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历史补差训练专题(二)1、晚清刑部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郁,以迄今日。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该观点A.批判了洋务运动B.倡导了爱国、进步思想C.宣泄了对革命党人起义的不满D.体现了抵御外侮愿望与“天朝上国”观念的结合2、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资料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以下对此表的分析正确的是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①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成为清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促使关税增加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带动工商杂税大幅度上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论述:“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下列选项中对“同治中兴”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指的是清末新政改革B.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C.迈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中心内容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4、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以下对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5、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6、梁漱溟先生曾断言:“假使西方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是同西方人走一条路线。”和这段论述的主题最贴切的是A.中国绝不可能自行进入资本主义B.中国根本不会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C.中国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西方文明远比中国文明优越-7-\n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A.工商皆本B.实业救国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8、1864年李鸿章在筹办江南制造总局时上奏朝廷曰:“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惟其先华洋隔绝,虽中土机巧之士,莫由凿空而谈,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覆。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从中不能看出A.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自强”思想B.李鸿章认为中国人能创造性发展而超过西方C.预见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D.洋务派办军事工业为了镇压农民起义9、右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10、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11、林则徐在《拟喻英吉利国王檄》中曾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怀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以富庶,赖有此也。……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又外国之呢羽毕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②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③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④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③④12、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13、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7-\n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晴的留学热潮①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②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③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创业立业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14、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15、图2、图3两类企业的共同点是图2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及其广告图3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①属于近代工业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③面向市场经营④完全由私人投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6、图4中的第一个下降期说明了图4近代中国《工业品批发物价指数的周期性波动》曲线图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C.晚清时期中国经济大衰退D.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加剧17、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n18、丘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②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③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中华民国政府扶持民族工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19、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20、《江南造船所纪要》载,1920—1921年,该所为美国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分别是“官府”、“天朝”、“东方”、“震旦”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中国造船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明显的进步B.“一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C.为美国所造的四艘万吨轮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D.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21、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国人希望能够重整海军,扬我国威的愿望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③群众性的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①②③④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22、天津市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1915年天津第一家大型机器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诞生;1917年天津最大纱厂之一的华新纱厂建成;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永利碱厂在天津塘沽诞生。促使这一时期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①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变革②欧洲列强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话经济侵略③天津拥有九河下梢,渤海之滨的优越地理位置④有识之士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积极投资新式工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23、1877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当地(中国)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当时中国商人这样做主要是因为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妥协性B.中国商品缺乏信用C.外国商品可免交内地税D.欧洲人享有一些特权24、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得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7-\n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D.提倡“实业救国”25、(36分)人类历史发展包含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它们是历史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东京)自宣德楼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香药之类。——摘自《东京梦华录》(1)依据材料概括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现象。(4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条件。(4分)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进行了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宗教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在理论上为法国革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中变为现实。——《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启蒙运动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的“重新思考”指的是什么?(6分)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4分)中国近现代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时期留学方向留学途径代表人物学习方向1871--1889幼童留美4批共120人官费詹天佑等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留欧3批78名官费严复等军事指挥、科学技术1890--1911留日学生共两万人以上官费、自费宋教仁、陈独秀等拯救中华留美欧学生孙中山、蔡元培等1912--1930留美欧学生群万人以上官费、自费茅以升、周恩来等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留苏的政治家1500人以上刘少奇、邓小平等留日学生群两万人以上李大钊等1978年至1996年底103个国家和地区27万人公费、自费陈章良、侯义斌等全方位-7-\n——摘自《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3)依据材料,任选某一时期,概述这一时期留学教育在地区、学习内容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8分)18-19世纪美国通过革命和维护统一迅速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美国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表现,并分析原因。(10分)-7-\n必修2专题二答案1、D2、C3、C4、C5、C6、A7、B8、D9、D10、D11、C12、A13、A14、A15、A16、B17、D18、B19、C20、D21、B22、A23、D24、B【答案】(1)(8分)经济文化现象:①货物种类繁多,市场繁荣。(2分)②出现文化娱乐场所瓦肆。出现书法、绘画、词曲弹唱等文化现象。(任选一点2分)社会条件:①城市经济繁荣。(2分)②市民阶层的兴起。(2分)③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2)(10分)思考: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2分)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2分)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2分)作用: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为法国和欧美革命做了思想准备;法国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启蒙运动的原则。(6分)(3)(8分)1871—1889:特点:洋务运动公派幼童赴欧美留学,主要学习西方语言和科学技术。(4分)原因:学习西方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抵抗外来侵略。(任意两点4分)1890—1911:出现留学日本潮。日本政治制度(法律)、军事技术成为留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4分)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维新变法走向高潮。(4分)1912—1930: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出现了留学欧美、日本的热潮,向欧美、日本学习富国强兵之道。十月革命后出现了“向苏俄学习”新潮流。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救国模式并行探索。(4分)原因: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任意两点4分)1978—199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公派留学欧美各国成为潮流,以教育、科技、管理等为代表进行全方位学习。(4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4分)(4)(10分)表现:二战后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4分)原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民主共和政体;通过美国内战维护了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2分)罗斯福新政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2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