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 )的公民自愿领取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五年的身份证。A.未满十六周岁B.16-25周岁C.26-45周岁2.祥鹏程在教育局局长留言板上就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出建议。他享有( )。A.人权B.义务教育权C.建议权D.平等权3.妥善处理有关身份证信息的方法不包括( )。A.不能在网上随意泄露个人信息B.身份证不可以借给他人使用C.身份证丢失不用去挂失D.身份证复印件要写明用途4.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B.寻找机会用更严厉的手段报复对方C.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D.采取忍让退避的方式5.在社会中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n①法律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②凡事都必须通过法律才能解决 ③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④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6.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的是( )。A.道德B.法律 C.纪律7.刘文娟的叔叔对交警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吕惠娴建议他依( )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A.《劳动法》B.《侵权责任法》C.《治安管理处罚法》D.《行政诉讼法》8.国家宪法日是( )。A.12月12日B.9月17日C.12月4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扶按宪法,紧握右拳,依照宪法规定,庄严宜暂,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宪法具有最高权威\nC.领导人的示范作用D.国家工作人员对完法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10.下列关于国家设立宪法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B.我们只需要在宪法日学习宪法C.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的社会氛围D.有助于形成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 )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2.(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3.宪法规定,( )、( )、( )等单位不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不属于国家机构。4.( )是身份证上独上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专属自己的号码。5.法律( )社会关系,( )合法权益,( )公共秩序。6.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 )的方式取得;二是以( )的方式取得。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7.(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 )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8.中国公民到其它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旅游时,应当遵守( ),尊重( )。9.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 )。当我们的( )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10.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 )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 )和(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 )2.不应该让律师为罪大恶极的人辩护,以防那些人逃脱法律制裁。 ( )3.宪法宣誓仪式,可极大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 )\n4.法律与道德都有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 )5.年满16周岁的高中生,具有人大代表选举资格。( )6.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 )7.在饭店用餐后,不用开发票,不会对国家的税收造成影响。( )8.宪法有权威,国家秩序才良好,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9.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5日。 ( )10.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四.连线题(共2题,共14分)1.连一连。李红6岁接受义务教育 物质帮助权爸爸妈妈在工厂上班 受教育权叔叔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劳动权爷爷领取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对应连线:家庭 人身自由权学校 抚养权社会 受教育权五.简答题(共5题,共26分)1.法律有哪些作用?2.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3.说一说,哪些事情让你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4.作为中国公民,我们走出国门后应该怎么做?5.居民身份证背面都有什么信息?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七.材料题(共1题,共6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n张国本老汉已70多岁,妻子早亡,他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既当爹又当妈,把3个儿子抚养成人。在长子、次子成家单过后,老汉随三子张永华夫妇共同生活。几年后,由于张老汉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三儿子夫妇便嫌弃老人,侮辱、漫骂、虐待行为越来越多。张老汉只好到村部或车站等地暂求栖身之地。万般无奈之下,他下了决心,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两人分别以虐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和1年零6个月。(1)张老汉为什么要告儿子?(2)张老汉的儿子为什么被判刑?(3)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八.综合题(共3题,共23分)1.判断下列关于中国公民的说法。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画上“√”。( )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 )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 )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2.以下是某校六年级小张同学在学校的两段经历。\n对此,六年级(2)班举行了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1)请为主题班会拟定一个议题。(2)请你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说说小张同学的第一段经历对吗?为什么?3.某校中学生张某骑自行车上学,路上因闯红灯被交警拦住,并受到了交警的批评。张某来到学校,又因没完成英语老师布置的作业,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然而张某却说:“做作业是我的自由,成绩好坏是我个人的事,不用你管。”下午,张某因违反校纪,班主任老师让其回家请家长,由于家长不在家,他便抱起足球到楼下草坪上踢了起来,被小区管理员狠狠地批评教育了一番。晚上在家,父母知道了张某一天的表现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张某感叹道:“我真是倒霉透了,一点儿自由也没有!”(1)张某认为自己“倒霉透了”,这种观点对吗?假如你是张某的同学,请你帮他分析一下他“倒霉”的原因。(2)公民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3)张某一天的经历对你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有何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C4.C5.C6.B7.D8.C9.D\n10.B二.填空题1.公民身份号码2.宪法;刑法3.学校;医院;邮局4.身份证号5.调整;保护;维护 6.出生;申请加入;公民7.宪法;根本制度8.当地法律;当地的风俗习惯9.坚强盾牌;合法10.利益;自由;权利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2.如下:\n五.简答题1.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1)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2)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3)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后盾。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3.成功研制原子弹、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成功举办奥运会、在对抗世界经济危机过程中发挥领头作用,这些都使我们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4.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旅游时,也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5.照片、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住址、公民身份号码。六.辨析题1.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则应对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或废止。七.材料题1.(1)因为他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2)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这是他虐待父母造成的。(3)说明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八.综合题1.( )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n(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2.(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不对,公民的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个人的利益。3.(1)张某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他“倒霉”是因为没有忠实履行义务。(2)遵守交通规则、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纪律等是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须做到,而张某没有做到。破坏草坪是法律禁止做的,但张某却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3)作为公民,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