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达芬奇密码<br />【设计意图】 <br />自尊心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是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现实中,人们易<br />受否定评价的影响,从而导致自尊受 <br />损,从而会导致孩子们缺乏安全感、联系感、方向感,忽略了自己的独特感和能<br />力感,进而失去内在动力。我们需要通过 活动让孩子提高自尊心,恢复内在动<br />力。 <br />【设计理念】 <br />1、自尊心的概念 <br />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肯定—自我感觉良好,并认许自我。 自尊心是个体<br />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 <br />2、自尊心的表现 <br />拥有安全感:即身心、情感都感到舒服,以及有受保护的感觉,能够信赖别人,<br />而且不会对将来发生的事情感到忧虑。 <br />拥有独特感:感到自我是独特的,而且知道个人的价值,清楚知道自己在现实中<br />的特性、角色等。 <br />拥有联系感:即社交能力,在人力关系方面感到被接纳、认同、欣赏以及尊重,<br />并有归属感。 <br />拥有能力感:对于自己能够完成的重要事情感到自豪,并有成功感,觉得自己有<br />效率有能力。知道自己强项之余,也能接纳自己的弱项。 <br />拥有方向感:人生的方向,有生命的目标及推动力,有定下实际、可达的目标而<br />建立自信,同时意味个人决定引致的 后果负责。 <br />3、自尊心的培养(摘录) <br />培养安全感:①建立信任关系②设定合理的限制和规定,并坚持执行③创造一个<br />积极和充满关爱的环境或氛围 <br />培养独特感:①提高自我描述的准确度②提供机会让其可以发现角色、属性、特<br />征的主要来源③建立独特特质的意识培养联系感:①促进团队内的包容和接纳②<br />提供机会让其可以发现别人的特质③提高建立友谊的意识和技能④鼓励同 辈<br />认可和支持 培养能力感:①提供机会,提高对自己能力和优势的认识②提供如<br /> <br />何接受不足并从犯错中学习的反馈③教授自我认可成就的重要性 <br />培养方向感:<br />①提高作出决定、寻找替代方案、确定后果的能力②呈现现在和过去的学习及行<br />为表现③教授成功设定目标的步骤<br />【教学目标】 <br /> 提高学生的自尊心; <br /> 促进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学以致用。 <br />【教学重难点】 <br />提高学生的自尊心; <br />经验分享: <br />1、全班反馈时,用 1-2 分钟简单说说就行,带动同学生从游戏环节转入思考<br />环节。 <br />2、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性强调 <br />(1) 被表扬时是快乐的 <br />(2) 我表扬别人时是快乐的 <br />(3) 别人对我的评价,我可以有选择的采纳 <br />(4) 被别人发现自己的独特优点时的心情 <br />(5) 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优点时的心情 <br />3、可以跟据学生表述的结果,选择学生意识到的部分进行强化,不要求一次性<br />强调教案所包含的所有知识点。 <br />4、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相致谢。 <br />经验分享: <br />1、强调自尊感的某个或某些方向 <br />2、围绕班级管理的目标,为学生提出课后拓展思考或作业 例如:我们在养成<br />良好习惯(如卫生、学习等)的过程中 <br />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我以后在(如卫生)方面可以怎么做。<br /> 3、重点强调学生在课堂的成就,不说学生的不足 <br />4、针对小学生提问,要更具体一些,有针对性些,尽量能让孩子用一、两个关<br />键词就能回答。例如刚才你在做这个活 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小学低段<br /> <br />的孩子还可以具体提供一些关键词,让孩子自己选择。例如,你的心情是开心 <br />的、激动的还是其他什么? <br />【教学过程】 <br />一、热身活动 <br />名称:大风吹 时间:3分钟 <br /> 目的:营造安全、分享和积极表达的氛围,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调动学生学<br />习兴趣。 <br />(一)介绍规则 <br />1、活动队形:所有同学按日常教学座位就坐,全体学生面朝讲台 <br />2、活动要求: <br />(1)教师喊口号“大风吹”,全体队员问“吹什么”,老师回答“吹 XXX 的<br />人”,具有老师所指“XXX”特征的 同学要起立。例如:教师回答“吹带眼镜的<br />同学”,则所有“带眼镜“的同学起立。 <br />(2)在游戏中累积失误 3 次,就要完成一个趣味表演(比如真心话大冒险:介<br />绍自己最得意或最糗的一件事) <br />(二)开展活动 <br />1、在正式开始前,可以让学生先练习 1-2 次,熟悉规则。 <br />2、教师的回答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吹到戴眼镜的同学”、“吹戴红领巾的同<br />学”、“吹穿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