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 )是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下列关于国家设立宪法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B.我们只需要在宪法日学习宪法C.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的社会氛围D.有助于形成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3.我国的现行宪法是( )颁布的。A.1954年9月20日B.1975年1月17日C.1978年3月5日D.1982年12月4日4.小明一家人乘坐高铁去旅游,他们乘车时应该携带的证件是( )。A.毕业证B.出生证C.身份证D.学生证5.下面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与法律同时规范我们的行为\nB.道德与法律,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C.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D.只有法律能够规范人的行为,道德可有可无6.( )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如盲、聋、哑及未成年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A.公共服务系统B.法律援助C.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D.政府机关7.张大爷年老多病,他的儿女们轮流照顾他。这个情景对应的是公民( )的义务。A.维护民族团结B.赡养扶助父母C.遵守公共秩序D.保守国家秘密8.司机驾车时遵守交通规则,履行了( )义务。A.保守国家秘密B.遵守公共秩序C.赡养扶助父母9.下列情景不属于民法范畴的是( )。A.小黎的妈妈为小黎购买了一份意外保险,正与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签订合同。B.邻居小马在上班的路上遭遇了交通事故,法院判决肇事司机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C.区政府在房屋拆迁的过程中毁损了王奶奶家屋内的合法财产,予以赔偿。\nD.二叔的健身房开业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为他颁发企业营业执照。10.学校足球队的同学要参加全省小学足球比赛,按照规定他们要凭身份证参赛。那么他们办理的身份证有效期应该是( )。A.5年B.10年C.20年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保护侨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 )和( )的责任之一。2.我们的身份在不同场合会发生( ),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 )。3.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 ),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 )和承担( )。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 )取得;二是以( )的方式取得。凡具有(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4.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 )的,那就是( )。5.( )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国际( )事业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6.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 );二是以 ( )。7.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 )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8.(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9.法律调整( ),保护( ),维护( ),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10.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 )。大到国家的( )生活,小到个人的( )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中国公民如果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拨打“12308”热线求救。 ( )3.26—45周岁的,身份证的有效期是15年。( )4.作为小公民,我们小学生依法享有权利,也要履行义务。 ( )\n5.法律援助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 ( )7.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8.1982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9.小区内跳广场舞的时间过早或过晚,而且音响声音太大,侵犯了附近居民的休息权。( )10.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 )四.连线题(共2题,共8分)1.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6—7周岁 未成年人可以离开监护人单独居住18周岁 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分界16周岁 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条件8周岁 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2.请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宪法 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 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利,督促其履行职责,管理公共事务行政法 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五.简答题(共5题,共28分)1.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法律的作用是什么?3.请说一说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履行哪些义务。(答出4个即可)4.为什么说“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是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5.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如果妈妈就职的公司拖欠妈妈工资,你认为妈妈应该怎么办?\n七.材料题(共1题,共12分)1.2018年3月17日上午,宪法宣警仪式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依照宪法第二十七条“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的规定、庄严宣誓。(1)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吗?(2)请同学们列举两个宣传宪法的好方法。(3)请你编制两条宣传宪法的标语。八.综合题(共3题,共22分)1.下列图片分别表明身份证具有怎样的用处呢?请选择。A.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B.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C.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D.在邮局邮寄物品\n ( ) ( ) ( ) ( )2.搭配题。(把下面法律填入对应的括号里)(只填序号)①行政法 ②民法 ③刑法(1)( )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2)( )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3)(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3.根据宪法第二章的规定,把公民对应的义务序号填在相应图片下的括号里。①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②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义务③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④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n图一( ) 图二( ) 图三( ) 图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D4.C5.D6.B7.B8.B9.D10.A二.填空题1.国家;政府2.变化;公民3.国籍;权利;义务;出生方式;申请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4.相同;中国公民5.人权;人权6.出生的方式取得;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7.国家机关8.宪法9.社会关系;合法权益;公共秩序10.公共秩序;政治;家庭三.判断题1.√2.√3.×4.√5.√6.√7.√8.×\n9.√10.×四.连线题1.如图:2.如图:五.简答题1.某中学生林某因与同年级同学钟某发生矛盾后斗殴,当晚8时许钟某纠集同学挟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内,将林某打倒在地。后来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对其中的王某等人乱刺后逃离现场,王某被刺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1月17日,法院以林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和同学友好交往。2.①指引作用。这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这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n③预测作用。这是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④强制作用。这是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⑤教育作用。这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3.(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劳动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4.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传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5.宪法宣誓有助于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六.辨析题1.首先,和公司协商,把拖欠的工资补上。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就需要走法律途径。面对公司拖欠工资的行为,一定不要忍气吞声,一定要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七.材料题1.(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形成尊重宪法、崇尚宪法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树立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2)示例:①办黑板报;②请法制人员来校做演讲等等。(3)示例:①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②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八.综合题1.C;B;D;A2.②;③;①3.②;④;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