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国家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是( )。A.国家主席B.中央军事委员会C.全国人大委员会D.军委主席2.维护民族团结属于公民的( )。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D.其他3.小明的妈妈打工赚了一万元钱,想为小明买一份人身保险,可能会用到哪部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4.近年来,我国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摧毁了多个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一大批违法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一专项斗争的开展说明( )。①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②只要违法,就要受到刑罚处罚③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n5.今年来,全国掀起“反腐”风暴,一些贪腐官员纷纷落马。政府官员的落马反映出的是权力的滥用和缺失。对此,需要做到( )。A.扩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B.保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切实履行义务C.保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D.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6.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申请加入( )国籍。A.韩国B.中国C.美国D.英国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 ),( )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 ),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2.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 ),有( )和( )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子女在成年后,还有( )的义务。3.(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 )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尊严不受侵犯。5.( )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6.法徽的图案由麦穗、( )、华表、( )、和( )构成。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 )2.性侵害未成年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在出现性侵害事件后,应当立即向父母、学校报告,由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3.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行使管理权,不提供公共服务。( )4.触犯刑法就意味着犯罪。( )\n5.“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并为古罗马所沿用。( )6.关心国家大事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也是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1.对应连线。国务院 国家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劳动法 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五.填表题(共1题,共10分)1.写出校园欺凌类型对应的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六.简答题(共5题,共29分)1.简要写一写法律的作用。2.居民身份证上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3.本学期你学习了法律专册,你有什么收获或困惑?4.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有哪些信息?5.\n寒假的一天,黄海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办事,过的非常充实。他们先去派出所办理身份证,然后到银行取钱,再到民政局咨询老年优待证办理事宜,期间路过了济宁市监察委员会,最后去医院看望了生病的李阿姨。请你判断一下提到的这些单位哪些属于国家机构。七.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小花收到快递后,随手扔掉了上面的快递单。爸爸提醒:“快递单要小心处理,不要乱丢小花说:“没关系,反正东西都收到了,快递单没有用了。”你同意小花的说法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花,你会怎么做?八.材料题(共2题,共16分)1.六(1)班近期开展了“宪法权威之我见”的主题班会,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小华:维护宪法权威,我们就必须全面实施宪法。小亮:宪法有权威,国家秩序才良好,人民生活才美好。小红:要尊重宪法,就要先了解宪法,让我们一起诵读宪法吧!小明: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就是为了彰显宪法权威。小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权威的具体体现。你对上面观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性呢?2.小学生赵玉在放学路上被几名男生堵截,他们恶狠狠地向赵玉要钱,并搜赵玉的口袋,掏出钱后,往赵玉的头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对于这件事情,以下三名同学给了不同的处理方法。A同学:忍气吞声吧; B同学:和他们拼了C同学:找别人打他们一顿。(1)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2)你建议赵玉怎么做?为什么?九.综合题(共2题,共16分)1.材料:\n在建言献策的过程中,朱先生使用了哪些方式一步步表达自己的想法?除了这些方法,你还知道能通过哪些途径建言献策?2.放学回家时,陈某被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拦住,不仅被打,身上的零花钱也被抢走。你认为他应当怎么做?(请在正确的做法前打“√”)。( )害怕讲出去再次被打,只能忍气吞声,对谁都不说。( )拿出零花钱,找几个人把欺负自己的人打一顿。( )向家人讲清楚情况,并向老师和学校报告。( )找律师或到法律援助中心咨询。( )向政府有关部门、法院提出请求,要求维护权利、惩治坏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D\n4.B5.D6.B二.填空题1.法律武器;依法维护;法律援助2.法定监护人;管教;保护;赡养扶助父母3.宪法4.尊重;人格5.公民身份证号码6.齿轮;天平;红旗三.判断题1.√2.√3.×4.√5.×6.√四.连线题1.如下:五.填表题1.打架、斗殴;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六.简答题1.(1)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n(2)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3)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4)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2.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公民身份号码。3.收获:学习了解了不少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增强了权利、义务观念;对宪法有了一定认识;了解了国家机构等。困惑: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解不了;对国家机构的职责及其关系搞不清楚等。4.身份证正面有:照片、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住址、公民身份号码。背面有:国籍、签发机关、有效期限。5.派出所、民政局、济宁市监察委员会属于国家机构。七.辨析题1.不对,因为快递单上有自己的身份信息,这样很容易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我们应该及时、合理地处理掉快递单等有身份信息的消息八.材料题1.上面观点都是正确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我们应该去积极维护宪法权威;我们在生活中,首先应该遵守宪法,然后应该积极参加宪法活动,宣传宪法知识,维护宪法权威。2.(1)不正确。因为忍气吞声会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可能使自己再次受到伤害;和他们拼了可能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找别人打他们一顿可能会伤害对方或两败俱伤,也可能会违法。(2)先妥协,再寻求法律的帮助。因为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利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运用法律维权益,以暴制暴不可取。”同时,权利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不能超越法律滥用权力。九.综合题1.在建言献策的过程中,朱先生使用了电子邮件的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草案征集建言献策。除了这些方法,我还知道:在政府网站留言、给人大代表写信建言、参加听证会等途径建言献策。2.(√)向家人讲清楚情况,并向老师和学校报告。\n(√)找律师或到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向政府有关部门、法院提出请求,要求维护权利、惩治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