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 )。A.老人节B.老年节C.重阳节D.敬老节2.下列不属于家庭暴力的是( )。A.殴打B.捆绑C.关黑屋D.思想教育3.我国现行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 )年通过的。A.1954B.1975C.1978D.19824.李奶奶卧病在床,他的儿子和女儿轮流在床前伺候,照顾的非常细心,这里他的儿女履行了( )。A.人身自由权B.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C.文化权利5.在这次专项斗争中,广大群众通过多种形式揭发、举报涉案人员,积极为警方提供办案线索。广大群众的这些做法( )。\nA.是积极行使监督权的表现B.是错误的C.是违法的6.以下事情与法律有关的是( )。①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②顾客到商场购物③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④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7.下列行为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①捐款献爱心 ②爱护公共财物 ③向工商局提建议 ④过马路,遵守交通法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小明一家在出国旅游期间遇到了危险,他们可以拨打( )求助。A.110B.12308C.12306D.123669.学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造成了交通拥堵。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应该找哪个部门来处理?( )A.公安交通管理部门B.税务管理部门C.市场监督管理部门10.下列情景( )对应的是公民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nA.田月琳和蒙古族同学经常互帮互助,还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维护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B.秦朗和同学在车站等车,按照顺序上车C.李奶奶卧病在床,她的儿子和女儿轮流照顾她二.填空题(共10题,共52分)1.(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2.尊老爱老是法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 )月( )为老年节。”3.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 )”载入宪法。4.国民身份号码有(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一6位是( )码,第7一14位是( )码;第15一17位是( )码;第18位是( )码,如果校检码为10,用( )代替。5.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 )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6.公民( )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 )。7.( )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 ),违法的行为受到( )。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 )、( )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8.(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 )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9.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 ),有( )和( )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子女在成年后,还有( )的义务。10.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 );二是以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1953年颁布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2.如果身份证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 )3.我国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4.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4日。 ( )5.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6.刑法是规定日常生活秩序和约束行政机关权力的法律。( )7.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保护人身自由权。( )\n9.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10.小丽12岁了,她已经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四.连线题(共2题,共9分)1.连线魔方。2.连线外出旅游 服兵役高龄津贴 受教育法律面前 带身份证应征入伍 物质帮助权适龄儿童入学 人人平等五.简答题(共5题,共31分)1.身份证虽小,但作用很大,生活中不少地方都用得上它。说一说身份证的用途都有哪些?(至少写出2个以上)2.赵琳认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权威的具体体现”。你同意她的观点吗?理由是什么?3.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哪些专门的法律?\n4.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也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宣传宪法?5.阅读宪法内容,从宪法内容中,我们有什么发现?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设立宪法日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案例:寒假里,为了小学生仔仔的出行方便,仔仔妈妈下载了共享单车APP,用自己的名字为仔仔注册了账号,10岁的五年级小学生仔仔已经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自由“骑行生活。”用你学到的法律知识分析仔仔和妈妈的做法合理合法吗?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呢?八.综合题(共3题,共21分)1.谈一谈有哪些事情让你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如科技、体育、经济等领域取得的成就。2.某校中学生张某骑自行车上学,路上因闯红灯被交警拦住,并受到了交警的批评。张某来到学校,又因没完成英语老师布置的作业,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然而张某却说:“做作业是我的自由,成绩好坏是我个人的事,不用你管。”下午,张某因违反校纪,班主任老师让其回家请家长,由于家长不在家,他便抱起足球到楼下草坪上踢了起来,被小区管理员狠狠地批评教育了一番。晚上在家,父母知道了张某一天的表现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张某感叹道:“我真是倒霉透了,一点儿自由也没有!”(1)张某认为自己“倒霉透了”,这种观点对吗?假如你是张某的同学,请你帮他分析一下他“倒霉”的原因。(2)公民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3)张某一天的经历对你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有何启示?3.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开庭审理省部级及以上落马官员42人。(1)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2)上述材料直接表明法律具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n1.B2.D3.D4.B5.A6.A7.D8.B9.A10.B二.填空题1.行政法2.九;初九3.人权4.18;地址;出生日期;顺序;校检;x5.奋斗者6.身份证号码;号码7.法律;保护;制裁;行政;司法8.宪法;根本制度9.法定监护人;管教;保护;赡养扶助父母10.出生的方式取得;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n2.外出旅游——带身份证;高龄津贴——物质帮助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征入伍——服兵役;适龄儿童入学——受教育五.简答题1.酒店住宿、办手机卡、车站取票2.同意。全社会的人都遵守宪法,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权利,这是一种平等,这是一种统一,没有人可以超越,这样才会真正达到国泰民安。3.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我国制定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宣传宪法精神;宣传宪法和法律,增强宪法观念;.加强宪法宣传教育。5.(1)我们应当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家庭受到宪法的保护。我们今天接受父母的抚养,将来也要关爱、瞻养父母。(3)我们村的大明哥哥光荣入伍了。听爸爸说,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4)我们未成年人也有受教育权的。六.辨析题1.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普及日、教育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我国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七.材料题\n1.妈妈和仔仔的做法不合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10周岁的仔他骑车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有可能会对自己、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仔仔妈妈的行为是不妥的,父母应引导教育子女遵守规则,安全健康成长。建议:妈妈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帮助仔仔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八.综合题1.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爽运会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2016年中国女排在巴西举办的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我国自主设计的深海载人潘水器“蛟龙号”,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最大载人下潜深度记录,成为全世界第5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只要是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答出三条,即可。)2.(1)张某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他“倒霉”是因为没有忠实履行义务。(2)遵守交通规则、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纪律等是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须做到,而张某没有做到。破坏草坪是法律禁止做的,但张某却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3)作为公民,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3.(1)材料中国家依法打击制裁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不因违法犯罪分子是官员而免于处罚,表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表明法律的作用是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和谐。