?儿子:妈(长声地),就是一个朋友。妈妈:我不是想跟着你,就是想知道你和谁在一起。儿子:丽丽,好了吧?妈妈:我认识她吗?儿子:她就是我的一个普通朋友,好不好?妈妈:那么,你们要去哪里?儿子:出去,你别问了,问了你也不知道,也不懂。妈妈:……(呆呆地看着孩子远去的背影)根据情景对话,回答问题:(1)情景对话中,母子要沟通的问题是什么?(2)母子为什么没有成功有效地实现沟通?(3)遇到此情景,你会对母子提出什么建议?\n2.几天来,小明的爸爸一直为小明怪里怪气的打扮生气。终于有一天,爸爸忍不住了,小明刚进家门就大声吼道:“这几天你穿的怪衣服赶紧给我脱下来!”小明不以为然地说:“你真太土了,同学们说很酷呢!再说你的话又不是圣旨,干嘛非要我听你的?”听了小明的话,爸爸的火气又上来了:“赶紧给我脱掉!”(1)在这场家庭冲突中,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2)请你为小明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帮助他正确处理这样的冲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B5.A6.A7.A8.B9.B10.A二.填空题1.共同愿望;尽责出力2.人生信条3.行为4.生命通道5.民族;整体利益;共同期盼6.公共空间7.高要求;常督促;独立和自主;主动;理解8.拒绝毒品;学习和生活习惯9.看;听;讲;说10.帝制三.判断题1.×2.√3.√\n4.√5.√6.×7.√8.√9.×10.√四.连线题1.《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等给日本,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同英法美等11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白银4亿5千万;《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五.简答题1.志愿者是指在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2.清朝末年任人宰割的中国签订了大大小小很多的不平等条约,但总体来说有其中几个条约是具有标志性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辛丑条约》是中国社会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1)这个时候可以向乘务员寻求帮助。(2)主动劝阻,说明站在黄线内的危险。(3)可以拨打环保投诉电话12369进行举报。4.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人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5.爱心公益;残疾人专用设施;禁止打手机;禁止吸烟6.①为灾区捐款。②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③照顾贫困孤寡老人。④参加保护生态环境等公益活动等。六.材料题1.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七.综合题1.(1)母亲想知道儿子外出做什么。(2)从儿子的角度说,不能成功沟通的主要原因是不能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担忧也是一种爱,没有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法。从母亲的角度看,对儿子的管教过于严格,对儿子关心过度,引起了儿子的厌烦情绪。(3)妈妈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语气要温和一些;儿子也要表现出对妈妈的尊重。\n2.(1)由于小明和爸爸的审美观不同,产生了这场家庭冲突。小明不该用言语顶撞爸爸,这样会使冲突升级、加剧。(2)①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爸爸沟通。告诉爸爸自己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会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希望爸爸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选择和爱好。②要认真听取爸爸的意见,不固执己见地坚持自己的看法,把爸爸的要求当作一种关爱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