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一中2022-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哲学综合练习六一.单项选择题1(山东菏泽一中2022高考模拟试题)25.“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2(山东菏泽一中2022高考模拟试题)26.中国龙文化,源远而流长。龙的形象深人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各个层面,多彩多姿。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①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②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和被动的反映③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④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江苏省苏南四校2022届高三联考)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山东菏泽一中2022高考模拟试题)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力图去研究和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此完成第28〜29題。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5.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人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江苏省苏南四校2022届高三联考)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7(山东菏泽一中2022高考模拟试题)30.2022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见右图)以青奥会英文名称及其视觉标志为基础,以年份数字2022为构图过渡,突出将世界闻名的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样,寓意欢迎,交流的青春之门,象征欢聚、健康的青奥之家。受到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蕴涵的唯物论哲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7-\nC.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8(江苏省苏南四校2022届高三联考)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9(山东省莱芜一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31.辛弃疾《木兰花慢》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10(山东省莱芜一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32.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制造的W3C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体现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12(云南省玉溪一中2022届高三第4次月考试题)22.2022年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面对全新的历史改革方位,改革者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不失时机的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才能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是因为①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②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③创新可以为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④应在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n13(甘肃省甘谷一中2022届高三第五次检测)202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党和国家下定决心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其辩证法依据是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③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2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有一则幽默:海关官员拦住一位旅客,并问他是否带有应报关物品。“没有。”旅客答道。“您肯定没有么?”“当然。”“那么你身后的这头耳朵上夹着面包片的大象是怎么回事?”“先生,我的三明治里夹什么东西完全是我自己的事!”旅客的观点A.正确,因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正确,因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C.错误,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D.错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15(贵州省凯里一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3.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是人类文明理念的一次创新。这表明①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②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新③创新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④理念创新源于人们的深刻反思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16(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2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同时蕴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和“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哲理的语句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7(江苏省苏南四校2022届高三联考)读漫画《早起》,其哲学寓意在于( )A.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B.次要矛盾存在于主要矛盾之中C.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适度原则D.矛盾的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8(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2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她能使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社会,面对自己,从而促进我们更加全面发展。辩证否定观教会我们的生活态度是 ①敢于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抛弃别人的经验③对权威说“不”,对权威的尊重就是否定自己④大胆抛弃一切,极富革命的批判精神A.①②B.①C.②③D.②④19(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有经济学家估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居民消费总额增加-7-\n1200亿元。培育得当,城市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说明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山东菏泽一中2022高考模拟试题)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比尔.盖茨认为“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从哲学角度看,创意的“裂变效应”体现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正确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21(江苏省苏南四校2022届高三联考)iPhone5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除了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收看网络电视等。这说明(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C.人们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D.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新的联系22(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俗语与漫画寓意相一致的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3(山东省莱芜一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33.下列诗句中,所体现的哲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B.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D.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24(江苏省苏南四校2022届高三联考)纽芬兰岛的鳕鱼,因被过度捕捞而数量急剧下降。科学家发现,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变了鳕鱼的进化过程,导致了鳕鱼的早熟,使其形体变小、品质降低。鳕鱼“被早熟”体现了(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 ②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④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山东省莱芜一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34.针对伦敦奥运会游泳女冠叶诗文的质疑,中国游泳队领队许琦说,叶诗文凭借的是科学的训练手段、坚强的心理素质以及完善的后勤保障等。叶诗文的成功,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A.要树立创新意识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D.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7-\n26(江苏省苏南四校2022届高三联考)同样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22不是对2022年的复制,在实施重心与操作上都有新的变化。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③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7(山东省莱芜一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36.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28(山东省莱芜一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体现了①共性寓于个性,共性统摄个性②个性寓于共性,个性离不开共性③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④共性和个性相互转化,相互过渡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29(山东省莱芜一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38.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种朴素的阴阳和谐体现了(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30(云南省玉溪一中2022届高三第4次月考试题)20.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31(云南省玉溪一中2022届高三第4次月考试题)21.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③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BCCDDADBADCBDCDADBCBDBBBDCDBDBB二.非选择题1【福建省泉州一中2022届高三月考试题】2022年3月26日-7-\n,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尔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胡锦涛表示,奥巴马总统就职3年来,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两国在双边重要领域以及应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富有成效。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维护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大局,事关中美两国利益和两国人民福祉,也会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产生重要影响。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不断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沿着建设合作伙伴关系的正确轨道向前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请结合材料,分析胡主席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和主张所蕴涵的哲理。(10分)2【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试题】2022年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会议期间传递的声音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媒体就此提炼了以下热词:热词一“教育”“大力发展教育,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媒体评论 近代世界史证明,越早重视教育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时间就越早。18世纪普鲁士的崛起、19世纪日本的崛起、20世纪美国的崛起都说明:大国崛起,教育先行.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大国崛起,教育先行”这一结论的认识。(10分)-7-\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