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姐姐求职时,被招聘单位“仅限男性”的条件给拒绝,这是侵犯了姐姐行使( )。A.劳动权B.平等权C.人身自由权D.物质帮助权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必须依据宪法修订,这表明宪法( )。A.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化B.规定了我们消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C.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基础,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D.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严格3.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人民代表大会4.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宪法规定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内容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宪法必须依据民法制定5.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刑法 \nB.交通法 C.劳动法 D.宪法6.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列行为属于履行这一基本义务的是( )。A.发现有人路遇军车拍照,上前劝阻B.买到变质食品,与商家交涉C.发现校园欺凌现象,向老师报告7.纪律、道德与法律的范畴不同,下列行为属于法律范畴的是( )。A.无证驾驶B.无故迟到、旷课C.主动给老人让座8.国籍的取得方式有( )。A.以出生的方式B.以申请加入的方式C.以上两种都是9.以下事情与法律有关的是( )。①学生乘坐大巴去旅游 ②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③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④顾客到商场购物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0.以下没有选举资格的是( )。①70岁的老人②12岁的小学生③25岁的成人④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n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填空题(共10题,共43分)1.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行使职权,侵犯公民( )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 )。2.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运用( )维护我们的权利。3.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 )的法律( )、法律( )、法律( )。2014年我国将( )月( )日设为( ),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4.(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农历( )为老人节。5.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 )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 )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 )。6.一个社会对未成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 )。7.( )与( )是基本的社会规则。8.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 )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 )。( )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9.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 )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 )。10.(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明明和爸爸去饭店吃饭后,每次都不要开发票,而是向吧台服务员要一个小赠品。( )2.国家设立宪法日具有重要意义。(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用于某某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自愿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5年的居民身份证。( )5.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6.当公民的居住地发生改变时,身份证号码也会随着改变。 ( )7.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没有人身权。( )8.1954年颁布的宪法的第三章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9.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法院关挂失。( )10.纳税、服兵役、接受义务教育等都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连线题(共2题,共14分)1.连线。\n2.法律知识,我来连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财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女性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文化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物质帮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劳动权五.简答题(共5题,共26分)1.《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哪些基本义务?(至少列举出五项)2.中国公民到境外应当注意什么?3.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哪些方式参与对权利的监督?4.为什么要树立宪法权威?5.哪些事件令你感到“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认识居民身份证。\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1)关于身份证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至少写出两点)(2)在生活中,身份证有哪些用途?(至少写出三条)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北京学生梁帆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去荷兰参加会议。一进会场,只见宾馆门前的栏杆上,几十面色彩缤纷的各国国旗迎风招展,但没有看到中国的五星红旗。他震惊了,立刻找到会议的组织人员说:“一定要升起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因为我在这儿!”梁帆的庄严声明受到重视,五星红旗终于飘在宾馆门前的旗杆上,梁帆也受到了外国人的敬佩,被称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1)“因为我在这儿”‘梁帆亮明的身份是什么?(2)梁帆履行了哪项公民基本义务?八.综合题(共3题,共32分)1.根据你的了解,说一说下列情景体现了我们的哪些权利。(1)我们每天按时到校上学,享有( )。(2)公民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体现享有( )。(3)妈妈被选举为地方人民代表,体现她享有( )。(4)爸爸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体现爸爸享有( )。(5)爷爷去世了,爸爸继承了他的财产,爸爸享有( )。2.\n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你认为下列情形会涉及到哪部法律,请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李某初中没毕业,家里人就让他辍学打工( )。 赵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 )。15周岁的罗某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住( )。 小学生张某经常放学后去学校附近的网吧打游戏( )。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员工工资( )。 爷爷举报附近的饭店有偷税漏税行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D4.B5.D6.A7.A8.C9.A\n10.D二.填空题1.违法;合法权益;赔偿义务 2.法律武器3.最高;效力;权威;地位;12;4;国家宪法日4.孝敬老年人;九月初九 5.界限;损害;滥用权力6.文明程度7.道德;法律8.权利;义务;人权9.宪法;抵触10.宪法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儿童权利公约》----每个儿童有团有的生命权,各国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承诺禁止并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保证人人有不分种族、肤色或民族或人种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权利。《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本公约締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凡会员国,应通过与现行决定报酬率的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手段,促使并在与这种方法相一致的条件下保证男女工人同工同酮原则适用于全体工人。2.如下:\n五.简答题1.公民履行的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2.遵守当地的法律、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3.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4.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5.示例: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等等。六.辨析题1.(1)①身份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②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③第1-6位是地址码;④第7-14位是出生日期码;⑤第15-17位是顺序码;⑥最后一位是校验码等。(2)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动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在邮局邮寄物品等。七.材料题1.(1)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八.综合题1.受教育权;建议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劳动权;继承权2.(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n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3.①;③;②;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