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上述义利观(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C.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的完否定D.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2.读下图,能准确、直接反映图中所示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特点的是()A.一州监察区内,郡、国交错设置B.郡国间相互监视,维护中央集权C.汲取秦灭亡的教训,册封诸侯国D.国小于郡,便于中央政府的控制3.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4.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2:卷种 涉及地区 录取比例 南卷 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 55% 北卷 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 35% 中卷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 10% 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7-\n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D.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5.1896年总理衙门奏陈“西方国家皆以富强为第一要务,专设商务大臣,其他的公司商会等随地经营,不遗余力地帮扶。而中国各省章程不一,地方官对于公司企业毫不关心,反而遇事随意征派勒索捐税。……请饬令各省官员,在省会设立商务局,聘请有名望的绅商担任负责人”。据此可知A.清政府的经济管理意识趋向近代化 B.清政府改变了以官营企业为主导的局面C.官僚机构禁止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 D.商务局是推行官督商办的地方领导机构6.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以上史实说明A.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B.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7.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C.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A.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B.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9.有学者统计,在民主的雅典,没有一个真正的贫穷的公民能够成为民主政治的领袖,几乎所有的政治领袖都出自富人阶层。这说明雅典( )-7-\n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贫民无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C.民主实际上还是精英政治D.公民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10.“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变议会席位,增加工业资产阶级的数量11.1926年苏联商业人民委员米高扬宣称:“应当说,农民自发势力、农民谷物市场完全为我们所控制,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其实质是A.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管理经济B.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C.采用行政命令解决经济问题D.正式建立斯大林模式12.1981年,里根总统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整顿和调整。进入21世纪之后,小布什政府“竞争招标”私有化新理念扩展到了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当中,美国国有企业进入私有化改革的新阶段。这些措施A.实现了低通胀下的持续快速发展B.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均完全摈弃了凯恩斯理论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瓷器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销商品。在西方人加入中国瓷器贸易之前,中国瓷器主要通过官方贸易途径传播。16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对瓷器的需求刺激了中国民间商贸的发展。17世纪时,各国皇室、贵族往往设有专门房间陈列,如德国安斯巴哈宫的“明镜沙龙”和“士绅瓷室”。到18世纪,由于瓷器源源不绝地进入欧洲,特别是饮茶习惯成为时尚,瓷器已成为欧洲家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如瓷杯、瓷碗等,由此而兴起一股模仿、吸收中国文化的“中国风”。于是大量陶瓷工厂建立,相关的实验室、研究协会相继建立,《设计与制造艺术》等刊物相继出版,倡导艺术家参与工艺制品的设计与制作,大型国际博览会推动了瓷器信息技术交流。由此导致欧洲制瓷工艺逐步超过中国瓷器。-7-\n由于现实存在的文化差异,如: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历史经验,乃至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念,到18世纪晚期,在很多欧洲人眼中,它不再是那个繁花似锦的美好国度,变成了腐朽落后、野蛮专制、摇摇欲坠的国度,欧洲各国对中国风格与东方艺术的热情也随之消褪。19世纪中叶,华瓷被激烈的资本主义竞争排挤出国际市场。正如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里提到:“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事变亦隐隐相关焉”。——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余张红《中西陶瓷贸易》等整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原因。(12分)(3)综上,谈谈你对“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事变亦隐隐相关焉”的认识。(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据曹广 伟《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变迁》编撰从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请考生从下面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从中唐开始,藩镇和一些势力较大的州郡常常以种种借口和手段,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久而久之,形成了财政上的“留使”“留州”制度。到了五代时,藩镇节度使甚至直接派自己的亲信武将管理场(征收赋税的场所)务,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7-\n赵匡胤发布诏令,要求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同时,赵匡胤还以中央支付给大藩“公使钱”为条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洛税史寻幽:北宋立国行新制,中央“集财”国库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考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出生在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从此厌恶科举八股。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后逐渐向往维新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始撰《革命军》初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返回上海,住入爱国学社,结识章太炎,结为莫逆之交。这时,恰逢拒俄运动发生。他两次在张园拒俄集会上演讲,签名加入拒俄义勇队。5月,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在此期间,《革命军》由上海大同书局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请章太炎作序。《苏报》案发生后,于7月1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于租界监狱。邹容被租界当局判监禁两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1912年3月29日,经孙中山批准,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遗著辑有《邹容文集》。——根据互联网整理(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邹容思想倾向的特点。(6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邹容革命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其革命思想的影响。(9分)11月月考历史答案-7-\n一、选择题1-5BADCA6-10ABDCD11-12CC13.(25分)(1)特点:①传播途径改变:官方贸易外销的同时,民间贸易也日渐兴盛。②消费人群的变化:从贵族上层的奢侈消费,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③态度的变化:从推崇喜爱到热情逐渐消退。④命运改变:由逐步繁荣到盛极而衰,欧洲人从大量使用中国瓷器,到自行生产并占领国际市场,排挤中国瓷器。(每点2分,共8分。此问若从时间角度来回答,亦可酌情给分。如:16世纪,中国瓷器从官方逐渐转变为民间传播;18世纪,外国瓷器逐渐超过中国瓷器;19世纪中叶,中国瓷器被排挤出国际市场)(2)原因:①外销瓷畅销原因:中国手工业发达,瓷器制作精美朝贡贸易推动瓷器的外销;中国的造船业发达,为外销瓷器创造了条件;欧洲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欧洲国家的落后。(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②外销瓷器被排挤原因:中国:制瓷技术长期受官府垄断,缺乏创新精神,虽有发展,但没有根本性突破;明清的海禁政策的阻碍;欧洲:作坊大量仿照瓷器;饮茶流行的推动作用(欧洲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和科技含量提高,组织管理提高和商业运作的推动;欧洲对中国形象的认识变化。(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3)认识: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的演变是“国运事变”的缩影,它表明,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用科技占领先机,才能使国家赢得优势;国际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的政策、社会环境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答1点得2分,答2点得4分,答3点得5分,共5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题:论题:世界经济秩序与中国经济变化存在联动关系。(2分)论证:①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扩张与暴力掠夺,中国凭借强大的传统经济坚持朝贡贸易体制并处于优势地位;②工业革命后,英国逐渐主导了世界自由贸易秩序,中国被迫开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与洋务企业的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不断发展;③大危机期间,世界经济秩序发生剧烈冲突和动荡剧变,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④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进入两个市场对立时期,中国立足于本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7-\n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分。答出4点即可)结论: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动,中国实行了相应的对策。(2分)15题:(1)背景:唐末五代时期,地方截留中央财赋,威胁中央政府;北宋建立后大力加强中央集权。(2分)措施:地方除留下必要经费外,其余财赋中的货币部分全部上交;通过中央支付大藩“公使钱”收回地方财权;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总管全国财赋。(6分)(2)影响: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地方自主权,加强了中央集权。(7分)16.(15分)(1)思想倾向的特点:讨厌经学的陈腐,鄙弃八股功名;心向维新思潮,具有变革志向;积极投身革命,宣传革命思想。(6分)(2)主要因素:民族危机;个人的信念和抱负;国外求学的阅历;结交革命志士并受其影响。(6分)影响:宣传了革命思想,启迪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影响深远。(3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