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不是我们的义务的是( )。A.要遵守交通法规B.要保护野生动物C.要孝敬父母D.在交通拥挤的时候要指挥交通2.学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造成了交通拥堵。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应该找哪个部门来处理?( )A.公安交通管理部门B.税务管理部门C.市场监督管理部门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 )产生。A.民主选举B.上级指派C.民主自愿D.社会成功人士推荐4.对漫画《厚此薄彼》中人物的做法,你的认识是( )。 A.正确的,他充分享有了权利\nB.错误的,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C.正确的,充分享有权利才能更好履行义务D.错误的,他应该先履行义务再享有权利5.下列行为属于履行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A.小辉举报涉黑犯罪行为B.小佳的爸爸每月按时缴纳税款C.小丽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6.( )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侨民散布于全球各地。A.韩国B.中国C.法国7.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于是在许多国家的努力下,承诺禁止并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的公约( )诞生了。A.《世界人权宣言》B.《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C.《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D.《儿童权利公约》8.王林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他应该运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n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9.爷爷80岁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是下列( )权利。A.休息权B.劳动权C.物质帮助权D.财产权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写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全部问题B.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D.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中国是全世界第( )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我国自主设计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 )号”,创造了7062米的最大载人下潜深度记录。2.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 )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 )和( )。3.法律规范着我们的( ),法律保护了我们的(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 )。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5.( )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7.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 )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 )。8.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 )知识,知道( )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9.未成年人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之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特别权利,如( )的权利等。10.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 ),依法行使自己的( ),依法履行自己的( )。\n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我们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可以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2.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职的需要,要求查看我的身份证时,我也不给查看,我要保证自己的隐私不被泄露。( )3.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依据。( )4.身份证上的公民身份号码,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改变的。( )5.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 )6.小红的爸爸是国际秘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在喝醉酒后,就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和酒友交谈起来。( )7.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 )8.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 ( )9.公民身份证号码前六位是出生日期。( )10.我有言论的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 )四.连线题(共2题,共8分)1.牵线搭桥。(请把下面的情景与对应的法律连起来)街道边的电线杆上被人贴满了烟草广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鱼虾大量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学典礼上校长带领师生肃立,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王叔叔和刘阿姨谈恋爱,准备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 校验码第7——14位 地址码第15——17位 出生日期码第18位 顺序码五.简答题(共5题,共33分)1.我们掌握宪法知识对树立宪法权威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n3.身份证的用处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4.你认为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5.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小明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小红说:“法律只约束那些干坏事的人,而我们都是遵纪守法的人,所以法律离我们很远。”小明和小红谁说的对?为什么?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女孩田甜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3岁进幼儿园,6岁开始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的校园。田甜喜欢绘画,她的两幅作品被选入《少年儿童美术作品集锦》出版。她品学兼优,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上高中后,她看到有些工商管理人员在维持秩序时态度粗暴,于是写信给工商局,建议工作人员文明执法。高二寒假期间,田甜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获得了800元收入。2018年12月,适逢县级人代会换届选举,刚满18岁的田甜对自己支持的代表候选人投下赞成票。(1)材料中涉及田甜的哪些权利?(2)除了材料中田甜所享有的权利,你知道我们还享有哪些其他权利吗?八.综合题(共3题,共23分)1.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到海外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员越来越多,以下是中国公民在外国的行为,在对的括号里面画“√”。( )要遵守当地的法律。( )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餐厅吃饭时很大声。( )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的文化和历史。2.谈一谈有哪些事情让你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如科技、体育、经济等领域取得的成就。3.\n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A4.B5.B6.B7.C8.D9.C10.D二.填空题1.五;蛟龙号2.利益;自由;权利3.行为;权利;义务4.人民5.法律6.中国共产党7.履行职责;法定义务8.宪法;宪法9.接受义务教育10.法律;权利;义务 三.判断题1.×2.×3.√4.×5.√6.×\n7.√8.√9.×10.×四.连线题1.如下:2.如下:五.简答题1.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2.基本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应该履行的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某种责任。根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照法律纳税;\n6、其他义务。另外,公民还有劳动的义务和受教育的义务。3.首先,身份证能用来识别身份;身份证,用来登记;身份证,用来购买车票。4.(1)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增强宪法观念,并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5.(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2)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六.辨析题1.小明说的对。法律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法律一方面惩罚犯人,另一方面保护好人,所以法律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七.材料题1.(1)①主人公的名字叫田甜,体现她享有(姓名权)。②父母的抚育,体现她享有(被抚养权)。③按时入学,到校学习,体现他享有(受教育权)。④画作出版,体现他享有(著作权)。⑤获得荣誉称号,体现他她享有(荣誉权)。⑥向工商局提出建议,体现他享有(建议权)。⑦获得劳动收入,体现他享有(获得劳动报酬权)。⑧参加选举,体现他享有(选举权)。(2)生命健康权、肖像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八.综合题1.(√)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餐厅吃饭时很大声。\n(√)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的文化和历史。2.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爽运会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2016年中国女排在巴西举办的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我国自主设计的深海载人潘水器“蛟龙号”,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最大载人下潜深度记录,成为全世界第5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只要是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答出三条,即可。)3.(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