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一条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字眼。这表明( )。A.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B.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宪法是子法2.( )的公民自愿领取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五年的身份证。A.未满十六周岁B.16-25周岁C.26-45周岁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退休的老人只有选举权,但没有被选举权D.选举权受居住期限、教育程度限制4.《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规定,公民有( )。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女性的权利C.人身自由权5.下列( )不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的。A.张明出生在中国,结婚后定居英国,加入了英国国籍B.李莉出生在美国,爸爸妈妈是中国公民,爸爸妈妈给她选择了中国国籍\nC.王敏出生在中国,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中国,她也是中国国籍6.居民身份证工本费,由( )支付。A.申领人B.公安机关C.地方财政7.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不包括( )。A.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B.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C.认真学习,努力考到第一名8.公民履行义务包括( )。①做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做的事情②不做法律禁止公民做的事情③法律规定必须做的事情可不做④法律禁止的事情偶尔可以做A.①② B.②④ C.③④9.以下事情与法律有关的是( )。①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②顾客到商场购物③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④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10.林西把自己的零花钱100元捐给了灾区,她行使了公民个人所有财产中的( )。A.使用权B.收益权C.占用权\n二.填空题(共10题,共50分)1.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 )、( )、( )、( )、( )等方面的权利。2.( )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3.我国( )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有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 )中国国籍。4.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 )的共同参与。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 )和诬告陷害。6.宪法是国家的( ),宪法保障公民的( ),还规定了公民的( )。7.( )在法律上一律平等。8.我国宪法日是每年的( );美国宪法日的时间是每年的( );丹麦宪法日的时间是每年的( )。9.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 )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 ),保护着我们的( ),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10.日常生活中,( )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检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的(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新学期开学典礼,校长带领师生全体肃立,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与其相对应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2.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作为小公民,我们小学生依法享有权利,也要履行义务。 ( )4.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 )5.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是公民享有的权利,而不是履行的义务。( )6.中国公民不管在境内还是境外,都只需要遵守本国的法律。( )7.爸爸不要奶奶和我们住在一起,也不赡养奶奶,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8.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9.我们应当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但我还是小学生,长大后才能做这些事情。( )10.在我国,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四.连线题(共2题,共8分)1.牵线搭桥。 法律 情形\n《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门口的小商店把烟卖给小学生杨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林林上初二时,家人让他辍学打工赚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5周岁的小罗因为抢劫被警察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 小玲的爸爸喝醉酒之后经常在家打她2.将校园严重欺凌行为与其对应的刑法罪名连线。辱骂、中伤 敲诈勒索罪结伙打架 侮辱罪殴打要钱 聚众斗殴罪敲诈钱财 抢劫罪五.简答题(共5题,共32分)1.说一说,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2.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3.公民应该履行哪些义务?4.国籍的取得有哪几种方式?5.在日常生活中,身份证有哪些用处?举例说明。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有什么意义?请你谈谈你的理解。七.材料题(共1题,共10分)1.读故事,知法律。(1)王娟同学今年11岁,父母下岗后,家庭生活因难,家里人就不打算让她上学了,要让她到大伯开的饭馆打工。(2)楼上总是这么吵,怎么劝说都无效,真烦人。\n(3)王奶奶含辛茹苦地把四个儿女养大,帮助他们成了家。现在她老了,手脚不灵便了,儿女们开始嫌弃她,都不愿意赡养老人,老人的生活成了问题。王奶奶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子女告上了法庭,法院强制她的子女负担其生活费。(4)一天,有几个小学生想去社区的游戏厅玩,走到门口,游戏厅的管理员却不让他们入内。(5)大二学生小峰下课后,准备到马路对面的生活区。因为马路上有很多车辆通行,因此出了教学区,往右走一百米架设有一座人行天桥,小峰懒得绕行,就从马路上穿了过去。请谈谈上述五个案例都涉及哪些法律?八.综合题(共3题,共22分)1.请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内。A.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1)李老板向税务部门缴纳税款( )。(2)微博上谩骂同事,人民法院判决小亮公开赔礼道歉( )。(3)王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 )。(4)县政府投入资金植树造林( )。2.看一看下列事件对应公民的哪项义务,将选择写在( )中。(1)秦朗和同学在车站等车,按照顺序上车。( )(2)张奶奶卧病在床,她的儿子和女儿轮流照顾她。( )(3)张华和蒙古族同学经常互相帮助,还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维护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 )(4)李红红的爸爸在军事研究机构工作,每次有人问红红妈妈关于爸爸工作单位的情况,妈妈都说:“对不起,无可奉告。”( )A.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nB.保护国家秘密的义务C.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D.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3.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开庭审理省部级及以上落马官员42人。(1)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2)上述材料直接表明法律具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B4.A5.A6.A7.C8.A9.A10.A二.填空题1.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2.法律3.不承认;退出4.世界各国5.人格尊严;侮辱;诽谤6.根本法;基本权利;基本义务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8.12月4日;9月17日;6月5日9.法律;行为;权利;法律10.警察;义务 三.判断题1.√2.√3.√\n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2.如图:五.简答题1.正面内容有:国徽、证件名称、签发机关、有效期;反面内容有: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2.《教育法》保证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教师法》规范了老师的言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学校保护3.(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劳动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4.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n5.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在邮局寄物品(根据实际情况有道理即可)六.辨析题1.国家设立宪法日有重要意义,国家宪法日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七.材料题1.(1)王娟父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楼上邻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治安法》;(3)王奶奶的子女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4)游戏厅的管理人员遵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小峰横穿马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八.综合题1.D;C;A;B2.D;C;A;B 3.(1)材料中国家依法打击制裁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不因违法犯罪分子是官员而免于处罚,表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表明法律的作用是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