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班级姓名一、单选题(50分)1、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法道两家思想,形成“外儒内法、辅之以道”。可是同时期的墨家思想却湮没了,这是因为( )A.儒、法、道三家在战国时期都代表同一阶级B.儒、法、道三家都有与时俱进的特点C.墨家代表的平民阶级被地主阶级消灭了D.儒、法、道三家思想先进,墨家思想落后2、中国的封建社会与西欧的封建社会有很大不同,如在教育制度方面,西欧的学校由教会控制,只讲授宗教思想。中国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由官府创办,主要学习( )A.儒家经典B.法律法规C.诸子百家D.宗教信仰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子家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A.礼制规范 B.家族制度C.道德教化D.礼仪制度4、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好人家而遣之。”其人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终不嫁,儿媳郁郁而终。此思想家为( )A.孔子B.韩非子C.朱熹D.黄宗羲5、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由人治转向法治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C.建立君主立宪制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6、唐太宗李世民完善了隋代创立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当时考试科目以儒家经典为主,如果某人要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需要准备( )①《春秋》 ②《四书》、《五经》 ③《诗》、《书》 ④《论语》 ⑤《孟子》 ⑥《礼》、《易》A.②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⑥7、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他”指的是( )A.庄子B.老子C.朱熹D.王守仁8、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9、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10、《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6\nA.岭北行省B.辽阳行省C.甘肃行省D.云南行省1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①大都-北京 ②汴梁-开封 ③临安-苏州 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宝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13、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14、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15、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B.租庸调制C.方田均税法D.一条鞭法16、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上表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17、“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18、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19、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0、《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6\n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21、中国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下列对中外历史产生的影响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B.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大国的重要标志C.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D.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22、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下列语句出自于他的文章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23、苏轼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比柳(永)词何如?”那人答道:“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苏轼暗暗点头,主要是因为( )A.被人恭维B.两人的词风不同C.扬苏贬柳D.广为流传24、《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25、古代的节日习俗,我们仍然在继续,下列各项中与重阳节有关的是( )A.拜年末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浦江午日闹龙舟,红男绿女沿滩看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答题卡(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50分)2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6\n材料二戊戌变法后,康有为“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录得其心得如下: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材料三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选自《康有为遗稿》(1)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6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3)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俄国封建内部新的资本主义关系成熟和过时的农奴制瓦解,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的主线。社会劳动分工深化和国内市场发展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标志着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俄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终于使俄国在19世纪中期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徐徐大幕。——张广翔《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前提——俄国工业化道路研究之一》6\n材料二事实上,在1825到1855年的尼古拉斯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经爆发了500多次农民暴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他(亚历山大二世)的《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这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意义更重大”。——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0分)(2)从社会结构变化的角度,如何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意义更重大”。(5分)2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同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5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5分)29、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具有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的色彩。(10分)材料一看法与理由西汉臣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情心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家观点与李贽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5分)材料二影响与来源6\n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既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2)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5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题卡(50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