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50分)1.“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奖励农耕D.商鞅变法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3.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A.重农抑商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D.商品经济的繁荣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自耕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6.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8.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8\n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9.《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10.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11.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12.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2.35117.2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14.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15.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16.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8\nA.葡萄牙→荷兰→英国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C.葡萄牙→英国→荷兰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17.导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原因是()①国际贸易的发展②人口和资本的流通③武力威逼④通讯技术的发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8.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A.西方科技的传播B.重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D.改良思想的推动19.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20.属于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开平煤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21.“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忌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D.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22.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猛烈的赢利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387、6136、9321、4370、56A.辛亥革命的推动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D.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2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24.下列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n2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B.航运C.航空D.电报通讯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答题卡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50分)1.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一一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一一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如何评价它?(6分)(2)材料二、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摘抄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回答)?(6分)8\n(3)评价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4分)2.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明初,明太祖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拨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明太祖洪武实录》材料二:据《天工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元明事类钞》载:明中叶后“北土广树艺(各植农作物)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衿(衣料)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明朝中期)田人佃手,其狡黠者,逋(拖欠)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距,故有久佃成业之谣。”——记载明朝中后期有关史实的资料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大户(机主)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生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四:“(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不得摘录原句,至少举4点)(8分)(2)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4分)8\n(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至少4个要点)。(8分)3、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14分)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马克等《世界史考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1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4分)8\n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答案一、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50分)3、(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3分)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2分)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2分)8\n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劳动力资源。(2分)(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1分)(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蒸汽机的时候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环境污染严重。(4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