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下列选项中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 )。①未满18周岁的公民 ②不信仰宗教的我国公民 ③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④未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公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秦朗和同学在车站等车,按照顺序上车,这履行了( )。A.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C.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D.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3.“任性”是近年来非常火的一个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在微信、QQ等公共空间决不可“任性”。下面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B.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C.所有网络造谣行为都要受到刑法的处罚D.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4.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宪法就如同( )。A.树根B.树枝\nC.树梢D.枝叶5.设立国家宪法日( )。A.将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法治中国的进程再添新动力B.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C.是因为我国宪法与普通法律是“子法”和“母法”的关系6.下列( )不是居民身份证正面上的信息。A.身份证号码B.姓名C.签发机关7.张海华同学爸爸是法国人,妈妈是中国公民,张海华同学出生在法国,下列关于张海华同学国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是法国国籍B.具有中国国籍C.哪个国籍也没有8.下列关于居民身份证的说法你不赞同的是( )。A.不要随意透露包含个人信息单据的二维码B.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法院挂失C.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9.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宪法规定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内容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宪法必须依据民法制定10.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行人和驾驶员都要遵守( )。\n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二.填空题(共10题,共50分)1.我们应当履行的义务,既有对国家、( )的义务,也有对( )的义务。2.宪法是( )的总章程,是( )和( )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 )管理国家。3.同学们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是根据( )法制定的。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 )。大到国家的( )生活,小到个人的( )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5.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 ),它们如同( ),缺一不可。6.法律保护了我们的(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 )等权利。7.( )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8.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 )的、( )的身份代码,由(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 );第7—14位为( );第15—17位为( ),第18位为( )。9.人人依法享有( ),人人依法履行( )。10.宪法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管仲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是他及其学派的著作总集。( )2.世界各国对于本国国籍的取得方式,丧失原因,管理措施都是一样的。( )3.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 )4.权利是我的,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5.国家应当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6.身份证上的公民身份号码,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改变的。( )7.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8.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墨绳。( )9.我们的人身权受法律保护。( )\n10.每个中国公民的身份证号码都不一样。( )四.连线题(共2题,共8分)1.将下列所宪法条款和对应的场景内容连起来。2.连线魔方。身份证号码 含义第1—6位 地址码第7—14位 校验码第15—17位 出生日期码第18位 顺序码五.简答题(共5题,共27分)\n1.在日常生活中,身份证有哪些用处?举例说明。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3.你认为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4.怎样取得中国国籍?你的中国国籍是如从何取得的?5.联系生活实际,简要写一写法律的作用。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小明的爸爸晚上开车回家-身酒气,妈妈说了他几句不服气两个人吵了起来。小明过去帮助妈妈讲道理,还被爸爸打了一顿。辨析回答:小明爸爸的做法错在哪了?违反了什么法律?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今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为了宣传宪法,某校六年级决定围绕“走进宪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此项活动策划:(1)出一期黑板报,围绕以上主题设计两个板报栏目,请你把两个栏目名称写出来。(2)制作宣传横幅,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八.综合题(共3题,共22分)1.查阅宪法第二章的规定,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义务,将序号写在圆圈中。1.维护民族困结的义务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4.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n2.我来区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把序号填入对应方框中)\n3.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开庭审理省部级及以上落马官员42人。(1)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2)上述材料直接表明法律具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C4.A5.A6.C7.B8.B9.B10.C二.填空题1.社会;家庭 2.治国安邦;党;人民意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宪4.公共秩序;政治;家庭5.社会规则;鸟之双翼、车之两轮6.权利;财产权 7.国际人权事业8.唯一;终身不变;18;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9.权利;义务10.地位三.判断题1.×2.×3.√4.×5.√6.×7.√8.√9.√\n10.√四.连线题1.如下:2.如图:五.简答题1.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在邮局寄物品(根据实际情况有道理即可)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如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平等权等。3.(1)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增强宪法观念,并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4.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我的中国国籍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的。5.1、指引作用。这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这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3、预测作用。这是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4、强制作用。这是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5、教育作用。这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六.辨析题\n1.小明爸爸首先是喝酒开车,违反了《交通法》,然后回家打小明,违反了《反家庭暴力法》。七.材料题1.(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让宪法走近每一个人身边,宪法至上。八.综合题1.如图:2.如图:\n3.(1)材料中国家依法打击制裁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不因违法犯罪分子是官员而免于处罚,表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表明法律的作用是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