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下列属于义务的是( )。A.受教育权B.人身权C.遵守交通法规D.财产权2.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成年后,还有( )父母的义务。A.养育B.照顾C.赡养扶助3.( )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A.法律B.道德C.纪律4.我国现行宪法是( )颁布的。A.1954年9月20日B.1982年12月4日C.1982年12月12日5.如果你在学校看到有同学受到了校园欺凌,你应该怎样做最合适?( )A.赶紧躲开\nB.不顾危险,立刻上前阻止欺凌的行为C.寻求老师或成人的帮助D.事不关已,高高挂起6.贫困户王大爷长年患病,他得到了国家多种形式的经济补助。这种情形对应的公民权利是( )。A.财产权B.物质帮助权C.平等权D.休息权7.树立宪法权威,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你认同的是( )。①国家要全面实施宪法,加强监督 ②树立宪法权威只是对国家公职人员提出的要求③执行宪法宣誓制度④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活动,尊重宪法、学习宪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以下没有选举资格的是( )。①70岁的老人②12岁的小学生③25岁的成人④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也再次重申了这一条。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绝不允许任何组织、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做任何有悖于人民利益的事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是根本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C.行政机构不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nD.我们要树立宪法的权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10.下面关于宪法表述错误的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B.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和基础C.宪法没有法律效力二.填空题(共10题,共50分)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 ),维护公共秩序。2.每年农历的( )为老年节,( )是世界人权日。3.公民身份号码由(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4.国民身份号码有(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一6位是( )码,第7一14位是( )码;第15一17位是( )码;第18位是( )码,如果校检码为10,用( )代替。5.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 )、( )、( )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6.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 )。大到国家的( )生活,小到个人的( )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7.人人依法享有( ),人人依法履行( )。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 )和( )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8.中国是全世界第( )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9.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 )的义务。10.纪律、道德与法律都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法律不同,法律由( )制定和颁布,具有( )和(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法律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也是宪法权威的具体体现。( )3.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 )4.当我们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5.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6.触犯刑法就意味着犯罪。( )7.刑法是规定日常生活秩序和约束行政机关权力的法律。( )\n8.到其他国家旅游的中国人不属于中国公民。( )9.有些人可以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 )10.居民身份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妥善保管。身份证复印件用处不大,可以随意丢弃。( )四.连线题(共2题,共11分)1.下面的话分别是谁说的?请连线。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习近平 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起作用了,制度不是稻草人,效果就出来了。邓小平 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毛泽东\n2.下面列出了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五.简答题(共5题,共31分)1.王军是一名退伍军人,七周岁开始上小学,学习非常努力,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家乡自己创办了工厂,做了厂长,他诚信经营,按时缴纳税款,去年他又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请分析一下王军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2.2018年3月1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抚按宪法、紧握右拳、进行庄严宣誓。请你谈谈你对宪法的了解。\n3.在我国,什么样的人有选举资格?什么样的人没有选举资格?4.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哪些方式参与对权利的监督?5.列举生活中父母会用到身份证做那些事情?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七.材料题(共1题,共10分)1.读故事,知法律。(1)王娟同学今年11岁,父母下岗后,家庭生活因难,家里人就不打算让她上学了,要让她到大伯开的饭馆打工。(2)楼上总是这么吵,怎么劝说都无效,真烦人。(3)王奶奶含辛茹苦地把四个儿女养大,帮助他们成了家。现在她老了,手脚不灵便了,儿女们开始嫌弃她,都不愿意赡养老人,老人的生活成了问题。王奶奶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子女告上了法庭,法院强制她的子女负担其生活费。(4)一天,有几个小学生想去社区的游戏厅玩,走到门口,游戏厅的管理员却不让他们入内。(5)大二学生小峰下课后,准备到马路对面的生活区。因为马路上有很多车辆通行,因此出了教学区,往右走一百米架设有一座人行天桥,小峰懒得绕行,就从马路上穿了过去。请谈谈上述五个案例都涉及哪些法律?八.综合题(共3题,共27分)1.观察下图,完成问题。\n(1)说一说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原因是什么。(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份信息?2.判断并回答。(1)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①小伙子,你能给老人让个座吗?属于 ②无故迟到、旷课,这是违反校规的。属于 ③无证驾驶,后悔呀!属于 (2)你认为违反法律和违反纪律的后果一样吗?分析一下法律和道德、纪律的联系与区别。3.德润心灵,法护成长。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美好的公共生活离不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公序良俗,离不开个人自觉,也离不开法制保障。请把下列法律名称与相应家庭生活、公共生活一一对应起来。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nE《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支持残疾人事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A4.B5.C6.B7.D8.D9.C10.C二.填空题1.合法权益2.九月初九;12月10日3.184.18;地址;出生日期;顺序;校检;x5.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6.公共秩序;政治;家庭7.权利;义务;个人;家庭8.五9.家庭10.国家;强制力;权威性三.判断题\n1.√2.√3.√4.√5.√6.√7.×8.×9.×10.×四.连线题1.2.如下:五.简答题1.受教育权、劳动权、被选举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等。2.\n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③它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④宪法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⑤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说出3点就可以满分。3.根据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4.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5.酒店住宿、车站取票、办理手机卡和银行卡等等。六.辨析题1.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则应对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或废止。七.材料题1.(1)王娟父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楼上邻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治安法》;(3)王奶奶的子女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4)游戏厅的管理人员遵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小峰横穿马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八.综合题1.(1)随意丢弃车票的做法不合适,因为车票上有身份证号码、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2)生活中,我们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不要随意乱扔;不要随意透露或在网上发布单据的二维码、条形码等;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用于某某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代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2.(1)道德;纪律;法律\n(2)不一样;纪律、道德、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纪律由各单位制定,对本单位的人有约束力,道德是若干年的约定俗成的东西,能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和思想,是自然善的一面,不具有强制性。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社会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3.B;C;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