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一位中国公民在2019年11月加入美国国籍,他是( )。A.中国公民B.美国公民C.既是中国公民又是美国公民D.不能确定2.下列行为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A.无偿献血B.遵守公共秩序C.参与爱心志愿服务3.关于法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生活在法律中B.法律时常与我们相伴C.法律协调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 )。A.行为方向B.坚强后盾C.行为的对错5.居民身份证上不会出现的信息是( )。A.生日B.姓名C.家庭住址\nD.职业6.下列关于我国法律的观点,正确的是( )。A.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B.行政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C.民法是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D.司法惩治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自愿领取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是( )年。A.5B.10C.15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 )。(多选)A.法律效益B.法律权威C.法律地位D.法律效力9.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③《治安管理处罚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10.( )是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A.行政法\nB.刑法C.民法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1.日常生活中,( )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2.( )是国家的根本法。3.( )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民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 ),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4.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 ),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 ),这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5.2014年9月2日,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 )24小时热线电话正式开通。6.尊老爱老是法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 )月( )为老年节。”7.每年农历的( )为老年节,( )是世界人权日。8.( )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 )的身影。9.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 ),( )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 ),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10.( )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我们作为小学生,不需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2.俄罗斯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侨民散布于全球各地。( )3.到别国学习工作、旅游时,应当遵守当地法律。( )4.未成年人可以知道法律,但不需要守法。 ( )5.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墨绳。( )6.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7.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8.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等信息,应注意保密。( )9.宪法是母法,物权法和刑法是子法。 ( )10.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选票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 )四.连线题(共2题,共8分)1.牵线搭桥。\n工作和生活场景 能用到的法律 工厂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超市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学校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你知道下面这些国家的宪法日分别是哪一天吗?请连线。五.简答题(共5题,共26分)1.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2.回家了,与父母一起讨论家庭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在维护家庭和睦?3.写出三个公民的基本权利。4.联系生活实际,简要写一写法律的作用。5.简要写一写法律的作用。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小刚说:“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为了宣传宪法,六(1)班决定围绕“走进宪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板报的策划者,请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三个板报栏目。(2)制作宣传横幅,请设计两条宣传标语。八.综合题(共3题,共21分)\n1.“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木是组织、确定的意思。中国古代就有“民不举官不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2014年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回答:(1)我国将每年的( )月(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了解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宪法,请你为国家宪法写一句宣传标语。2.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你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说说以下法律会涉及到哪些环境里?(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n某校中学生张某骑自行车上学,路上因闯红灯被交警拦住,并受到了交警的批评。张某来到学校,又因没完成英语老师布置的作业,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然而张某却说:“做作业是我的自由,成绩好坏是我个人的事,不用你管。”下午,张某因违反校纪,班主任老师让其回家请家长,由于家长不在家,他便抱起足球到楼下草坪上踢了起来,被小区管理员狠狠地批评教育了一番。晚上在家,父母知道了张某一天的表现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张某感叹道:“我真是倒霉透了,一点儿自由也没有!”(1)张某认为自己“倒霉透了”,这种观点对吗?假如你是张某的同学,请你帮他分析一下他“倒霉”的原因。(2)公民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3)张某一天的经历对你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有何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C4.C5.D6.A7.A8.BCD9.C10.A二.填空题1.警察2.宪法3.民法;合同4.古希腊;公民身份号码5.123086.九;初九7.九月初九;12月10日8.法律;法律9.法律武器;依法维护;法律援助10.法律三.判断题1.×2.×3.√\n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2.如下:五.简答题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②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2.《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保护法》3.财产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人格尊严权等。4.\n1、指引作用。这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这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3、预测作用。这是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4、强制作用。这是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5、教育作用。这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5.(1)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2)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3)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4)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六.辨析题1.我不认同小刚的观点。因为暴力是对公民人身安全的侵害,可以先报告家长或老师,协商不行的,可以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申请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无偿的法律援助,还可以直接到派出所报案处理,不要私自解决,因为以暴制暴是不对的,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七.材料题1.(1)宪法颁布历程;宪法知识知多少;维宪在行动(国家宪法日)(2)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维护宪法权威,培育宪法信仰。八.综合题1.(1)12;4(2)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2.工厂里;道路上;超市内;学校中3.(1)张某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他“倒霉”是因为没有忠实履行义务。(2)遵守交通规则、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纪律等是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须做到,而张某没有做到。破坏草坪是法律禁止做的,但张某却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3)作为公民,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