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一中(高)2022级2022-2022学年上期第15周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18=72)1.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不包括()A.内阁不对议会负责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体现了分权的原则3.俾斯麦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统治时期具有很大的权力,甚至有人说他才是普鲁士乃至德意志权力最大的人。俾斯麦掌握大权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普鲁士国内外局势的需要B.国王的信任C.专制政体的存在D.具有卓越的政治头脑4.“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以下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论法的精神》B.《权利法案》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5.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打开方便之门的事件是()A.《权利法案》的颁布B.《三年法案》的颁布C.《王位继承法》的颁布D.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6.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D.实行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7.有人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5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共和制B.君主制和议会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D.共和制和议会制8.伏尔泰评论某国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材料中的“这个国家”应该是()A.17世纪的英国B.18世纪的美国C.18世纪的法国D.19世纪的德国9.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议会是立法机关B.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C.议院由两院组成D.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10.下列关于美国联邦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联邦议会参议员按人口比例产生B.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C.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发生权力冲突由联邦最高法院依据宪法裁决D.各州在行政不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11.拿破仑既是革命成果的绞杀者,又是革命成果的继承者,下列措施明显绞杀革命成果的是()A.发展教育B.严格控制社会舆论C.打击反法联盟D.颁布《拿破仑法典》12.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其主要的共同点是()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13.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A.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B.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C.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D.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用意是()A.防止法官滥用权力B.建立三权分立体制C.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D.限制总统行政权力15.“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5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16.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7.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18.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B.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C.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D.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1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四条下列事务属于帝国的监督与立法权范围之内……制定关于迁徙的自由、归化与居住自由、公民权、护照,包括保险在内的法规;关于全部民事、刑事与诉讼法之统一立法。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第三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对皇帝任命的宰相行使预算审核、行政建议诸权利。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1)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的民主思想。(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9分)20.(13分)阅读下列材料:5材料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材料2:材料3: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摘编)材料4: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十六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请回答:(1)材料1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标志着该国确立了什么政体?(2分)(2)材料2所示是什么政体?体现了什么原则?分析美国这一政体与材料1所述政体的主要相同点。(4分)(3)根据材料3、4比较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两国议会和国家元首权力的异同。(5分)(4)材料4中宪法规定的国家政体与材料1规定的政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2分)5参考答案123456789CACADABAB101112131415161718CBCDCBBBB【答案】(1)实行法治:保障民权;权力制衡。(6分)(2)积极: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产生一定影响。(5分)局限: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不对议会负责,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宪法规定了帝国的军事制度,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带有军国主义色彩。(4分)【答案】(1)《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2)总统共和制(或共和政体)。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或三权分立)原则。相同点:①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②都是代议制民主形式。(3)相同:①两国议(国)会都实行两院制,都行使立法权;②国家元首有行政权,都是本国军事最高统帅。不同:①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小,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独立的权力,虽受总统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②德国皇帝不需对议会负责,拥有绝对的行政权;法国国家元首要向议会负责,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但其行政权又受内阁制约。(4)区别:①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德意志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②德意志帝国内阁对皇帝负责,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