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A、①②③B、②①④C、③①④D、④②①2、从哲学的角度,下列说法与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寓意一致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若在理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3、“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D、哲学的进步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4、曾有一位哲人形象地用“圆”描述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好比圆内的部分,哲学则是圆圈本身。这一比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①哲学与科学研究对象不同②科学研究世界的个体,哲学则关注世界的全部③科学研究世界各领域具体的规律,哲学则关注世界最一般的规律④科学的有机组合就是哲学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休漠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A.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B.存在决定思维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维决定存在6、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也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也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6\n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与漫画《噩梦再现》寓意一致的是()①事物是感觉的集合②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④若在理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8、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发展是同步的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9、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12、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这说明()A、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C、哲学既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又属于经济和政治的范畴D、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136\n、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A.哲学都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4、有关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B.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5、临近高考,大部分考生都埋头攻读,为在考场上能够出色发挥积蓄能量;但也有部分考生和家长到各大寺庙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这说明()A.哲学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的哲学16、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有()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王夫之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这两种观点体现了________的分歧。()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18、目前,科学家还无法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测,于是有人提出地震是老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9、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某同学说,“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新闻专业学生要学会正确看待新生事物和社会舆论。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对社会、世界和工作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了,这对今后从事新闻工作很有帮助。”由此可见()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C.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2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从哲学产生以来就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6\n2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细胞学说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生物进化论D、德国古典哲学22、下列各项,不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A、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B、设计蓝图与建筑实践之间的关系C、医生处方与病人病情之间关系D、资源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23、爱因斯坦指出:“可以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这说明()A.哲学是具体科学之母B.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要通过哲学来学习具体科学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之母2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5、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26、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B.世界观是哲学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世界观对哲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27、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他们的观点都属于()A.形而上学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28、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我在故我思B.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C.天地为万物之本D.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29、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座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30、某位学者问一位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农民工答道:“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回答:“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学者的观点()A.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的正确理解B.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是把追求精神满足或者物质满足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D.是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316\n、哲学是人类理性思维和绵延数世纪积累起来的智慧王国。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的典籍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家,甚至不同的人,其哲学的观点都有所不同。在这些见仁见智的哲学观点或哲学理论流变的历史中,从根本上存在着两个基本派别,这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1)哲学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派别指什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2)简述这两个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32、甲认为,“气者,理之依也”;乙认为,“存在即被感知”。(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其根本分歧是什么?(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33、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只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世界观?(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34、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关系的。6\n政治答案二31、【答案】(1)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它们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3、【答案】(1)村民甲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认为神灵主宰一切;村民乙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形而上学地对待灾害,自认倒霉;村民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①唯心主义世界观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错误的世界观。农业发展、农村工作要反对迷信、提倡科学,故甲的态度不正确。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使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消极被动,不利于人们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乙的态度也不积极主动。③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既从客观事实、客观条件出发,又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故村民丙的态度是一种正确态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