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外出旅游,( )的用处可大了。A.护照B.户口本C.身份证D.学生证2.以下为即将升入初中的两位同学的对话。小佳:下半年我就要转到市里的学校学习了。小桐:城里的学校会接受农村的学生吗?小佳:我们可以跟随打工的父母到外地就近读书。小佳享有的基本权利是( )。A.财产权B.平等权C.自由权3.在我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实现当家作主的一项最基本政治权利是( )。A.批评建议权B.人身自由权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劳动权和受教育权4.香港近期发生了骚乱事件,我国公民应该履行(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B.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nC.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5.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总体上( )。A.解决了温饱问题B.实现了小康C.还处在贫穷落后的状态D.跟其他国家还相差很远6.居民身份证工本费,由( )支付。A.申领人B.公安机关C.地方财政7.小张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他拥有这篇小说的( )。A.著作权B.知情权C.租借权8.“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 )。A.古印度B.古希腊C.古罗马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一位国家领导干部都要接受监督②小学生要自觉抵制各种欺骗和不良诱惑③当选人大代表后就可以为自己谋取私利\n④小学生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琳达出生在德国,父母都是中国人,父母给她选择了中国国籍,琳达是( )。A.中国人B.德国人C.不好确定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 )、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 )未成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 )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 )儿童出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2.日常生活中,( )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检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的( )。3.法律既( )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 )。4.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 ),它们如同( ),缺一不可。5.( )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 )。6.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 )、财产权、( )等权利。7.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 )、( )和( )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8.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 )。9.( )是国家的根本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 )、( )、( )。10.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 ),具有中国国籍。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身份证号码是可以更改的。( )2.小丽在教室安静地上课,这个行为与法律无关。( )3.只有满18周岁的人才可以领取居民身份证。 ( )\n4.明明和爸爸去饭店吃饭后,每次都不要开发票,而是向吧台服务员要一个小赠品。( )5.我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82年。( )6.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 )7.政务“一站式”服务就应该一个窗口办所有的事。( )8.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公民必须配合,这是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 )9.个公民如果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0.制度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 ( )四.连线题(共2题,共14分)1.你知道下面这些国家的宪法日分别是哪一天吗?请连线。2.无论我们是什么身份,在哪里,在怎样的场景中,都有相关的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的权利,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一连。 场景(身份) 法律道路上行人、司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超市里的顾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适龄入学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餐饮店、顾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五.简答题(共5题,共33分)1.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2.法律的作用有哪些?\n3.“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5.列举出两个人权保护事例。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材料:感染新冠病毒的郭某从境外回国后,故意隐瞒出境史,多次外出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造成与之接触的40多人被隔离观察人民法院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请你说说法律的作用有哪些?(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学会依法办事?八.综合题(共3题,共22分)1.遇到下列情形会运用到下列哪部法律维权?请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写在( )中。A.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F.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露露的叔叔对交警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 )亮亮的爸爸经常在酒后打他。( )15周岁的周某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住。\n( )学校附近刚开了一家网吧,小学生郭某放学后经常偷偷去那里打游戏。( )玲玲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 )王敏和妈妈被没狗链的狗咬伤。2.以下是某校六年级小张同学在学校的两段经历。对此,六年级(2)班举行了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1)请为主题班会拟定一个议题。(2)请你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说说小张同学的第一段经历对吗?为什么?3.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办?\n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C4.A5.B6.A7.A8.B9.A10.A二.填空题1.保护;爱护;城镇;留守2.警察;义务 3.维护权利人;严厉惩处4.社会规则;鸟之双翼、车之两轮5.权利;滥用权利6.人身权;受教育权7.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其他公民8.国家宪法日9.宪法;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10.中国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n2.如图:五.简答题1.1.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2.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3.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2.法律的作用有明示作用、矫正作用、预防作用、最终作用等。3.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4.宪法宣誓有助于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5.(1)农村村镇建设中,乡村公路一直通到每家每户门口;(2)很多小区进行改造,通过环境整治,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条件好多了;(3)小明的爸爸妈妈遭遇车祸身亡,村里为他申请了低保补助,学校为他申请了一系列的资助,保障了他日常的生活和教育。六.辨析题1.不一样。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学校纪律只是基本的社会规则,用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七.材料题\n1.(1)①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③法律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制裁违法行为,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②养成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八.综合题1.F;A;B;D;C;E2.(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不对,公民的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个人的利益。3.(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2)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