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与逞强<br />一、教学目标 <br />1. 知识与技能目标:<br />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勇敢与逞强的区别。 <br />2. 过程与方法目标:<br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勇敢”与“逞强”的区别,在生活中遇到危险的情况时,<br />能做到既勇敢又机智,正确应对危险。 <br />3. 情感目标:<br />使学生能区分“真勇敢”与“假勇敢”的区别。<br />学会正确保护自己,不逞强、不冒险。 <br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br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勇敢”与“逞强”的区别。 <br />教学难点:学会保护自己,不逞强,做到既机智又冷静。 <br />三、教学方法 <br />1. 引导法 2. 讨论法 3. 活动法 <br />四、教学用具 <br /> 教案、课件、粉笔、黑板 <br />五、教学过程 <br />(一)、激情导入 <br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心理健康课——《勇敢与逞强》。在上课之前,<br />请同学们猜一猜,我姓什么?(学生进行猜测、寻找课件……) <br />同学们观察地非常仔细,我姓秦,叫秦雪花,大家可以叫我秦老师,认识大家很<br />高兴。那一会儿老师说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要说什么呢?(学生回答秦老师好)<br /> <br />(二)、看一看 <br />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认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武松打虎》。视频观看结<br />束,老师提问:“请问视频中的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br />下这个人。” <br />(学生举手回答:机制、聪明、勇敢……) <br /> <br />教师总结,武松是一个勇敢的人。(板书“勇敢”) <br />(三)、说一说 <br />刚才我们说到武松是一个勇敢的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勇敢的人和<br />事。同学们,你们能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吗? <br />(教师进行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发言:上课回答问题、自己走夜路、爬树、游<br />泳、自己看恐怖片、帮助小朋友、承认错误……) <br />(四)、议一议 <br />同学们刚才说了许多关于勇敢的人和事,可是同学们真的知道勇敢吗?你能区分<br />什么是“真勇敢”,什么是“假勇敢”吗? <br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区分“真勇敢”与“假勇敢”。) <br />大到解放军抗洪救灾、科学家不怕危险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师设计督建工程,小<br />到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知错就改,这些都是“真勇敢”。 <br />但是为了出风头、爱面子而去做一些危险的,甚至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这些就<br />是“假勇敢”。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行为,那就是“逞强”。(教师板<br />书“逞强”) <br />(五)、辩一辩 <br />同学们,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勇敢”与“逞强”的区别了。接下来老师就要考<br />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正确地区分“勇敢”与“逞能”。接下来需要同学们把<br />手举起来,当你觉得这种行为是勇敢的,请你伸出大拇指为他点个赞。当你觉得<br />这种行为是逞能的,请你把大拇指朝下。 <br />(教师逐一显示课件,学生逐一做出判断) <br />(六)、演一演 <br />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地区分“勇敢”与“逞能”了。那现在老师就要看看你们<br />是真正勇敢的人了。 <br />(教师出示情境,学生分组表演不同的场景:三个场景) 教师提示学生要注意<br />角色的分配、动作、语言、神态。在演练中要注意遇到危险时一定要沉着、冷静,<br />学会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br />(七)、唱一唱 <br />同学们刚才的表演非常地形象,接下来老师就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大家安静地听<br /> <br />一会音乐。 <br />(教师播放歌曲《蓝精灵》和《两只老虎》) <br />你们知道刚才的两首歌的名字吗?(学生回答《蓝精灵》、《两只老虎》) <br />这两首歌大家是不是非常熟悉呢?聪明的同学们能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给<br />这两首歌重新写歌词吗?试一试吧。 <br />(学生可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歌词,然后唱出来。教师加以肯定和鼓励) <br />(八)总结 <br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能正确区分勇敢与逞能了。相信同学们在今后<br />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能不怕困难,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而不是做一个不顾后果的<br />逞强的人。你们就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祖国要靠你们建设。老师希望你们敢于<br />克服困难,树立远大理想,茁壮成长共筑“中国梦”。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